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女性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适合其特点的运动项目类型;概括总结了太极拳锻炼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功效。提出太极拳的健心功效以降低抑郁、焦虑、紧张水平等负性情绪为主,对于职业女性提升幸福感的研究未见报道。
【关键词】太极拳;职业女性;身心健康;心境状态;主观幸福感
1前言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幸福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国民幸福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国民健康报告(2012)》〔1〕显示,女性的体重正常率为56.06%。并且在体重正常人群中,隐性肥胖检出率为39.44%。而职业女性肥胖会导致低自尊,进而制约人的情绪,最后常常是丧失主观幸福感〔2〕。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在2005年组织的调查表明,有27.45%被调查女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如神衰弱、忧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是男性的3.15倍,而这些女性又以职业女性为主〔3〕。 因此,女性的身心健康备受人们的关注。季浏等人提出体育锻炼也能够改善人们的不良心境,增进情绪性的整体心理健康效益〔4〕。 而太极拳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合精神,体现了和谐的东方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5〕。它是动中寓静,静中寓动,动静结合的健身项目,能够修身养性、内外兼修〔6〕,并且是低于生活节奏的和缓运动,有利于使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紧缩的肌肉舒松开来,使人体从心理到机体都获得一种放松和积极性休息〔7〕。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国内有关太极拳锻炼对女性身心影响的研究成果,从太极拳锻炼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及幸福感几方面进行综述,为职业女性科学地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提供理论指导。
2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
2.1女性生理特点
女性的骨骼比男性细,肌肉内的水分和脂肪也比男性多,更易感觉疲劳。女性身体结构的特性决定了她们在身体活动上比男性有更大的自由度,运动机能具有较好的柔韧性,但相对力量较差的特点。所以,女性偏重于选择对抗性较弱、运动量较轻、表现柔美、伸展性的运动项目。
2.2女性心理特点
女性的形体姿势、语气、表情比男性丰富,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具有委婉、含蓄等特点;男性往往表现出强壮、力量,而女性往往呈现出柔弱、文静、受保护的心理。所以,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女性更多的是注重整体的和谐所带来的平衡美感,倾向于展现肢体舒缓、柔美、对抗性小的运动项目。
3太极拳与女性身心健康
3.1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张海利、张海军〔8〕将40名肥胖大学生随机分为2组,一组(男、女各10人) 进行为期20周、每天30min 的太极拳练习,强度适中;另一组(男、女各10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通过 20 周的太极拳练习后的实验组肥胖大学生体重、体脂百分比显著下降( P<0.05 或 P<0.01);胆固醇总量(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显著下降( 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 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胰岛素和瘦素浓度亦显著降低( P<0.05)。由此得出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改善体脂及血脂的组成成分,促进脂肪的分解代谢,调节内分泌,有利于健康、健身和减肥。
孙耀等〔9〕抽取普通女大学生进行12周的太极拳练习,并测定比较了其练习前后的体重、脉搏、肺活量、台阶指数、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腿站立和心境等8项指标。结果显示:被试通过太极拳练习单位时间脉搏速度降低,肺活量增大,心肺功能增强,其柔韧和平衡素质提高;同时,被试的心境状态得到改善。
孙威等〔10〕将31名老年女性被随机分成太极拳组和快走组。两组受试者分别接受16周的太极拳练习和快走练习,每周5次,每次1小时,随后停止练习跟踪8周,4周检测一次被试的平衡能力。结果显示:太极拳和快走练习均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太极拳提高得更快;8周的停练阶段,两种练习方式对平衡能力均有较好的维持作用,但太极拳的维持效果更好。因此,相比于快走练习,老年人可以考虑将太极拳作为首选的练习方式。
黄祁平等〔11〕 在太极拳的相关研究中,随机将女生分成4组,每组10人,共40人。设实验1、2、3组,4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每周进行1、2、3次太极拳训练。每两周进行一次抽血检测。结果显示每周参加3次太极拳练习者,血清补体C3、C4质量浓度与总补体活性比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都高,说明坚持运动量适中的太极拳有氧运动,能提高高年级女大学生机体合成C3与C4的能力,增强总补体活性。从而增强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提高免疫应答水平。
赵海军等〔12〕研究报道,受试者为 50-60 岁高校中老年知识分子女性。其中太极拳 20 人,从事太极拳运动3年以上;对照组20人,少一身体锻炼。长期太极拳运动可有效地降低中老年知识分子女性的 TG,TC,LDL-C 水平,提高 HDL-C水平,增加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HDL-TC)。说明太极拳运动能改善血脂代谢,增强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高元元等〔13〕通过比较常年习练太极拳老年女性和无锻炼习惯老年女性的骨强度、骨密度以及骨代谢调节水平,发现:太极拳运动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女性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提高跟骨的骨强度,提高骨代谢调节水平,全面改善骨健康状况。
3.2太极拳的健心功效
每周分别进行2、5次练习,12周以后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除了对照组,两个实验组的抑郁积分都有明显变化,并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还有,锻炼时间相同,运动负荷相同,锻炼频度不同,对女大学生抑郁情绪积分的影响是有差异的。每周5次,每次70min的锻炼组疗效更好。
朱咏梅〔15〕在研究中选取45-55之间的女性60名,太极拳练习者(一年以上)30人作为实验组,其他无练习经历者30名。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躯体化、偏执、焦虑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抑郁因子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并且在视觉感受阈限能力、本体感觉能力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动作反应时能力、空间深度知觉能力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李刚等〔16〕选取了女大学生38人,按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太极拳组(1小时/天,3次/周,共8周)和对照组(不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 观察锻炼前后心境的变化结果表明:1)太极拳运动组女大学生实验后心境状态在精力、自尊感两个积极分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实验前,而在紧张、疲劳、抑郁3个消极心境分量表上得分皆显著低于实验前,TMD总分显著低于实验前,心境状态得到改善,对照组女大学生的心境各分量表得分在实验前后无显著变化。
陈新富等〔17〕在研究中运用跟踪实验法,观察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重要指标——情绪、情感及幸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太极拳运动后,中老年女性状态焦虑明显下降;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心境分量表得分和TMD分均明显下降,精力心境分量表得分明显上升;正性情感、正性体验的得分和幸福度总分均明显上升,负性体验的得分明显下降。
3.3太极拳与女性主观幸福感
蒋惠珍〔18〕的《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示,体育锻炼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陈作松〔19〕研究发现,参与体育锻炼的高中学生比不锻炼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更加强烈,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直接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而且可以通过身体自尊、人际关系、人格等中介变量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姜娟〔20〕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总结得出:对受试者一定时期太极拳练习前、后的测试结果进行纵向分析,与无运动、少运动或从事其他运动者的测量结果进行横向比较得出,太极拳运动后,练习者的认知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表象能力提高,情绪得到调整,心境状态、性格和人格得到改善,幸福度增强,焦虑、抑郁和心理障碍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刘静〔21〕在研究中选择无运动习惯的中老年女性进行为期6个月(每周4次,每次60min)的太极拳、剑运动,分别于学习前、运动后第4、6个月时运用仪器和心理量表对受试者进行测试和比较。结果显示,被动动觉、自动动觉和动作记忆的相对误差以及注意错误次数和注意错误时间明显下降;状态焦虑明显降低;心境量表中的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和TMD得分均呈下降趋势,精力和自尊感得分呈现上升趋势;正性情感和正性体验的得分升高,负性情感和负性体验的得分下降,幸福度总分上升。
4小结
综上所述,太极拳与女性身心健康的相关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女性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对她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和体育行为的特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运动量柔和的、能修饰和塑造形体美感的运动项目更适合女性习练;(2)太极拳具有改善女性身体形态、身体成分以及调节人体各系统、预防疾病等健身功效,并为医学界提供了新的辅助治疗方法;(3)太极拳的健心功效研究,以降低抑郁、焦虑、紧张水平等负性情绪为主,对于职业女性提升幸福感的研究未见报道。
现代职业女性是社会和家庭的宝贵财富,是新世纪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所以,关注职业女性的身心健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她们的心境状态,提高她们的主观幸福感,使她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既是女性本身的迫切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试从太极拳的健心功效出发,研究太极拳对职业女性心境状态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探讨改善身体成分与心境及幸福感的相关关系。提出太极拳锻炼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能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同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太极拳文化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功能,完善太极拳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使其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新网.2012年国民健康报告出炉,隐性肥胖超四成〔EB/OL〕.http://finance.chinanews.com/life/2012/12-14/4408560.shtml,2012-12-14/2012-12-25.
〔2〕马秀梅. 职业女性因肥胖导致低自尊的体育锻炼干预〔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98-102.
〔3〕2005年员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EB/OL〕.http://finance.qq.com/lsymp/xldc2.htm,2005-07-12/2012-12-25.
〔4〕杨剑,季浏,田石榴.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80-83.
〔5〕 邱丕相,田学建.论太极拳的普遍和谐价值观〔J〕.体育学刊,2005,12(30):70-72.
〔6〕 徐才.徐才武术文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7〕 康戈武.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和太极运动观〔J〕.邯郸学院学报,2008(3):34.
〔8〕 张海利、张海军.长期练习太极拳对肥胖大学生脂代谢及关联激素的影响〔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6):95-98.
〔9〕孙耀,花蕊.太极拳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353-354,386.
〔10〕孙威,毛德伟,逄峰.太极拳和快走练习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5):75-80.
〔11〕黄祁平,蒋桂凤,万艳平.太极拳对增强女大学生血清总补体活性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6,13(2):69-71.
〔12〕赵海军.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知识分子脂蛋白
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报告会.2001:36-37.
〔13〕高元元,王志鹏,刘晓军.长期习练太极拳对老年女性骨健康状况与骨代谢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9):60-62,72.
〔14〕苏勇.不同频度二十四式太极拳锻炼对女大学生
抑郁情绪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15〕朱咏梅. 太极拳运动对长春市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李钢,尹剑春. 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心境以及安静状态下β内啡肽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3):356-358.
〔17〕陈新富,刘静,邱丕相.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5):79-82.
〔18〕蒋惠珍.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J〕.浙江体育科技,2008,5.
〔19〕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20〕姜娟. 太极拳健心文化及其科学基础〔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5(5),2006:18-20,23.
〔21〕刘静.太极拳健身理论论绎〔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3,96-105.
(责任编辑:李远伟)
【关键词】太极拳;职业女性;身心健康;心境状态;主观幸福感
1前言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目标,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幸福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国民幸福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国民健康报告(2012)》〔1〕显示,女性的体重正常率为56.06%。并且在体重正常人群中,隐性肥胖检出率为39.44%。而职业女性肥胖会导致低自尊,进而制约人的情绪,最后常常是丧失主观幸福感〔2〕。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在2005年组织的调查表明,有27.45%被调查女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如神衰弱、忧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是男性的3.15倍,而这些女性又以职业女性为主〔3〕。 因此,女性的身心健康备受人们的关注。季浏等人提出体育锻炼也能够改善人们的不良心境,增进情绪性的整体心理健康效益〔4〕。 而太极拳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合精神,体现了和谐的东方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5〕。它是动中寓静,静中寓动,动静结合的健身项目,能够修身养性、内外兼修〔6〕,并且是低于生活节奏的和缓运动,有利于使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紧缩的肌肉舒松开来,使人体从心理到机体都获得一种放松和积极性休息〔7〕。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国内有关太极拳锻炼对女性身心影响的研究成果,从太极拳锻炼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及幸福感几方面进行综述,为职业女性科学地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锻炼项目提供理论指导。
2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
2.1女性生理特点
女性的骨骼比男性细,肌肉内的水分和脂肪也比男性多,更易感觉疲劳。女性身体结构的特性决定了她们在身体活动上比男性有更大的自由度,运动机能具有较好的柔韧性,但相对力量较差的特点。所以,女性偏重于选择对抗性较弱、运动量较轻、表现柔美、伸展性的运动项目。
2.2女性心理特点
女性的形体姿势、语气、表情比男性丰富,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具有委婉、含蓄等特点;男性往往表现出强壮、力量,而女性往往呈现出柔弱、文静、受保护的心理。所以,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女性更多的是注重整体的和谐所带来的平衡美感,倾向于展现肢体舒缓、柔美、对抗性小的运动项目。
3太极拳与女性身心健康
3.1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张海利、张海军〔8〕将40名肥胖大学生随机分为2组,一组(男、女各10人) 进行为期20周、每天30min 的太极拳练习,强度适中;另一组(男、女各10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通过 20 周的太极拳练习后的实验组肥胖大学生体重、体脂百分比显著下降( P<0.05 或 P<0.01);胆固醇总量(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显著下降( 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 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胰岛素和瘦素浓度亦显著降低( P<0.05)。由此得出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改善体脂及血脂的组成成分,促进脂肪的分解代谢,调节内分泌,有利于健康、健身和减肥。
孙耀等〔9〕抽取普通女大学生进行12周的太极拳练习,并测定比较了其练习前后的体重、脉搏、肺活量、台阶指数、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腿站立和心境等8项指标。结果显示:被试通过太极拳练习单位时间脉搏速度降低,肺活量增大,心肺功能增强,其柔韧和平衡素质提高;同时,被试的心境状态得到改善。
孙威等〔10〕将31名老年女性被随机分成太极拳组和快走组。两组受试者分别接受16周的太极拳练习和快走练习,每周5次,每次1小时,随后停止练习跟踪8周,4周检测一次被试的平衡能力。结果显示:太极拳和快走练习均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太极拳提高得更快;8周的停练阶段,两种练习方式对平衡能力均有较好的维持作用,但太极拳的维持效果更好。因此,相比于快走练习,老年人可以考虑将太极拳作为首选的练习方式。
黄祁平等〔11〕 在太极拳的相关研究中,随机将女生分成4组,每组10人,共40人。设实验1、2、3组,4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每周进行1、2、3次太极拳训练。每两周进行一次抽血检测。结果显示每周参加3次太极拳练习者,血清补体C3、C4质量浓度与总补体活性比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都高,说明坚持运动量适中的太极拳有氧运动,能提高高年级女大学生机体合成C3与C4的能力,增强总补体活性。从而增强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提高免疫应答水平。
赵海军等〔12〕研究报道,受试者为 50-60 岁高校中老年知识分子女性。其中太极拳 20 人,从事太极拳运动3年以上;对照组20人,少一身体锻炼。长期太极拳运动可有效地降低中老年知识分子女性的 TG,TC,LDL-C 水平,提高 HDL-C水平,增加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HDL-TC)。说明太极拳运动能改善血脂代谢,增强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高元元等〔13〕通过比较常年习练太极拳老年女性和无锻炼习惯老年女性的骨强度、骨密度以及骨代谢调节水平,发现:太极拳运动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女性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提高跟骨的骨强度,提高骨代谢调节水平,全面改善骨健康状况。
3.2太极拳的健心功效
每周分别进行2、5次练习,12周以后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除了对照组,两个实验组的抑郁积分都有明显变化,并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还有,锻炼时间相同,运动负荷相同,锻炼频度不同,对女大学生抑郁情绪积分的影响是有差异的。每周5次,每次70min的锻炼组疗效更好。
朱咏梅〔15〕在研究中选取45-55之间的女性60名,太极拳练习者(一年以上)30人作为实验组,其他无练习经历者30名。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躯体化、偏执、焦虑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抑郁因子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并且在视觉感受阈限能力、本体感觉能力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动作反应时能力、空间深度知觉能力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李刚等〔16〕选取了女大学生38人,按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太极拳组(1小时/天,3次/周,共8周)和对照组(不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 观察锻炼前后心境的变化结果表明:1)太极拳运动组女大学生实验后心境状态在精力、自尊感两个积极分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实验前,而在紧张、疲劳、抑郁3个消极心境分量表上得分皆显著低于实验前,TMD总分显著低于实验前,心境状态得到改善,对照组女大学生的心境各分量表得分在实验前后无显著变化。
陈新富等〔17〕在研究中运用跟踪实验法,观察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重要指标——情绪、情感及幸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太极拳运动后,中老年女性状态焦虑明显下降;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心境分量表得分和TMD分均明显下降,精力心境分量表得分明显上升;正性情感、正性体验的得分和幸福度总分均明显上升,负性体验的得分明显下降。
3.3太极拳与女性主观幸福感
蒋惠珍〔18〕的《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示,体育锻炼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陈作松〔19〕研究发现,参与体育锻炼的高中学生比不锻炼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更加强烈,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直接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而且可以通过身体自尊、人际关系、人格等中介变量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姜娟〔20〕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总结得出:对受试者一定时期太极拳练习前、后的测试结果进行纵向分析,与无运动、少运动或从事其他运动者的测量结果进行横向比较得出,太极拳运动后,练习者的认知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表象能力提高,情绪得到调整,心境状态、性格和人格得到改善,幸福度增强,焦虑、抑郁和心理障碍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刘静〔21〕在研究中选择无运动习惯的中老年女性进行为期6个月(每周4次,每次60min)的太极拳、剑运动,分别于学习前、运动后第4、6个月时运用仪器和心理量表对受试者进行测试和比较。结果显示,被动动觉、自动动觉和动作记忆的相对误差以及注意错误次数和注意错误时间明显下降;状态焦虑明显降低;心境量表中的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和TMD得分均呈下降趋势,精力和自尊感得分呈现上升趋势;正性情感和正性体验的得分升高,负性情感和负性体验的得分下降,幸福度总分上升。
4小结
综上所述,太极拳与女性身心健康的相关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女性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对她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和体育行为的特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运动量柔和的、能修饰和塑造形体美感的运动项目更适合女性习练;(2)太极拳具有改善女性身体形态、身体成分以及调节人体各系统、预防疾病等健身功效,并为医学界提供了新的辅助治疗方法;(3)太极拳的健心功效研究,以降低抑郁、焦虑、紧张水平等负性情绪为主,对于职业女性提升幸福感的研究未见报道。
现代职业女性是社会和家庭的宝贵财富,是新世纪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所以,关注职业女性的身心健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她们的心境状态,提高她们的主观幸福感,使她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既是女性本身的迫切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试从太极拳的健心功效出发,研究太极拳对职业女性心境状态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探讨改善身体成分与心境及幸福感的相关关系。提出太极拳锻炼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能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同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太极拳文化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功能,完善太极拳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使其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新网.2012年国民健康报告出炉,隐性肥胖超四成〔EB/OL〕.http://finance.chinanews.com/life/2012/12-14/4408560.shtml,2012-12-14/2012-12-25.
〔2〕马秀梅. 职业女性因肥胖导致低自尊的体育锻炼干预〔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98-102.
〔3〕2005年员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EB/OL〕.http://finance.qq.com/lsymp/xldc2.htm,2005-07-12/2012-12-25.
〔4〕杨剑,季浏,田石榴.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80-83.
〔5〕 邱丕相,田学建.论太极拳的普遍和谐价值观〔J〕.体育学刊,2005,12(30):70-72.
〔6〕 徐才.徐才武术文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7〕 康戈武.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和太极运动观〔J〕.邯郸学院学报,2008(3):34.
〔8〕 张海利、张海军.长期练习太极拳对肥胖大学生脂代谢及关联激素的影响〔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6):95-98.
〔9〕孙耀,花蕊.太极拳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353-354,386.
〔10〕孙威,毛德伟,逄峰.太极拳和快走练习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5):75-80.
〔11〕黄祁平,蒋桂凤,万艳平.太极拳对增强女大学生血清总补体活性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6,13(2):69-71.
〔12〕赵海军.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知识分子脂蛋白
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报告会.2001:36-37.
〔13〕高元元,王志鹏,刘晓军.长期习练太极拳对老年女性骨健康状况与骨代谢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9):60-62,72.
〔14〕苏勇.不同频度二十四式太极拳锻炼对女大学生
抑郁情绪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15〕朱咏梅. 太极拳运动对长春市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李钢,尹剑春. 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心境以及安静状态下β内啡肽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3):356-358.
〔17〕陈新富,刘静,邱丕相.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5):79-82.
〔18〕蒋惠珍.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J〕.浙江体育科技,2008,5.
〔19〕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20〕姜娟. 太极拳健心文化及其科学基础〔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5(5),2006:18-20,23.
〔21〕刘静.太极拳健身理论论绎〔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3,96-105.
(责任编辑:李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