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也将成为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工作实践,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了探讨。
一、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学习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如在教学《狼和小羊》时,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对课文中狼和小羊的对话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灰狼的凶恶、蛮横无理和小羊的温顺。这样学生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动手做过才能真正地理解。”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地对头脑中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种种联想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二、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维,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地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在小语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新颖性、独特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一位教师教《称象》,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的重量,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的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的火花。学生思维不是不活跃,关键在教师的启发引导。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内江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呢?如果鲁肃事前把诸葛亮的妙计告诉了周瑜,又会怎样呢?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可引导学生讨论:圆明园要不要重修,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这样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质量。
三、扩展延伸,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学生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需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即可。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自己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四、鼓励实践,开展课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能力,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有学生自己从活动与实践中获取真正的知识。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利用学校图书馆,开展阅览导读服务活动,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实践和拓宽,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辩论中得到锻炼。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创办自己的报刊、文学社、广播台。创新力要靠教育和实践来挖掘,因此,我们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干,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促使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体会成就感,为不断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缤纷的舞台。
五、作文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翅膀
在小学教学中,不少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只强调让学生多背范文,多模仿,作文题也往往局限于生活本身,这就不可避免地约束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写出的文章也显得单调呆板。为克服这个弊端,我就换个角度启发学生去写作文。如五年级作文训练中要求写一篇建议,我启发同学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给有关单位写封信,提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评价,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再比如一篇作文的构思,当学生根据题目或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表达愿望与目标(此时的“表达愿望与目标”对以后的“选材”来讲,也就成了他们的已知)的时候,他们的头脑中就会自动浮现出许多与“已知”相关的素材来。这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用心去发现在诸多素材中,哪些素材与心中最为相似,并进行相似集中、排序、重组,从而完成对整篇文章的构思(这也就是“异中察同”了)。在这样的启发、指点下,学生所进行的思维过程也就是把“已知”与“未知”进行匹配、重组,进行创造的过程。
六、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作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而且能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科学布置作业,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学习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如在教学《狼和小羊》时,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对课文中狼和小羊的对话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灰狼的凶恶、蛮横无理和小羊的温顺。这样学生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动手做过才能真正地理解。”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地对头脑中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种种联想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二、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维,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地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在小语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新颖性、独特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一位教师教《称象》,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的重量,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的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的火花。学生思维不是不活跃,关键在教师的启发引导。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内江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了,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呢?如果鲁肃事前把诸葛亮的妙计告诉了周瑜,又会怎样呢?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可引导学生讨论:圆明园要不要重修,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这样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质量。
三、扩展延伸,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学生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需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即可。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自己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四、鼓励实践,开展课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能力,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有学生自己从活动与实践中获取真正的知识。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利用学校图书馆,开展阅览导读服务活动,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实践和拓宽,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辩论中得到锻炼。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创办自己的报刊、文学社、广播台。创新力要靠教育和实践来挖掘,因此,我们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干,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促使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体会成就感,为不断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缤纷的舞台。
五、作文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翅膀
在小学教学中,不少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只强调让学生多背范文,多模仿,作文题也往往局限于生活本身,这就不可避免地约束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写出的文章也显得单调呆板。为克服这个弊端,我就换个角度启发学生去写作文。如五年级作文训练中要求写一篇建议,我启发同学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给有关单位写封信,提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评价,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再比如一篇作文的构思,当学生根据题目或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表达愿望与目标(此时的“表达愿望与目标”对以后的“选材”来讲,也就成了他们的已知)的时候,他们的头脑中就会自动浮现出许多与“已知”相关的素材来。这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用心去发现在诸多素材中,哪些素材与心中最为相似,并进行相似集中、排序、重组,从而完成对整篇文章的构思(这也就是“异中察同”了)。在这样的启发、指点下,学生所进行的思维过程也就是把“已知”与“未知”进行匹配、重组,进行创造的过程。
六、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作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而且能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科学布置作业,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