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现代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zhen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高血压常见临床中医证型和常用降压穴位的中医理论及其相关现代生物学机制进行概述.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首要危险因素,有效防控高血压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致死致残率有重要意义.针灸是中医药非药物疗法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手段,具有降低动脉血压、保护靶器官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但针灸防治高血压现代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五味子醇甲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五味子醇甲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潜在机制.方法 随机将90只正常喂养的SD雄性大鼠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组(MCAO组)及五味子醇甲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8只.参考Zea Longa法制作MCAO模型,缺血90 min时给予再灌注,待用药组SD大鼠清醒后立即给予左侧脑室不同剂量的五味子醇甲.后期通过神经行为学评分、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蛋白免疫印
综述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中医康复的进展,心脏康复经历了:由静到动、运动康复到全方面康复、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和心脏康复与高危病人一级预防4个阶段,中医可通过中药调制、形体功法、外治疗法等达到心脏康复的目的.但西医心脏康复存在模式单一、运动强度较低等局限性,中医具有“调身”“调息”“调心”的功效,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策略是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康复的优化方案.
综述胶质母细胞瘤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的挑战和可行方法.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最常见、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胶质瘤,即使经过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手段,其预后仍差.近年来,免疫治疗在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初显成效,其中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