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汽车车门全粘接密封结构出发,介绍了其结构特点以及实际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工艺布置.通过分析影响粘接效果的各项因素,以及各项因素之间的联系,揭示了目前生产工艺在进一步提升粘接效果、降低密封条开胶风险上遇到的瓶颈,提出了等离子表面活化这一全新工艺的应用.针对这一工艺,介绍了基本原理,并通过试验探究了此工艺在提高钣金表面张力、提高高温下粘接强度的潜力,最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方式,确认了此工艺的安全性,为整车厂进一步改善车门全粘接密封条的粘接质量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机 构】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天津3015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汽车车门全粘接密封结构出发,介绍了其结构特点以及实际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工艺布置.通过分析影响粘接效果的各项因素,以及各项因素之间的联系,揭示了目前生产工艺在进一步提升粘接效果、降低密封条开胶风险上遇到的瓶颈,提出了等离子表面活化这一全新工艺的应用.针对这一工艺,介绍了基本原理,并通过试验探究了此工艺在提高钣金表面张力、提高高温下粘接强度的潜力,最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方式,确认了此工艺的安全性,为整车厂进一步改善车门全粘接密封条的粘接质量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其他文献
自2020年9月中国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2016年签署的《巴黎协定》控制全球气温上升幅度及采取碳中和政策和行动进入加速期.内燃机作为量大面广的道路、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国防装备主导动力,在近中期肩负节能减排重要使命的同时,也面临着未来如何实现碳中和的巨大挑战和重要机遇.本文在分析欧、美、日、中等主要地区和国家碳中和政策和行动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内燃机近中期低碳和中远期零碳的两条技术路径及其可行性,以及内燃机使用生物质燃料、绿氢、绿氨和绿电合
为保护易受伤害道路使用者(V RU),基于“长沙深入交通事故调查数据库(I VAC)”中一系列V RU与汽车碰撞事故数据,对事故中的人体头部损伤影响进行数值再现,以获取事故中碰撞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元与多刚体耦合方法,从头部运动学和损伤响应等方面分析了骑车人和行人事故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骑车人头部碰撞角度42.57°、相对碰撞速度51.94 km/h,行人头部碰撞角度50.23°、相对碰撞速度72.54 km/h;这些参数,均与目前行人保护实验规程中的测试边界条件(65°、40 km/h)有较大差异;行人的
为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跟踪准确性,建立了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多目标跟踪算法.基于YOLOv3神经网络并融合注意力机制,增强了目标外观特征提取网络的性能.用该多目标检测算法,提取目标或背景的具有辨别性的特征.用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提取物体的运动特征.用该跟踪算法对目标轨迹进行动态建模.借助追踪目标的相似度数值和数据匹配关联,完成了多目标的跟踪任务.在多目标跟踪数据集MOT16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与YOLOv3相比,考虑注意力机制的多目标检测算法的成功率提高了1.9%;该算法的准确度53.9%,精确
为研究行人应急姿态在车辆与行人正面碰撞时对其头部、胸部、下肢损伤的影响,利用PC-Crash软件建立行人与车辆正面碰撞的多刚体模型,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真实事故案例,进行事故再现和模型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实验,研究车辆在不同碰撞车速、转向角度碰撞时,行人采取不同应急姿态、动作幅度对行人碰撞损伤的影响,利用加权值评价各姿态下行人的综合损伤.结果表明:车速高于50 km/h的碰撞对行人造成较大损伤;下蹲角度达到30°时头部损伤有所降低,超过50°时行人有碾压风险;侧倾与跳跃姿态,造
路侧感知是云控车路协同感知的组成部分.为提升路侧传感器的感知精度和稳定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量测噪声自适应扩展Kalman滤波器(AEKF)的路侧多传感器融合方法.基于路侧相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的感知结果,实现了异质传感器目标级数据的融合.采用一种量测噪声在线获取方法,检测了传感器测量值的稳定性,生成了量测噪声的修正系数,自适应调整了量测噪声;经过了实车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传感器,采用该多传感器融合方法使横向距离估计精度提高9.7%,纵向距离估计精度提高5.4%,速度估计精度提高26.6%;由于该
为解决过度避障,基于车辆点质量模型,采用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设计了新型避障功能函数,建立自动驾驶车辆路径跟踪性能综合评价指标,得到最优预测时域和控制时域参数,设计自适应双时域MPC参数路径跟踪控制器.搭建规划层和控制层集成的联合仿真平台,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180个障碍物点下,避障功能函数可避免过度避障,且计算时间仅增加0.294 ms.采用局部避障路径规划与路径跟踪控制集成结构时,在多静态障碍物场景与动态障碍物场景下,车速为65 km/h时,最大横向误差偏差减小0.169 m,最大横
分析了以脉冲法为原理的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在车辆转弯工况下误报警的原因,是将正常胎压下的外侧车轮误判为缺气.利用方向盘转角作为修正参数,建立汽车转弯时的几何关系模型.分析了汽车转弯行驶时轮胎侧偏、车厢侧倾和转向系变形对内外侧车轮脉冲差的影响,提出了利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训练法对转弯工况下的外侧车轮脉冲数进行修正,构建一个3层的BP神经网络,将转弯时的车轮脉冲数等效为直线行驶时的脉冲数.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训练法对脉冲差拟合的决定因数为0.995,修正后的误报率为0;因此,本修正方法效果良好.
为了同时兼顾能量管理策略的全局最优性与运算实时性,本文提出了基于Markov链与Q-Learning算法的超轻度混合动力汽车模型预测控制能量管理策略.采用多步Markov模型预测加速度变化过程,计算得出混合动力汽车未来需求功率;以等效燃油消耗最小与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C)局部平衡为目标函数,建立能量管理策略优化模型;采用Q-Learning算法对预测时域内的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转矩分配序列.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对于ECE_EUDC+UDDS循环工况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Q
为了进一步降低新一代国六重负荷柴油机的燃油耗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开展了低粘度节能型机油(FA-4/5W-30)的研究开发.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进行仿真分析,进行了台架燃油经济性测试以及相应的国六重负荷柴油机台架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全新开发的低粘度节能型机油可以有效提升燃油经济性约1%,可以满足发动机基本使用性需求;本研究为后续推广低粘度节能型机油(FA-4/5W-30)市场应用做了准备工作,积累了数据.
为更加精细化地分析驾驶人驾驶行为的风险特性,识别驾驶行为风险,提出基于驾驶行为模式转移的个体驾驶行为风险评估方法.通过驾驶模拟试验获取个体驾驶人细粒度驾驶行为数据,依据提取的驾驶行为参数值对驾驶行为模式进行分解,以驾驶模式间的相互转移概率为特征指标,描述驾驶行为模式转移特性;利用最大信息系数及随机森林算法优选特征指标,最终形成个体驾驶人驾驶行为风险评估模型,对驾驶人的驾驶行为风险等级进行辨识.结果 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识别个体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的决策偏好,且驾驶行为风险辨识精度达到8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