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ba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既有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等内部原因,更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因素,还有家庭、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就业预期等影响因素,仅仅通过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同时也指出了缓解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大学生就业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尤为严重,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上不如“211”、“985”高校以及其他老牌本科高校,下不如高职院校,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状态,缓解甚至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他们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变,从根本上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然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既有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等内部原因,也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因素,还有学生和家庭的就业观念与就业预期等影响因素[1]。仅仅通过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能否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
  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与下面三个因素相关。
  (一)大学生就业主要受经济发展速度与供求总量的影响
  第一,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开拓共同决定着就业总量。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可能增加就业岗位,也不可能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开拓有多大贡献,如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开拓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主要是由研究型大学完成的,而职业教育对开拓劳动力市场的贡献并不大[2],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只是让其培养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匹配而已。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存在总量性矛盾的原因,所以,在就业岗位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并不一定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1]。第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速度超过社会需求增量。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从2004年开始,就出现了“扩招效应”,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增长,超过社会需求增量,大学生就业一年更比一年难。因此,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主因[1]。总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严峻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就业压力会持续存在。由于受就业总量的限制,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稳增长才是保就业的根本性举措[2]。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就业结构有关
  有关资料和数据表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前,高职高专培养的职业人才就业率较高,而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低。那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后,培养本科职业人才,是否会像现在的高职高专一样,毕业生就业率就能得到显著提升呢?另外,转型前,学术型人才多,学术型人才就业率低;转型后,职业人才多了,职业人才就业率会不会降下来呢?转型的效果现在无法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高,并不一定预示着本科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因为:第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与人才的层次和类型有关,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在就业上会表现出较大差异。第二,不同层次和类型人才的就业预期不同,他们希望找到与其身份和投入相匹配的工作。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预期比专科毕业生的高,有些专科毕业生愿意从事的工作,本科毕业生并不一定愿意去做[2]。第三,由于受到就业总量的限制,加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仅不能增加就业总量,而且可能会在较大程度上挤压其他类型人员的就业空间[1]。因此,在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可能会产生“按下葫芦浮起瓢”效应,即使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有了较大的提升,就一定会有其他类型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2]。当然,本科职业人才是看不上高职高专学生从事的工作的,如果他们愿意放下身段,转变就业观,增加了就业率,那么原来的高职高专人才就业率必然会降下来,或高职高专人才下移就业目标,挤占原来农民工的岗位,造成了新的农民工失业,同时,也造成读书无用论,对高职高专的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救活了地方本科院校,搞死了高职高专。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大学生的择业观有关
  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人才供需结构整体上供大于求,加之不少地方本科院校开展了就业观教育,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艰苦的、基层的地方去就业和创业,部分大学毕业生被迫无奈,选择了与其身份和投入并不相匹配的工作,其就业质量不高[2]。尽管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紧张,同时某些行业企业也存在较为严重的“用工荒”,但仍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放弃就业,究其原因,有学生择业观问题,也与家庭环境因素影响有关,其中那些低质量的就业无法给大学生以应有的尊严,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可能是一个较重要的原因[1]。因此,政府、社會和高校应该通力协作来解决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且尽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当然,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家长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不要按照上世纪80年代很多大学生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单位就业的标准来选择就业,那时大学生少、是精英教育,现在早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甚至有些发达地方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工作主要面向生产、管理、服务和建设一线。
  二、缓解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相关措施
  从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几个方面来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协作来解决。其中,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就业总量的增加是关键;行业企业的参与和配合也是很重要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本科院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其作用有限,仅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本科院校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3]。然而,行业企业和地方本科院校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并不是无所作为的,而是应该积极主动作为,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做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虽然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不能寄希望通过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来从根本上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但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生就业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反思: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除了办学定位、专业设置等问题外,是否人才培养质量存在问题,还没有达到行业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即使实现人才培养类型上的结构匹配,但如果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那么大学生就业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1]。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一定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尽量满足或接近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和要求,使更多的毕业生能够更好地就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二)行业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大学都不可能培养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适销对路”的人才[3],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脱节是不应该的,但不适应、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是正常的。因为地方本科院校不可能培养出毕业就能上岗的学生,地方本科院校毕竟不是单纯的职业培训机构,也不是“制器”的工厂;本科职业教育不是“就业教育”,也不是职业技能训练,更不是企业的岗位培训,而是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另一方面,行业企业要正确地看待大学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责任不全在地方高校,地方本科院校要培养能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需要得到行業企业的大力支持[1]。企业不能一味地指责地方本科院校,不要向地方本科院校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也不要过分地苛求学生,企业要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加大人才储备力度,多招收一些大学毕业生,降低毕业生就业压力,协助高校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这样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利于高校的发展、以及更好地解决学生就业与生存问题,当然,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总之,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世界性难题”。从2004年开始,我国就出现了“扩招效应”,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从国际上看,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多大学生找不到与自己的学历和专业相称的工作,许多毕业生不得不接受不理想的工作。大学生就业难全球共有,供求不匹配应为重要原因。如果说转型能够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那么英、美等国大学毕业生就应该没有就业困难。因为这些国家基本上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结构十分合理,应用技术型高校数量众多,就业指导服务与政策支持完善,但仍面临大学生就业难题。所以,通过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来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其困难较大,也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1]。
  参考文献:
  [1]张应强,蒋华林.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 现代大学教育,2014,6:1-8.
  [2]张应强. 从政府与大学的关系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J]. 江苏高教,2014,6:6-10.
  [3]张应强.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两个问题[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39-45.
  作者简介:彭小平,男,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无线通信;李刚,男,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嵌入式系统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但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具备有一批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培养需要,才能更好的开展相应的工作,为人才培养做好准备工作。但是近些年来,由于资金待遇等方面的原因,高校人才流失情况极为严重,如何根据当前高校发展需要培养合适的人才,减少人才流失的影响,在高校发展建设过程中,满足国家发展建设需要,是当前许多高校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思索的一
期刊
摘要:蓝墨云班课是一款移动教学APP,是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其所提供的功能版块与学校推行的“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十分契合,通过利用这一工具在课堂上进行信息化移动教学的尝试和探索,结合实践对其应用方法和其在教学中的推动作用进行总结。  关键词:蓝墨云班课;开发内化教学;信息化移动教学  蓝墨云班课可应用于教学的课前、课中及课后三大环节,下面介绍其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使大学生明确就业方向,从而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特征和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管理,进而使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征;内容  前言: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信息技术不
期刊
摘要: QCC小组活动是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与质量改进的利器,极大地提升了基层员工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将企业的QCC小组法同物流管理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合理设定活动内容,制定活动机制,创造性开展活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自律性与积极性不断增强,有效提升了物流管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QCC小组;物流管理;课堂教学  1问题的提出  品管圈QCC(Quality
期刊
摘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应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法规教育、深化校企之间的合作、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注重培养创新创业群体意识氛围。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明确把推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国家发展重点战略,也对创新创业人才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是指“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
期刊
摘要: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是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方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承载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的挑战,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培养高素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品质集中体现在民本思想,义务先于权利,群体高于个人和和谐高于冲突等方面。当前,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刻不容缓,通过分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缺失的原因,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的影响作用,提出了新时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
期刊
摘要: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金融类人才需求逐渐升温,金融工程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近年来大受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追捧,逐渐成为热门专业。然而,在专业建设上,当前尚存在一些较突出的共性问题:专业定位有待科学化;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材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学校的实践条件有待提升;应加强专业建设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的紧密度。  关键词:金融工程;专业建设;地方性应用型  发达国家的发展
期刊
摘要: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阐述了校企合作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成功的核心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地方本科院校与企业共同承担,已经成为共识,各地不断探索实践,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目前地方本科院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高校班主任产生的背景和班主任制度的实践探索,论述了班主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国家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党中央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