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链分工日益细化,农业科学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在当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文化素质偏低的背景下,如何尽快建立一支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职业化农民队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湖南省2006年至2010年的农村统计数据为依据,在构建湖南职业农民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协调性模型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二者五年内的协调性情况及其发展规律。结果显示,二者在五年内协调性程度较高,并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并于2009年达到协调性峰值:U(A/B)接近于1,U(B/A)与U(A,B)同为0.9987。在此基础上,对加强湖南省职业农民培养与现代农业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协调性分析
一、引言
职业农民的发展虽在农业发达国家较为成熟,但在中国农村,它仍是一类新型的人力资源。纵观职业农民的发展史,职业农民的产生可以说既是农业生产由农户生产上升到规模生产的生产要求,也可以被认为是整个农业产业链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结果。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加快推进农民职业化队伍建设的呼声也愈显高涨;因而,对职业农民的培养机制的研究与探讨也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对职业农民培养状况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要素进行分解,分别建立职业农民培养指标体系与现代农业水平发展指标体系,进而构建二者的协调性分析模型。最后,运用该协调性分析模型探讨与评价2006-2010年湖南省职业农民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协调性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二、湖南职业农民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职业农民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涉及诸多方面内容。因此,本文在职业农民培养指标体系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建立上遵循整体性和综合性、区域性和可比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及目标性和前瞻性等四个基本原则,选取相关的可量化的指标综合反映它们的发展水平。
1、职业农民培养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职业农民培养指标的选取,本文主要是从培养对象、培养条件及培养效果三个维度来进行考察的,这3个参考维度构成指标体系的准则层;在此基础上又分解出11个指标,具体来讲,培养对象指标——人均教育年限、文教娱乐支出比重、人均纯收入和户均拥有固定资产;培养条件指标——师生比、专任教师数和学校数;培养效果指标——农技产出率、劳动产出率、土地产出率以及化肥产出率。
2、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
现代农业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发展水平的评价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本文在对现代农业内涵及其特征的充分理解上,参照借鉴国内外颇具代表性的指标设立,确定了农业投入指标、资源保障指标、农业产出指标、民生发展指标和农经结构指标等5个主要参考维度6、7,继而进一步分解出以有效灌溉率、劳均用电量等为代表的14个指标组成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指标层。
(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1、职业农民培养指数的测度
在构建职业农民培养指数模型中, 权重数的确定尤为重要。本文选用的主成分分析方法
是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从而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然后根据主成份的方差贡献率得到指标体系中主成份综合得分函数,进而可以获得职业农民培养指数。
统计结果显示,职业农民培养指标体系中前2个特征值(大于1,下同)的累计贡献率已达95.212%,即可由2个主成分变量表达原来11个定量指标所表达全部信息的95.212%。
3、职业农民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协调性的测度
通过对两个指标体系进行的一系列计算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二者的评价指数。由于样本数据的数值过于庞大,增加了分析的难度,因此在不影响分析结果的前提下对其指数进行标准化处理。
利用Pearson系数对职业农民培养指数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数两个体系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Pearson系数为0.981,相关系数位于0~1之间;且显著性水平为0.002,小于0.05,即0.981为高度正相关,与本文理论假设相符。
分别将职业农民培养指数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数代入两个最优拟合方程,得到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数对职业农民培养指数的协调值和职业农民培养指数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数的协调值。
4、小结
由表4,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出2006年至2010年湖南省职业农民培养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两个子系统及其协调性的变化情况:此间,两个子系统均呈现文中有升的发展态势,除2006至2007年出现些许滑落,其余年间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并于2009年达到此五年周期的协调性峰值(U(A/B)接近于1、U(B/A)与U(A,B)同为0.9987);从整体协调性的角度分析,湖南省职业农民培养和现代农业发展在2006-2010五年内发展适应度较高;但职业农民培养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适应度一直大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对职业农民培养的适应度,说明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因此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三、结束语
根据农业部的调查统计,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总计还需培训农业生产服务业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28类4000万人,每年需培训800万人; 涉农企业用工61类1560万人,每年需培训313万人。就目前职业农民在全国的发展状况而言,要实现这一目标着实不易,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之于培养职业农民的关注与支持,才能从根本上扫清培养、发展职业农民队伍的障碍,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华宁.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基于31省(市、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170-177.
[2] 李燕萍,涂乙冬.我国新型农民开发现状、经验与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9,8:77-80.
[3] 李燕萍,涂乙冬.新型农民开发与新農村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32-33.
关键词: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协调性分析
一、引言
职业农民的发展虽在农业发达国家较为成熟,但在中国农村,它仍是一类新型的人力资源。纵观职业农民的发展史,职业农民的产生可以说既是农业生产由农户生产上升到规模生产的生产要求,也可以被认为是整个农业产业链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结果。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加快推进农民职业化队伍建设的呼声也愈显高涨;因而,对职业农民的培养机制的研究与探讨也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对职业农民培养状况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影响要素进行分解,分别建立职业农民培养指标体系与现代农业水平发展指标体系,进而构建二者的协调性分析模型。最后,运用该协调性分析模型探讨与评价2006-2010年湖南省职业农民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协调性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二、湖南职业农民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职业农民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涉及诸多方面内容。因此,本文在职业农民培养指标体系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建立上遵循整体性和综合性、区域性和可比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及目标性和前瞻性等四个基本原则,选取相关的可量化的指标综合反映它们的发展水平。
1、职业农民培养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职业农民培养指标的选取,本文主要是从培养对象、培养条件及培养效果三个维度来进行考察的,这3个参考维度构成指标体系的准则层;在此基础上又分解出11个指标,具体来讲,培养对象指标——人均教育年限、文教娱乐支出比重、人均纯收入和户均拥有固定资产;培养条件指标——师生比、专任教师数和学校数;培养效果指标——农技产出率、劳动产出率、土地产出率以及化肥产出率。
2、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
现代农业的内涵十分丰富,其发展水平的评价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本文在对现代农业内涵及其特征的充分理解上,参照借鉴国内外颇具代表性的指标设立,确定了农业投入指标、资源保障指标、农业产出指标、民生发展指标和农经结构指标等5个主要参考维度6、7,继而进一步分解出以有效灌溉率、劳均用电量等为代表的14个指标组成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指标层。
(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1、职业农民培养指数的测度
在构建职业农民培养指数模型中, 权重数的确定尤为重要。本文选用的主成分分析方法
是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从而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然后根据主成份的方差贡献率得到指标体系中主成份综合得分函数,进而可以获得职业农民培养指数。
统计结果显示,职业农民培养指标体系中前2个特征值(大于1,下同)的累计贡献率已达95.212%,即可由2个主成分变量表达原来11个定量指标所表达全部信息的95.212%。
3、职业农民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协调性的测度
通过对两个指标体系进行的一系列计算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二者的评价指数。由于样本数据的数值过于庞大,增加了分析的难度,因此在不影响分析结果的前提下对其指数进行标准化处理。
利用Pearson系数对职业农民培养指数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数两个体系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Pearson系数为0.981,相关系数位于0~1之间;且显著性水平为0.002,小于0.05,即0.981为高度正相关,与本文理论假设相符。
分别将职业农民培养指数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数代入两个最优拟合方程,得到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数对职业农民培养指数的协调值和职业农民培养指数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指数的协调值。
4、小结
由表4,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出2006年至2010年湖南省职业农民培养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两个子系统及其协调性的变化情况:此间,两个子系统均呈现文中有升的发展态势,除2006至2007年出现些许滑落,其余年间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并于2009年达到此五年周期的协调性峰值(U(A/B)接近于1、U(B/A)与U(A,B)同为0.9987);从整体协调性的角度分析,湖南省职业农民培养和现代农业发展在2006-2010五年内发展适应度较高;但职业农民培养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适应度一直大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对职业农民培养的适应度,说明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因此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三、结束语
根据农业部的调查统计,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总计还需培训农业生产服务业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28类4000万人,每年需培训800万人; 涉农企业用工61类1560万人,每年需培训313万人。就目前职业农民在全国的发展状况而言,要实现这一目标着实不易,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之于培养职业农民的关注与支持,才能从根本上扫清培养、发展职业农民队伍的障碍,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华宁.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基于31省(市、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170-177.
[2] 李燕萍,涂乙冬.我国新型农民开发现状、经验与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9,8:77-80.
[3] 李燕萍,涂乙冬.新型农民开发与新農村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