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链成熟的美国影视文化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影响中国受众的审美观和文化价值观,关系着中国自主影视业的生存发展和战略调整。
关键词:全球化 美国 影视文化 中国市场 受众 影响
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影视文化成为一种全球性文化现象。在中国,好莱坞大片、迪斯尼动画片、《吸血鬼日记》和《生活大爆炸》等美剧,是观众喜闻乐道的……美国电影电视文化深深地介入了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的审美观和文化价值观。调查显示,在很多国家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都是美国节目的翻版,向美国购买电视节目的国家还在不断增加,甚至包括那些国内节目制作很强的国家[1]。如今,美国影视产品占据了世界影视产品市场60%以上的交易额[2]。
美国影视文化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1.增强对中国影视市场的开发
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大量的影视产品和产业链进入中国。美国影视企业借着财力雄厚、规模庞大、技术领先和产业链成熟等优势,不断增强资本投入、进军中国影视市场。美国影视产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DVD和手机等各种媒介出现在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泛滥成灾”。2012年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每年的美国电影引进名额增加14部——原来是20部,并以IMAX和3D电影为主[3]。
2.利用高科技手段引领市场
对美国影视而言,电脑特技如今是确保票房的一大热点,其成本甚至超过了大牌导演和明星的片酬。全球四大电影特效公司工业光魔、维塔数字、数字领域和索尼图形图像运作公司,几乎垄断了我们所看到的各类好莱坞大片的特效制作,尤其是排名第一的工业光魔,据称电脑技术仅次于美国军方。国内观众的视听习惯已被国外、尤其是美国的高科技制作的影片所熏陶、感染甚至麻醉,电影《阿凡达》、《变形金刚》的高超特效让国内电影人大呼“狼来了”。
3.利用跨国大企业占据市场优势
美国影视大企业发展成熟,如好莱坞旗下的华纳兄弟、派拉蒙、新线等各大电影公司和迪斯尼/ABC、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维亚康姆集团Viacom [4]等年产值数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巨型跨国大企业,其产业化经营水平高,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制作、销售影视产品,让影视业成为全球性产业。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人民币,约合4亿多美元,而2009年美国电影全球票房创纪录达到299亿美元[5]。对比下,规模小、竞争力低、出口少的中国自主影视业正备受挑战。
美国影视文化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1.对中国观众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多重影响
美国影视文化热衷表现尊重人权、追求民主和法制、歌颂英雄主义、追求自由和公平等主题,探讨反战、环保、能源、灾害等重大问题,值得思考和借鉴。美国影视文化形成成熟的产品生产模式,不断从当代人类的切身利益出发寻找艺术和审美上的突破点,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
另一层面,美国影视文化中同样频繁出现个人主义泛滥、性开放、暴力化社会、高智商犯罪、毒品泛滥等文化符号,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于中国受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价值观影响甚大,甚至扭曲他们的意识形态认知和言行。此外,美国影视文化作品中一些夸大和臆造的中国式形象和问题是过分偏见的。
2.对行业竞争对手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影视观众今天形成了“美国式口味”的试听习惯,为了迎合他们,各国本土媒介也在尝试用美国化标准来制作产品。比如,张艺谋、陈凯歌早年的电影《活着》、《霸王别姬》等正是迎合西方影视模式和受众口味,在西方获得认可。美国影视作品的优势,吸引了中国本土企业的学习、模仿和改进,包括在剧本创意、电脑特效进步、影视版权保护等差距明显的行业现状上,促进着整体影视文化质量的提升。
但是,目前中国影视产品大量缺乏原创性,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过分模仿和抄袭欧美国家的优秀作品,比如湖南台模仿美剧《丑女贝蒂》拍摄的电视剧的《丑女无敌》、上海卫视模仿欧美真人选秀节目推出的《中国达人》以及一些电影公司模仿美国电影剧本摄制的各类电影,如张艺谋的《三枪》就改编自科恩兄弟的《血迷宫》。
3.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融会贯通
美国影视文化的大肆流行,被人担心造成文化全球化而引起世界文化同质化。也有学者认为地区传统文化可以和美国文化融会贯通,促进共同进步。美国影视文化优劣并存,不能一锅端的全部“美国化”,也不能闭关锁国、拒人于千里之外。汤林森认为,诸如医疗保健、饮食卫生、教育机会、民主等文化行为应该是普遍适用的,同质化“具有潜在吸引力”[6]。所以,有价值的多样性的文化符号可以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交融和升级。
另一方面,美国影视文化的强势,削弱和压制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自主影视作品中的延续性。比如电影行业,像早期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和反應国民现实生活的影视作品数量和质量正在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简单模仿好莱坞模式兴起的高成本、明星扎堆的商业大片,和剧情穿越、拜金、恶搞等文化泡沫横行。著名影视人高希希认为影视创作要“认知、理解和诠释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联系现实,尊重并吸收经典文化的经验和长处,与时代共同建构新的文化语境。”[7]
注释:
[1][2][4]詹姆斯·沃克/道格拉斯·弗格森.美国广播电视产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97,6,199~200.
[3]喻德术、田婉婷.美国片引进名额增14部 国产片亟待提高制作水准[N].法制晚报.2012年2月20日.
[5]田进.在影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表彰暨座谈会上的讲话[EB].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网.2010-04-19.
[6]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1.
[7]高希希.如何面对西方文化强势入侵[N]. 人民日报.2010年10月13日.
作者简介:陈玮(1987—),重庆沙坪坝人,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2010级文艺学专业文化与传媒方向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全球化 美国 影视文化 中国市场 受众 影响
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影视文化成为一种全球性文化现象。在中国,好莱坞大片、迪斯尼动画片、《吸血鬼日记》和《生活大爆炸》等美剧,是观众喜闻乐道的……美国电影电视文化深深地介入了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的审美观和文化价值观。调查显示,在很多国家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都是美国节目的翻版,向美国购买电视节目的国家还在不断增加,甚至包括那些国内节目制作很强的国家[1]。如今,美国影视产品占据了世界影视产品市场60%以上的交易额[2]。
美国影视文化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1.增强对中国影视市场的开发
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大量的影视产品和产业链进入中国。美国影视企业借着财力雄厚、规模庞大、技术领先和产业链成熟等优势,不断增强资本投入、进军中国影视市场。美国影视产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DVD和手机等各种媒介出现在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泛滥成灾”。2012年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每年的美国电影引进名额增加14部——原来是20部,并以IMAX和3D电影为主[3]。
2.利用高科技手段引领市场
对美国影视而言,电脑特技如今是确保票房的一大热点,其成本甚至超过了大牌导演和明星的片酬。全球四大电影特效公司工业光魔、维塔数字、数字领域和索尼图形图像运作公司,几乎垄断了我们所看到的各类好莱坞大片的特效制作,尤其是排名第一的工业光魔,据称电脑技术仅次于美国军方。国内观众的视听习惯已被国外、尤其是美国的高科技制作的影片所熏陶、感染甚至麻醉,电影《阿凡达》、《变形金刚》的高超特效让国内电影人大呼“狼来了”。
3.利用跨国大企业占据市场优势
美国影视大企业发展成熟,如好莱坞旗下的华纳兄弟、派拉蒙、新线等各大电影公司和迪斯尼/ABC、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维亚康姆集团Viacom [4]等年产值数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巨型跨国大企业,其产业化经营水平高,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制作、销售影视产品,让影视业成为全球性产业。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人民币,约合4亿多美元,而2009年美国电影全球票房创纪录达到299亿美元[5]。对比下,规模小、竞争力低、出口少的中国自主影视业正备受挑战。
美国影视文化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1.对中国观众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多重影响
美国影视文化热衷表现尊重人权、追求民主和法制、歌颂英雄主义、追求自由和公平等主题,探讨反战、环保、能源、灾害等重大问题,值得思考和借鉴。美国影视文化形成成熟的产品生产模式,不断从当代人类的切身利益出发寻找艺术和审美上的突破点,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
另一层面,美国影视文化中同样频繁出现个人主义泛滥、性开放、暴力化社会、高智商犯罪、毒品泛滥等文化符号,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于中国受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价值观影响甚大,甚至扭曲他们的意识形态认知和言行。此外,美国影视文化作品中一些夸大和臆造的中国式形象和问题是过分偏见的。
2.对行业竞争对手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影视观众今天形成了“美国式口味”的试听习惯,为了迎合他们,各国本土媒介也在尝试用美国化标准来制作产品。比如,张艺谋、陈凯歌早年的电影《活着》、《霸王别姬》等正是迎合西方影视模式和受众口味,在西方获得认可。美国影视作品的优势,吸引了中国本土企业的学习、模仿和改进,包括在剧本创意、电脑特效进步、影视版权保护等差距明显的行业现状上,促进着整体影视文化质量的提升。
但是,目前中国影视产品大量缺乏原创性,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过分模仿和抄袭欧美国家的优秀作品,比如湖南台模仿美剧《丑女贝蒂》拍摄的电视剧的《丑女无敌》、上海卫视模仿欧美真人选秀节目推出的《中国达人》以及一些电影公司模仿美国电影剧本摄制的各类电影,如张艺谋的《三枪》就改编自科恩兄弟的《血迷宫》。
3.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融会贯通
美国影视文化的大肆流行,被人担心造成文化全球化而引起世界文化同质化。也有学者认为地区传统文化可以和美国文化融会贯通,促进共同进步。美国影视文化优劣并存,不能一锅端的全部“美国化”,也不能闭关锁国、拒人于千里之外。汤林森认为,诸如医疗保健、饮食卫生、教育机会、民主等文化行为应该是普遍适用的,同质化“具有潜在吸引力”[6]。所以,有价值的多样性的文化符号可以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交融和升级。
另一方面,美国影视文化的强势,削弱和压制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自主影视作品中的延续性。比如电影行业,像早期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和反應国民现实生活的影视作品数量和质量正在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简单模仿好莱坞模式兴起的高成本、明星扎堆的商业大片,和剧情穿越、拜金、恶搞等文化泡沫横行。著名影视人高希希认为影视创作要“认知、理解和诠释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联系现实,尊重并吸收经典文化的经验和长处,与时代共同建构新的文化语境。”[7]
注释:
[1][2][4]詹姆斯·沃克/道格拉斯·弗格森.美国广播电视产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97,6,199~200.
[3]喻德术、田婉婷.美国片引进名额增14部 国产片亟待提高制作水准[N].法制晚报.2012年2月20日.
[5]田进.在影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表彰暨座谈会上的讲话[EB].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网.2010-04-19.
[6]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1.
[7]高希希.如何面对西方文化强势入侵[N]. 人民日报.2010年10月13日.
作者简介:陈玮(1987—),重庆沙坪坝人,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2010级文艺学专业文化与传媒方向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