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商业银行功能定位合理化的必要性
(一)功能定位合理化是滿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模式下,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鉴于农村金融业务低盈利和高风险的总体现状,四大国有银行纷纷退出农村金融市场。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被赋予更多的支农义务。农村商业银行在履行其政策性义务的同时,如何伴随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自身持续稳定的协同发展,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功能定位合理化的必然要求。
(二)功能定位合理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总体上河北省农村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和经营效率均有大幅提升,但是金融产品单一、服务相对滞后的态势并没有较大改善。
(三)功能定位合理化是实现有效监管的客观要求。新成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同时受到省联社、银监会、人民银行的多方监管。它既要满足农村金融机构一系列的政策性指标,又要满足投资者持续盈利要求。在多方监管的博弈下,使农村商业银行陷入两难的境地。因此,只有明晰农村商业银行的功能定位,才能使各方监管机构各司其职,共同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稳步发展。
河北省农村商业银行功能定位面临的问题
邢台农村商业银行的挂牌成立,标志着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但是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在满足农村金融资源供给和自身可持续发展方面再次陷入两难的境地。
(一)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农村商业银行脱胎于农村信用社,改制的初衷自然就是希望从宏观上构建一个完善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保障农村金融需求的供给,这就不可避免的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承担支农任务。但是经济相对薄弱的农村市场根本无法满足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要求,地方政府又没有给予农村商业银行相匹配的政策性支持,导致其根本无法在承担支农任务的同时持续发展下去。
(二)缺乏健全的自由市场竞争机制。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规定,涉农贷款比例不低于80%,五级分类下不良贷款比例要低于8%;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以保证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使命。另外,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经济主体之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缺乏符合标准的担保品、信用等级、资金使用情况、还款能力等方面的准确数据;另一方面信贷资产的质量低下、隐性呆账坏账比率较高。
(三)“两难”中的“离农”倾向。在兼顾政策性和盈利性的两难矛盾中,势必会造成农村商业银行在功能定位上的模糊不清。一方面,河北省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事实在短期内无法有效改变,地方政府强加的政策标准就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同其他金融机构的公平自由竞争。另一方面,作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股东,大多来自工商业,他们投资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服务农村,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农村商业银行功能定位合理化的措施
(一)构建创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为了保证农村商业银行合理进行功能定位,有必要构建一整套适合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体现在:建立高效的农村资金循环系统,将吸收的当地存款通过有效引导回流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符合农村金融系统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促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建立健全符合农业政策性需求的存款保险制度和农业保险制度。
(二)明确监管标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要保证农村金融机构功能的有效发挥,就必须建立一套与农村金融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监管标准。作为承载着服务“三农”政策性任务的农村商业银行,银监会应该设计出一套与其所承担政策性任务相适应的监管指标,而是直接套用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方法。虽然是按照市场化运作,但是作为地方性的中小农村金融机构,有区别的、相匹配的监管标准同样是必须的。
(三)加强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扩大经营领域。伴随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现有的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结算功能的薄弱更是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同业间的合作便成为增强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金融资源整合,既可以节约技术成本,又可以实现地区性互补。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网络联结,将其经营范围和区域无限扩大,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在现有政策限制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一)功能定位合理化是滿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模式下,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鉴于农村金融业务低盈利和高风险的总体现状,四大国有银行纷纷退出农村金融市场。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被赋予更多的支农义务。农村商业银行在履行其政策性义务的同时,如何伴随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自身持续稳定的协同发展,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功能定位合理化的必然要求。
(二)功能定位合理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总体上河北省农村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和经营效率均有大幅提升,但是金融产品单一、服务相对滞后的态势并没有较大改善。
(三)功能定位合理化是实现有效监管的客观要求。新成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同时受到省联社、银监会、人民银行的多方监管。它既要满足农村金融机构一系列的政策性指标,又要满足投资者持续盈利要求。在多方监管的博弈下,使农村商业银行陷入两难的境地。因此,只有明晰农村商业银行的功能定位,才能使各方监管机构各司其职,共同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健康稳步发展。
河北省农村商业银行功能定位面临的问题
邢台农村商业银行的挂牌成立,标志着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但是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在满足农村金融资源供给和自身可持续发展方面再次陷入两难的境地。
(一)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农村商业银行脱胎于农村信用社,改制的初衷自然就是希望从宏观上构建一个完善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保障农村金融需求的供给,这就不可避免的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承担支农任务。但是经济相对薄弱的农村市场根本无法满足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要求,地方政府又没有给予农村商业银行相匹配的政策性支持,导致其根本无法在承担支农任务的同时持续发展下去。
(二)缺乏健全的自由市场竞争机制。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规定,涉农贷款比例不低于80%,五级分类下不良贷款比例要低于8%;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以保证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使命。另外,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经济主体之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一方面缺乏符合标准的担保品、信用等级、资金使用情况、还款能力等方面的准确数据;另一方面信贷资产的质量低下、隐性呆账坏账比率较高。
(三)“两难”中的“离农”倾向。在兼顾政策性和盈利性的两难矛盾中,势必会造成农村商业银行在功能定位上的模糊不清。一方面,河北省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事实在短期内无法有效改变,地方政府强加的政策标准就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同其他金融机构的公平自由竞争。另一方面,作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股东,大多来自工商业,他们投资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服务农村,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农村商业银行功能定位合理化的措施
(一)构建创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为了保证农村商业银行合理进行功能定位,有必要构建一整套适合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体现在:建立高效的农村资金循环系统,将吸收的当地存款通过有效引导回流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符合农村金融系统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促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建立健全符合农业政策性需求的存款保险制度和农业保险制度。
(二)明确监管标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要保证农村金融机构功能的有效发挥,就必须建立一套与农村金融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监管标准。作为承载着服务“三农”政策性任务的农村商业银行,银监会应该设计出一套与其所承担政策性任务相适应的监管指标,而是直接套用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方法。虽然是按照市场化运作,但是作为地方性的中小农村金融机构,有区别的、相匹配的监管标准同样是必须的。
(三)加强金融机构间的合作,扩大经营领域。伴随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现有的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结算功能的薄弱更是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同业间的合作便成为增强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金融资源整合,既可以节约技术成本,又可以实现地区性互补。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网络联结,将其经营范围和区域无限扩大,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在现有政策限制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