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对中高等院校美术教学大纲已明确指出,美术教学是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具备高尚品德的合格毕业生。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仅具有一双“巧手”、一双“慧眼”是不够的,还必须培养他们一颗“慧心”。让他们在纷扰繁杂的客观现实中,去发现美、鉴别美、创造美,成为一名具有审美素质和创造型的美术工作者。
关键词: 巧手、慧眼、慧心;美术教学
我国对中高等院校美术教学大纲已明确指出,美术教学是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具备高尚品德的合格毕业生。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巧手”、“慧眼”与“慧心”。学生仅仅具有一双“巧手”、一双“慧眼”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培养他们一颗“慧心”。让他们在纷扰繁杂的事物中,去发现美、鉴别美、创造美,成为一名具有创造型和良好审美素质的美术工作者。
一、美存在于客观现实
美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实,而美的存在又和人的欣赏与创造密不可分。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伴随着人的伟大劳动实践,美便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美之无处不在,是指美的存在是广泛的。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田野,从极地冰山到内陆草原,从海底世界到遥远星空,到处都有美的踪迹。美之无时不在,是指美的历程与人类的发展历史同步向前、有始无终。从原始的劳动号子到电声乐队伴奏的流行歌曲,从远古人类头上插戴的羽饰到唐装旗袍再到T型台上时尚时装,美与时代的脚步一直紧紧相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美装点着人类的梦境,使“人”字不但能大写而且能写得美观潇洒,使人类能在自身进步中虽然倍尝艰辛但不缺少幸福感。这些美存在在自然界、艺术中和现实生活里,并以不同的形态焕发着她的精神和魅力。绘画、雕塑、手工艺制作这些美术形式,是美的重要载体。从古到今,不同样式的美术作品里,保存着人类艺术化了的生存信息和精神脉络。美术成为一门课程、美术走进课堂,就是把美学园地的一块瑰丽花圃根植到鲜花怒放的校园里,由此,教育因为“美”而提升了目标和品格,“美”也借助教育把她的阳光雨露洒进学生们的心田。美术在校园里扎根,使之成为了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将在美术教学中不断培养起来。
二、美需要认识和欣赏
美术教学不仅要学生具备一双“慧眼”、还要培养学生一颗“慧心”,让学生能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还要创造美。认识和欣赏美的关键就是培养起学生审美的敏感度,即培养起审美的能力。这种审美能力如何才能得来呢?正如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中有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须经长时间的扎实的审美实践,才能获得这种能力。非常重要的是审美主体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和艺术素养。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黑格尔也说过:“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从这个角度讲,美术教学中学生“慧眼”、“慧心”的培养要建立在广泛的文化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要和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具体到美术教学本身,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欣赏美能力发展呢?一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分析作品中提高鉴赏力。二是通过分析艺术家的创造过程来提高鉴赏力。三是通过分析作品的优劣精粗来提高鉴赏力。伏尔泰认为:“一般地说,精确的审美趣味在于能在许多毛病中发现出一点美,和在许多美点中发现出一点毛病的那种敏捷的感觉。”四是可以先从多样美术形式中选取一种着手培养审美能力,然后再推而广之。五是把作品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考查和欣赏。惟有如此,才能培养起学生认识美的能力和审美的敏感,使他们具有“慧眼”、“慧心”,对一幅美术作品,能感到它是美的,也能了解它为什么是美的。
三、美需要用心去创造
美术教学不仅要学生具有“慧眼”、“慧心”,还要培养学生一双“巧手”,让学生能够遵循美的规律去创造美。教育家认为,在美育中对审美主体的提高,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创造美。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大力培育学生创造美的愿望。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美术教学要把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美好愿望放到重要位置。美术课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目的。要把审美教育,能力培养渗透到各个教学内容环节中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美术素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发挥自己创造力。第二,不断提高学生创造美的心理素质。在美的创造中,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互相渗透,综合起着作用,其中感情因素是核心。教师要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感受作品形象入手,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艺术技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会不知不觉地受到艺术熏陶。久而久之,心灵得到净化,思想情操得以升华。也就是说,只有培养起学生热爱艺术的强烈感情,艺术创造才会成为可能。第三,在实践中锻炼学生驾驭美的形式的能力,这也是至关重要的。罗丹说:“艺术尽管是情感,如果没有体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巧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这也就是说,慧心落实到巧手才是目的。慧眼能欣赏到美,巧手能创造出美。而巧手的练就,须在千百次的创造美的实践中才能实现。这就需要教师面对面、手把手地教,需要学生无数次的刻苦地练。可以肯定的是,尽管艺术创造是艰辛的,但只要有教师悉心的指导和学生虚心的学习,艺术创造的花朵会绽放在师生共同的期待里。
以物之美,开启心灵之美。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思路。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能懂得鉴赏美和创造美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从而,学生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技能技巧训练的过程中,慧眼与巧手逐步完善形成。
最后一句话:美术教学中美的欣赏和创造,需要慧眼、慧心和巧手,需要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信心和能力。只要老师、同学共同努力,为了美的花朵开放地更加鲜艳,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诗意和情趣!
参考文献
[1] 郭建新.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D].辽宁:辽宁高职学报,2006.I
[2] 钟虹滨.自由与创造—学校美术教育本真的追求[D].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5.
[3]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5: 147.
[4] 高师教材编写组.美术教育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3.
[5] 刘艳红.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69.
作者简介:
秦秋萍,女,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是她的追求,从中得到许多的乐趣。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美展获奖,并有多幅作品发表在《中国教工》、《师范教育》、《中国书画报》、《美术大观》、《中国美术教育》等国家级专业报刊杂志上,论文多有发表、获奖,出版作品集、教材8部。现为全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东营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东营市教学能手。
关键词: 巧手、慧眼、慧心;美术教学
我国对中高等院校美术教学大纲已明确指出,美术教学是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具备高尚品德的合格毕业生。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巧手”、“慧眼”与“慧心”。学生仅仅具有一双“巧手”、一双“慧眼”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培养他们一颗“慧心”。让他们在纷扰繁杂的事物中,去发现美、鉴别美、创造美,成为一名具有创造型和良好审美素质的美术工作者。
一、美存在于客观现实
美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实,而美的存在又和人的欣赏与创造密不可分。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伴随着人的伟大劳动实践,美便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美之无处不在,是指美的存在是广泛的。从城市到乡村,从工厂到田野,从极地冰山到内陆草原,从海底世界到遥远星空,到处都有美的踪迹。美之无时不在,是指美的历程与人类的发展历史同步向前、有始无终。从原始的劳动号子到电声乐队伴奏的流行歌曲,从远古人类头上插戴的羽饰到唐装旗袍再到T型台上时尚时装,美与时代的脚步一直紧紧相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美装点着人类的梦境,使“人”字不但能大写而且能写得美观潇洒,使人类能在自身进步中虽然倍尝艰辛但不缺少幸福感。这些美存在在自然界、艺术中和现实生活里,并以不同的形态焕发着她的精神和魅力。绘画、雕塑、手工艺制作这些美术形式,是美的重要载体。从古到今,不同样式的美术作品里,保存着人类艺术化了的生存信息和精神脉络。美术成为一门课程、美术走进课堂,就是把美学园地的一块瑰丽花圃根植到鲜花怒放的校园里,由此,教育因为“美”而提升了目标和品格,“美”也借助教育把她的阳光雨露洒进学生们的心田。美术在校园里扎根,使之成为了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将在美术教学中不断培养起来。
二、美需要认识和欣赏
美术教学不仅要学生具备一双“慧眼”、还要培养学生一颗“慧心”,让学生能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还要创造美。认识和欣赏美的关键就是培养起学生审美的敏感度,即培养起审美的能力。这种审美能力如何才能得来呢?正如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中有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须经长时间的扎实的审美实践,才能获得这种能力。非常重要的是审美主体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和艺术素养。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黑格尔也说过:“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从这个角度讲,美术教学中学生“慧眼”、“慧心”的培养要建立在广泛的文化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要和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具体到美术教学本身,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欣赏美能力发展呢?一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分析作品中提高鉴赏力。二是通过分析艺术家的创造过程来提高鉴赏力。三是通过分析作品的优劣精粗来提高鉴赏力。伏尔泰认为:“一般地说,精确的审美趣味在于能在许多毛病中发现出一点美,和在许多美点中发现出一点毛病的那种敏捷的感觉。”四是可以先从多样美术形式中选取一种着手培养审美能力,然后再推而广之。五是把作品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考查和欣赏。惟有如此,才能培养起学生认识美的能力和审美的敏感,使他们具有“慧眼”、“慧心”,对一幅美术作品,能感到它是美的,也能了解它为什么是美的。
三、美需要用心去创造
美术教学不仅要学生具有“慧眼”、“慧心”,还要培养学生一双“巧手”,让学生能够遵循美的规律去创造美。教育家认为,在美育中对审美主体的提高,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创造美。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大力培育学生创造美的愿望。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美术教学要把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美好愿望放到重要位置。美术课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目的。要把审美教育,能力培养渗透到各个教学内容环节中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美术素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发挥自己创造力。第二,不断提高学生创造美的心理素质。在美的创造中,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互相渗透,综合起着作用,其中感情因素是核心。教师要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感受作品形象入手,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艺术技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会不知不觉地受到艺术熏陶。久而久之,心灵得到净化,思想情操得以升华。也就是说,只有培养起学生热爱艺术的强烈感情,艺术创造才会成为可能。第三,在实践中锻炼学生驾驭美的形式的能力,这也是至关重要的。罗丹说:“艺术尽管是情感,如果没有体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巧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这也就是说,慧心落实到巧手才是目的。慧眼能欣赏到美,巧手能创造出美。而巧手的练就,须在千百次的创造美的实践中才能实现。这就需要教师面对面、手把手地教,需要学生无数次的刻苦地练。可以肯定的是,尽管艺术创造是艰辛的,但只要有教师悉心的指导和学生虚心的学习,艺术创造的花朵会绽放在师生共同的期待里。
以物之美,开启心灵之美。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思路。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能懂得鉴赏美和创造美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从而,学生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技能技巧训练的过程中,慧眼与巧手逐步完善形成。
最后一句话:美术教学中美的欣赏和创造,需要慧眼、慧心和巧手,需要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信心和能力。只要老师、同学共同努力,为了美的花朵开放地更加鲜艳,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诗意和情趣!
参考文献
[1] 郭建新.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D].辽宁:辽宁高职学报,2006.I
[2] 钟虹滨.自由与创造—学校美术教育本真的追求[D].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8.5.
[3]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5: 147.
[4] 高师教材编写组.美术教育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3.
[5] 刘艳红.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69.
作者简介:
秦秋萍,女,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是她的追求,从中得到许多的乐趣。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美展获奖,并有多幅作品发表在《中国教工》、《师范教育》、《中国书画报》、《美术大观》、《中国美术教育》等国家级专业报刊杂志上,论文多有发表、获奖,出版作品集、教材8部。现为全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东营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东营市教学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