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理念注重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教学中必须直面的问题。本文从二个方面阐述了初中英语学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鼓励学生质疑和创设创造性语言实践的语境。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途径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学教育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引导鼓励学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始,有疑问才会去探索,而大胆生疑,有所创新,正是创造型人才的一种宝贵品质,教师应有意培养学生的这种品质。在教学中,要常常使用启发性语言,如“What do you think?”“What’s your idea?”等,引导和刺激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能举手发言的同学,即使是答错了,不要当场否定,最起码举手的同学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和角色,相反,要适时予以鼓励,并引导其得出正确的结论。
同时,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否定教参、教材、教师的错误,摆脱习惯、权威的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勇于提出新见解、新看法,学生的理解越具个性和创造性,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越应加以鼓励,以保护其创造的积极性。
例如,在现行七年级下册教材Lesson 18,Unit 3中,其中一句为“The people are quiet.”有的学生就指出,此处用词不妥,应该将“the”去掉。因为, “the people”表示“人民”,不能说,“人民很安静”。我没有正面作答,而是先给出另外一个例句,“The people at the station are loud.” 让他来翻译,体会“the people”的汉意,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the people”是指“哪里的人们?”,学生顿悟“广场上的人们”,我接着补充,整篇课文都是描述广场上人们的行为,所以,课文就把“people”后边的“at the square”省略了,“the”在这里的用法为“特指”。尽管学生的理解有所偏差,但对于该生的这种敢于怀疑的精神笔者还是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二、创设创造性语言实践的情境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基本理念”里明确指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而在真实的交际中,学生使用的语言不可能全部源于书本,必然会遇到使用新的句子来表达交流的情况,这就需要具备运用语言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根据课文提供的交际环境,围绕所学内容和知识进行具有交际特征的语言活动;另一方面,为激发学生的内在创造欲望,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以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如在学完“问路”这一交际项目后,就可安排学生编一个“从学校到某地”真实路径的对话;又如Lesson13,Book 5 ,Who is the champ?学习了比较级和最高级,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描述你们班上次的运动会情况。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组语言材料,加以创造,在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创设新的语境时,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1. 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反例)Lesson 30,Book 6 Let’s do it :Plan a debate about this topic; Countries should never go to war to solve dispute.学生从汉语的角度都很难进行辩论,更何况用英语呢?
2.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3. 收放有度------既能有效运用所学,又要使学生有所发挥,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Lesson 17,BookⅤ为例,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教学活动:
Think of a new product.
同时给出几个相关问题:
1) What does your product do?
2) Who would want to buy it?
3) What kind of ad would help you sell the product?
4)What’s the price of your product?
这个环节的设计源于教材,要使用教材中学过的知识;但又高于教材,因为它结合了学生的自身情况,学生大有发挥的空间,对于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益处。
教材中有的活动安排适合自己的学生,可以直接运用。应当指出的是,教材中不是所有的教学安排都符合自己的学生,教师自身也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与归宿。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石国兴 鲁忠义主编《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与培养》【M】 新华出版社 2000
3.任长松 《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途径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学教育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英语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引导鼓励学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始,有疑问才会去探索,而大胆生疑,有所创新,正是创造型人才的一种宝贵品质,教师应有意培养学生的这种品质。在教学中,要常常使用启发性语言,如“What do you think?”“What’s your idea?”等,引导和刺激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能举手发言的同学,即使是答错了,不要当场否定,最起码举手的同学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和角色,相反,要适时予以鼓励,并引导其得出正确的结论。
同时,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否定教参、教材、教师的错误,摆脱习惯、权威的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勇于提出新见解、新看法,学生的理解越具个性和创造性,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越应加以鼓励,以保护其创造的积极性。
例如,在现行七年级下册教材Lesson 18,Unit 3中,其中一句为“The people are quiet.”有的学生就指出,此处用词不妥,应该将“the”去掉。因为, “the people”表示“人民”,不能说,“人民很安静”。我没有正面作答,而是先给出另外一个例句,“The people at the station are loud.” 让他来翻译,体会“the people”的汉意,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the people”是指“哪里的人们?”,学生顿悟“广场上的人们”,我接着补充,整篇课文都是描述广场上人们的行为,所以,课文就把“people”后边的“at the square”省略了,“the”在这里的用法为“特指”。尽管学生的理解有所偏差,但对于该生的这种敢于怀疑的精神笔者还是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二、创设创造性语言实践的情境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基本理念”里明确指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而在真实的交际中,学生使用的语言不可能全部源于书本,必然会遇到使用新的句子来表达交流的情况,这就需要具备运用语言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根据课文提供的交际环境,围绕所学内容和知识进行具有交际特征的语言活动;另一方面,为激发学生的内在创造欲望,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以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如在学完“问路”这一交际项目后,就可安排学生编一个“从学校到某地”真实路径的对话;又如Lesson13,Book 5 ,Who is the champ?学习了比较级和最高级,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描述你们班上次的运动会情况。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组语言材料,加以创造,在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创设新的语境时,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1. 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反例)Lesson 30,Book 6 Let’s do it :Plan a debate about this topic; Countries should never go to war to solve dispute.学生从汉语的角度都很难进行辩论,更何况用英语呢?
2.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
3. 收放有度------既能有效运用所学,又要使学生有所发挥,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Lesson 17,BookⅤ为例,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教学活动:
Think of a new product.
同时给出几个相关问题:
1) What does your product do?
2) Who would want to buy it?
3) What kind of ad would help you sell the product?
4)What’s the price of your product?
这个环节的设计源于教材,要使用教材中学过的知识;但又高于教材,因为它结合了学生的自身情况,学生大有发挥的空间,对于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益处。
教材中有的活动安排适合自己的学生,可以直接运用。应当指出的是,教材中不是所有的教学安排都符合自己的学生,教师自身也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与归宿。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石国兴 鲁忠义主编《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与培养》【M】 新华出版社 2000
3.任长松 《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