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脱贫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p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临沧市临翔区北边,有一处狭长的行政区划,地图上看就像一条狗舌头——这就是蚂蚁堆乡。有人曾为蚂蚁堆赋诗:“巍巍老虎山,滚滚南汀河;国道劈崖穿,穷脊布村落。”蚂蚁堆乡山高谷深,人口众多,实属穷乡僻壤。爬上山顶,蚂蚁堆乡不再是陡坡与山崖,进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仿佛是蓝色的大海。其中有一座山叫马峰腰,山里有一个自然村,叫老张寨,我就出生在这里。
  雨季的老张寨,白墙红瓦,背靠葱翠的松树林,寨子前面是坡型的庄稼地,有的种着甘蔗,有的种着玉米,或是成排或不成排的坚果树,或是杂草,都是绿色的。寨子上空飘着两条淡淡的云雾,一条土面公路从松林里穿出,连到寨子里。一切是那么祥和,多数到寨子来玩的人都是这样的感受。而我的父老乡亲,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最大的感受不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而是如何在汗流浃背的劳作中把家里的口粮弄足、把家弄得更殷实。我从小立志读书,不为功名利禄,只为跳出农门,改变一种生活方式。如今我做了老师,每天不用风吹雨淋,以现在的工资收入,按照国家标准,我可以算是脱贫了,但是所有的乡亲不可能都像我一样靠读书跳出农门。所以,我想以一个农民儿子的身份,喊出群众心中真正的愿望:我想脱贫!我想致富!工作之余,我时常抽空回老家去,一般是周五晚上回去周六中午再回学校。由于离家时间较长,加之父母跟着我生活,老家的房子早已腐朽倒塌,只剩一块长满杂草的宅地。我回老家就选择有老人的人家落脚,只要晚上看见我的车灯亮着进了寨子,哪家院场的灯火亮着,寨子里的人就陆续来到这里。“是定生回来了?灯火亮堂堂的……”来得稍晚的大老远就嚷嚷着(我的小名叫定生,老家人都这么叫我)。谁家的猪下崽了,谁家的儿子出去打工了,哪个喝酒醉了,哪家又换上了新瓦顶了,哪天工作队来建档立卡户家了……大家围着坐在一起,总有说不尽的家常话。“定生,我们就是爱跟你谈心,你说的我们爱听。”其实我也一样啊,家乡人说家乡话。在我心里,家乡的事就是我的事,大家一起商量,我也力所能及地做些事。
  “今天星期五了,你家还不赶快扫地,大贵生和定生要回来啰。”村民小组长做工作就是这么直截了当。通过引导,老家洒扫庭院、清沟净路的习惯已经坚持了两年多。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寨子干干净净的,上级领导才愿意来,领导来的多了,我们就有路子了。”老百姓就是这么质朴。我告诉他们:“家家卫生搞好了,才能少生病,生活质量才能搞上去。”
  老家的寨子不大,总共就三十来户人家。但每一家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盖起了小别墅,有的还是土木老房子,有的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较重,有的长年在外打工。有的人家猪圈很大,一次能出栏十来头肥猪,多数人家的院场都有能飞上树的“跑步鸡”。有养蜜蜂的,有养牛的,有种甘蔗的,有种茶的,有种玉米烤酒的……但是农村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憨实低调。每每谈到自己家的产业时,他们都会有各种困难或失败的因素,不会说自己搞得好,好像是怕别人知道自己有利润,怕被偷了技术抢了饭碗。这就是小农意识。当我给他们讲新型农村合作社的展望,大家伙的眼睛都充满了期望,甚至热血澎湃,跃跃欲试。但说的次数多了,大家的热情也就不足了,我深深叹息: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本土家乡人才,要是有能够扎根农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带领大家一起干合作社,大家也就不会纸上谈兵了。我甚至深深地埋怨我自己,要是我能丢下教师这个饭碗,回家乡干,乡亲们应该是会跟我干的,可是我做不到。
  懷着对家乡的愧疚和对家乡的爱,我要尽我所能,做好两件事:一是乡村文化建设,二是家乡人的思想建设。说到建设,钱是少不了的,但我一个当老师的,谈到钱就不具体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的做法是:人情变钱。为了实现人情变钱,我要做一个能撬起资源的人。一方面邀约有资源的朋友(有的当领导,有的当老板),到我老家去走走,跟他们讲老家人做了些什么,述说家乡人想要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深入动员家乡人,特别是外出做事业的人,积极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目前我做的两件事都进展顺利,在这里我要衷心感谢那些帮过我家乡和为家乡出力的人们。
  农村文化建设是目前农村普遍薄弱的环节。通过人情变钱,老家建起了一个篮球场、一个读书室、一个升旗台、配了一套音像设备、乒乓球桌、一套炊事用具等。我们还找来两块巨石,请临沧本土书画家题字,一块石头立在村公路分叉到老家寨子的路口,刻有:“客询张寨路,右向入林深;四里诸葛阵,花明见小村。”小诗朴实无华,石头壮观,相得益彰,映射出老家寨子的文才气。另一块石头呈元宝型,立放于寨子活动场地入口,“登极观云”四个大字凸显出老家人的宏图大志,虽然人穷,但志气不短。元宝石的后边,是一棵椭圆形的四季桂花树,是吉祥的象征、绿色的象征。扶贫先扶志,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开展起来后,老家人精神面貌好了、脱贫的劲头也更足了。
  思想有多远,方能行多远。农民也要有思想,而且要浩然正气。我反复跟老家人说:去外边要,只能我去要,你们不能去要,否则就成了“等靠要”,你们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用汗水脱贫。老家人都会跟我说:“对的,我们懒不得。定生你们这种支持我们,我们也不能丢脸嘛。”脱贫必须先治懒和预防懒,如果扶贫把老百姓变成懒人,那脱贫攻坚就只有眼泪。我们需要的是通过引导和帮扶,让老百姓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脱贫,人人都发自内心地喊出:我想要脱贫,自主脱贫。
  文章中讲了我为家乡做的一些具体事,我不是表功,而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有很多人从农村走出来,但人走了,心一定要留下,常常回家乡看看,看看那些乡亲,力所能及地帮帮家乡,家乡人需要我们,脱贫攻坚需要我们。只要我们多学习国家政策,思想和行动与党委、政府保持一致,我们就一定能为家乡脱贫作出应有的贡献。
  脱贫是全社会的事,人人都行动起来,人人都喊出:我想要脱贫,我们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其他文献
南斋公房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意象的符号,它不再仅仅是高黎贡山上一座丫口,而是代表着一条古道的苍茫岁月,一场血与火的战争。
期刊
1月13日,农历腊八节,温暖如春的海南省陵水縣清水湾星光熠熠。  这些星光,来自全国各地,来自高原的角落、大山的深处、荒漠的边缘……他们是2018“马云乡村教师奖”和“马云乡村校长计划”的获奖者。与往年一样,他们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了不起的乡村教师  按照惯例,马云乡村教师奖每一届获奖人数是100人,今年却打破惯例,成了101人。  颁奖典礼上,杨昌强、罗荷珍夫妻的故事,令现场嘉宾动容,
期刊
这些年的“减负令”并不少,但大多被诟病“越减越重”,减负30条能见效吗?校长们接受采访时表示,转变评价机制、建立有效投诉机制、政府接受社会广泛监督,是真正减负的关键。  如何减少作业?不超标、超纲,作业自然少  学生负担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作业。30条中的第四条规定,“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
期刊
第三方教育评价的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并开展学理探讨,至今已20多年。20多年来,我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改进中国的教育,经过反复分析、筛选、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要想优化中国的教育生态,办出更高品质的教育,建立第三方教育评价机制是当下改进中国教育可供选择的有效途径。  一、第三方教育评价发展的机遇  1.政策连续且日益明确  最近10年来,政府对于推进第三方教育评价的政策是积极而又连续的,《国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长期以来,云南省始终把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要素,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广大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不断提高,工作、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与分化,乡村教师的境况遭遇诸多困境与挑战,需要综合多方要素才能得以解决。  乡村教师在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
期刊
今年元旦前夕,中小学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新年大礼包——201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向省级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教基〔2018〕26号)。《通知》共三十条,因此又被称作“减负三十条”,文件一出,便受到各界广泛关注,被解读为“史上最严减负令”。  此次的“减负三十条”,制定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措施:诸如对学校办学行为进行规范,不得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和加快
期刊
一、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1.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严格依照课标教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规定课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得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和加快教学进度,杜绝“非零起点”教学。  3.均衡编班配置师
期刊
教育的短板在农村,推进教育公平、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在农村教育。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招招有力,直指农村教育的全面振兴。  连续多年的系列组合拳,为教育乡村弱的现实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成就和进步体现在哪些方面,现存的问题还有哪些?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
期刊
1月2日清晨6点15分,13岁的惠聪床头的闹铃声第二次响起,长达一分钟的铃声并没有把惠聪唤醒。  这一天是元旦小长假后上学第一天,但惠聪依然疲惫不堪。  “假期作业一点儿不少,现在临近期末了几乎每科老师都发了好几份卷子,孩子每天晚上都睡得挺晚,昨晚也是差不多11点才睡觉。”惠聪的爸爸赵先生说。  惠聪是北方某座大城市一所名校的初一学生。自从上了初中,惠聪几乎没在晚上十一点之前睡过觉。“每天都有很多
期刊
麻栗坡县国境线长近280千米,全縣11个乡镇中有8个与越南接壤,2017年财政总收入仅为5.37亿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穷县”“小县”,却始终秉持“穷县办富教育”“小县办强教育”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书写了新时代教育发展新画卷。2018年12月,国家督导检查组在对麻栗坡县进行实地督导检查后认为,该县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  大手笔投入,办学条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