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治疗宫颈疾病方法的前瞻性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yman_Zhe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高频环形电切术(HFLEEP)、BPM光疗、微波三种方法治疗宫颈疾病的前瞻性、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 ,将274年宫颈疾病的患者自愿选择其一治疗方法,分三组:HFLEEP组103例、BPM光疗组97例、微波组74例,三种方法治疗后,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反应、术后恢复情况、治愈率.结果 HFLEEP组103例,术后一次性治愈98.1%;对照组BPM光组97例,一次性治愈91.8%.微波组74例,一次性治愈70.3%.HFLEEP组与BPM光组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微波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糜烂Ⅱ-Ⅲ度,HFLEEP组较BPM光疗组及微波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反应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P<0.05).但三组宫颈疾病Ⅰ度糜烂在时间、术中反应、术后恢复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而HFLEEP治疗范围广,具有切除病变的同时又有诊断及治疗的双重功效,对于预防CIN发展为浸润癌和随访宫颈疾病有很重要的意义;为慢性宫颈炎首选治疗治疗方法,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38~86岁,平均68岁.车祸伤21例,行走或骑车摔伤22例.均为新鲜骨折.按照Garden分型:Ⅰ型15例,Ⅱ型16例,Ⅲ型11例,Ⅳ型1例,损伤至手术时间5 h~12 d,平均3.6 d.结果 43例患者均获随访1~6年,平均2.
目的 探讨心肌背向散积分(IBS)技术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42例健康人应用IBS技术测定室闾隔(IVS)和左室后壁(LVPW)心肌的心动周期时间、平均背向散射积分(AII)、背向散射积分标化值(IBS%)、背向散射积分周期性变异幅度(CVIB),并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室心肌重量.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中部的IBS%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生气吞服、误服及喷散农药防护不当,有机磷中毒时有发生。传统治疗有机磷中毒都是用阿托品。由于阿托品本身副作用较大,治疗的不利因素较多。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山莨菪碱(654—2)替代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88例,疗效很好,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老年人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2例老年中重度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变化,生活质量评分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疼痛程度评分为7.51±1.52;治疗后第15天为1.75±1.33,治疗后疼痛显著减轻(P<0.01),总有效率94.23%;不良反应轻,主要为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等;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目的 探讨胃底静脉栓塞(PTVE)及部分脾动脉栓塞(PSE)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43例门脉高压患者行PTVE及PSE,在PTVE前、后及PTVE+PSE后分别测自由门脉压力(FPP);同时运用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技术探测门静脉(PV)、脾静脉(SV)内径和最大血流速度,并计算各静脉的平均流速、血流量.结果 PTVE后FP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TVE+PSE后FPP明显下降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肺内单发直径<4 cm的圆形、椭圆形结节状病灶,影像学检查缺乏典型特点的孤立性结节状病变[1],其中约30%~40%为恶性结节.如何提高其诊断及搭别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胸外科医师常遇到的问题,为此回顾分析2000年至2006年我科收治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74例患者资料,总结如下:
期刊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克隆紊乱的综合征,以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病态造血和高风险向白血病进展为特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期刊
食管瘘传统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但由于创伤大,并发症多至今仍是外科棘手的问题[1].我院胃镜室自2004年11月至今采用胃镜下注射生物蛋白胶(安可胶)填塞成功地治疗了食管-颈部瘘、食管-纵隔胸腔瘘、先天性食管-左支气管瘘3例.现报道如下……
期刊
1987年,Hachinski应用脑白质疏松症(LA)一词来描述皮质下脑白质的异常CT表现[1],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双侧斑片或弥漫性密度减低区,仅限于脑室周围或扩展至半卵圆中心.而在MRI T2加强像和液体衰减翻转恢复系列上,表现为脑室周围的高信号环或皮质下多发性的点状或斑片状,部分融合或融合性区域.在一些文献上,这种与脑梗死不同的影像学改变也称作白质高信号或白质损害。
期刊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1].其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并可伴有相应部位的神经损害症状、体征,严重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