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隐喻的词汇衔接视角分析《致橡树》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隐喻是人类概念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人类头脑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词汇衔接是构成和加强语篇连接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它反映了语篇所描写的事件或各要素之间各异的词汇关系。词汇衔接的关系可以通过同义词或近义词、上(下)义词、反义词、特殊与一般、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方式来反映。本文通过对著名女诗人舒婷《致橡树》中衔接方式的探讨,不仅能够更深入领会诗歌的内涵和作者所赋予的思想感情 ,而且可以检验词汇衔接在诗歌研究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概念隐喻 词汇衔接 致橡树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中后期逐渐兴起并迅猛发展的一门语言学新兴学科,同时,也是语言与认知关系聚焦研究之后所孕育出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从人类思维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结构与衍化特征,以及话语生成与理解的全过程。认为不管是语言的习得还是语言的具体应用都可以通过认知这一活动来实现并进行阐释的,所以认知语言學又可以说成是解释语言学,因其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事、物在我们头脑中如何形成概念,以及大脑如何通过各种认知方式产出所需要的语言。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快速发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对学文本的研究不在少数,这种新型视角不仅丰富了语言学学科,而且加强了文学和语言学之间的联系。这使文学和语言学都不是孤零零研究,而是在语言事实和语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诗歌进行认知语言学分析涉及词汇衔接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试从概念隐喻的词汇衔接角度出发,对朦胧诗代表人物舒婷的《致橡树》进行分析,希望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全诗进行分析,使读者更加领悟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为文学和语言学的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概念隐喻及词汇衔接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语言形式上的一种修辞手法,是装饰语言的必要手段之一,因而它只是文体学、文学、和修辞学的研究对象。直到后来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隐喻是人们利用语言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它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思维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重要源泉。不仅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利用一种思维概念去描述另一种思维概念,这两种概念之间的这种相互关联是基于人类认知领域里进行联想的需要。在隐喻结构模式中,通常是利用相似的联想把两种看来毫无关联的事物相提并论,因此利用对这两种事物感知的交融来进行感性认识即解释说明、评价、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情感,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作为认知科学发展的必经阶段的隐喻认知,它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进行思维认知活动不可或缺的认知方式之一。
  概念隐喻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其他文献
固原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地处陕、甘、宁三省区结合部,自古就是西北边陲重镇,是历史上的交通枢纽、军事重镇和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近年来,固原市加大城市建设的投资和工作力
【摘要】 阐述了农民工关系网的定义及其形式,在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的建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社会关系网对农民工的影响。  【关键词】 农民工;关系网络;虚拟社区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成员的互动,也正是人们在互动的过程中结成了一张张的关系网。费孝通有一句话十分形象地形容了关系网的基本原理,“好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
摘 要: 形势任务教育,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是教育引导员工群众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凝心聚力谋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同心协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困难和挑战,企业更应该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采取多种方式,切实将形势任务教育贯穿于生产经营和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努力发挥其作为“稳定工程”和“动力工程”的作用,引导员工从思想深处牢固树立主流价值观,真正使政治优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一说到胸痛,你可能就会想到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这些词。没错,但是除了心脏,我们还应考虑到其他原因,否则就很可能会造成漏诊、误诊,治疗上也会牛头不对马嘴,南辕北辙。所
脑梗塞是中国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可以打个比喻:人的大脑就如同菜地和水渠的关系,神经组织就是地里的菜,血管就是供水渠,水渠如果发生堵塞,菜就可能长得不好或者彻底干死;脑内的血管闭塞,神经组织就会出现功能异常或者坏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这就是脑梗塞。根据其发生的快或慢,分为急性脑梗塞或慢性脑供血不足。  脑血管出现供血不足甚至没有供血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身体其他部位栓子随着血液进入到脑血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它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境界;它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