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在越来越多的学科中收到了很大热捧。但是,有时候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进行一些无用的小组学习,对教学产生不了任何辅助作用。只有真正理解小组学习并将它合理运用,才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组合作 合理分组 适时指导 科学评价
一
在新课程的倡导下,学生能自主地构建知识,增强自我学习与合作能力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所认同。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当今教育界改革的热点话题。它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转向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在很多小组教学环节中,课堂上讨论得热热闹闹,随后的检测中却发现成绩远不如预期中的理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总结,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热闹大于实效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已经成为一节好课的判断依据。师生良好的互动,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成了很多教师上课时追求的目标。因此,小组合作教学毫无疑问是营造热闹气氛的不二首选。于是在很多公开课课堂上,总能看到这一现象:学生在下面讨论得热火朝天,互相闲聊的有,争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拍桌子、掀板凳的都有。而教师因为要遵循民主原则,笑眯眯地站在一边,对学生的行为完全放任。笔者很怀疑,在这么无序嘈杂的环境中,小组内部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吗?笔者认为,缺乏合理科学的分组和教师正确的引导从而导致这种表面上的热闹,对于知识的掌握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耽误时间。
误区二:形式大于实效
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迎合评课标准,一些教师会盲目地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环节,而这些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是低效的。笔者在一节语法课堂上讲解祈使句的用法。课堂一开始,笔者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让组内成员观察书中给出的例句,说出祈使句的特点。发言的学生总结得很好,其他学生纷纷点头附和,自我感觉颇为成功。但在随后检测中却发现,各个层次的学生对祈使句的判断并不清楚,有人会在动词后加三单,有人会以情态动词开头。在课后教学反思中,我对这节课的失败进行了总结:学生能说出祈使句的特点,就像背下了一个数学公式,至于对公式是否真正理解并且运用,每个人需要的时间也许是不一样的。经过思考,在另一个班,我舍弃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而是采用了情境教学。一进班,我直接对某位学生说:Please clean the blackboard.随后又创设了几种情境,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祈使句。再给时间让他们自己造出一些祈使句。随堂检测的成绩证明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经过笔者的总结,发现以下几种问题比较适合进行小组合作:答案不确定、容易引起分歧的话题;一个人无法完成的话题,如说小组表演、对话讨论等;可能会有不同观点的开放性话题。而一些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的就没有必要小组合作。或者问题难度太大,即使小组内部讨论了也不可能找出答案的难题,也完全没有必要浪费时间。
误区三:教师参与度低
为了证明课堂上确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习惯于布置完一个任务后在课堂上充当看客。很少对小组情况进行了解。组内成员间都做些什么事情,好学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究竟应该怎样分工,教师如果对这些不进行相应地指导,那么即使是小组合作,也只会成为好学生的专场。小组讨论或表演后,教师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激励,学生会对这种形式主义失去兴趣。
二
对策一:合理分组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规模要适当,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在讨论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避免优等生一言堂的形式主义,一般控制在4~6人之间。
对策二:教师要适当,适时的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把真正的主导权归还给学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在一开始,我并不能真正做到把课堂归还给学生,看到学生讲得不透彻的地方,总会情不自禁地让他们停止讨论,然后自己开讲。后来发现,其实我只要在关键地方给出一些提示,还是有很多学生能给出完美的解释的。而他们解决问题的满足和成功感远不是我所能给的。当然,教师不能做甩手掌柜,不能只当旁观者,教师要适度参与、适时指导。否则课堂上会一团糨糊,乱糟糟的,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独立思考、表达、倾听、勇于参与等能力。
对策三:设计合理的活动,活动多样化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出适当的问题。不能搞形式主义,一些过于简单的或者太难的题都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活动要注意多样化,可以是小组讨论、对话表演、作品展示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小组合作式语法教学最关键的一环。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阶梯式任务,使小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进行。
对策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小组合作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和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这样,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并且每个人的价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组成绩中得以体现,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每次表扬过获胜小组后,我还会让学生找出本节课表现优异的学生,再进行表扬,这样可以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任务的思想。
总之,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从实际出发,抛却形式主义,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自己的课堂更高效。
关键词: 小组合作 合理分组 适时指导 科学评价
一
在新课程的倡导下,学生能自主地构建知识,增强自我学习与合作能力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所认同。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当今教育界改革的热点话题。它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转向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在很多小组教学环节中,课堂上讨论得热热闹闹,随后的检测中却发现成绩远不如预期中的理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总结,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热闹大于实效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已经成为一节好课的判断依据。师生良好的互动,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成了很多教师上课时追求的目标。因此,小组合作教学毫无疑问是营造热闹气氛的不二首选。于是在很多公开课课堂上,总能看到这一现象:学生在下面讨论得热火朝天,互相闲聊的有,争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拍桌子、掀板凳的都有。而教师因为要遵循民主原则,笑眯眯地站在一边,对学生的行为完全放任。笔者很怀疑,在这么无序嘈杂的环境中,小组内部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吗?笔者认为,缺乏合理科学的分组和教师正确的引导从而导致这种表面上的热闹,对于知识的掌握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耽误时间。
误区二:形式大于实效
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迎合评课标准,一些教师会盲目地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环节,而这些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是低效的。笔者在一节语法课堂上讲解祈使句的用法。课堂一开始,笔者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让组内成员观察书中给出的例句,说出祈使句的特点。发言的学生总结得很好,其他学生纷纷点头附和,自我感觉颇为成功。但在随后检测中却发现,各个层次的学生对祈使句的判断并不清楚,有人会在动词后加三单,有人会以情态动词开头。在课后教学反思中,我对这节课的失败进行了总结:学生能说出祈使句的特点,就像背下了一个数学公式,至于对公式是否真正理解并且运用,每个人需要的时间也许是不一样的。经过思考,在另一个班,我舍弃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而是采用了情境教学。一进班,我直接对某位学生说:Please clean the blackboard.随后又创设了几种情境,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祈使句。再给时间让他们自己造出一些祈使句。随堂检测的成绩证明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经过笔者的总结,发现以下几种问题比较适合进行小组合作:答案不确定、容易引起分歧的话题;一个人无法完成的话题,如说小组表演、对话讨论等;可能会有不同观点的开放性话题。而一些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的就没有必要小组合作。或者问题难度太大,即使小组内部讨论了也不可能找出答案的难题,也完全没有必要浪费时间。
误区三:教师参与度低
为了证明课堂上确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习惯于布置完一个任务后在课堂上充当看客。很少对小组情况进行了解。组内成员间都做些什么事情,好学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究竟应该怎样分工,教师如果对这些不进行相应地指导,那么即使是小组合作,也只会成为好学生的专场。小组讨论或表演后,教师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激励,学生会对这种形式主义失去兴趣。
二
对策一:合理分组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规模要适当,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在讨论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避免优等生一言堂的形式主义,一般控制在4~6人之间。
对策二:教师要适当,适时的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把真正的主导权归还给学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在一开始,我并不能真正做到把课堂归还给学生,看到学生讲得不透彻的地方,总会情不自禁地让他们停止讨论,然后自己开讲。后来发现,其实我只要在关键地方给出一些提示,还是有很多学生能给出完美的解释的。而他们解决问题的满足和成功感远不是我所能给的。当然,教师不能做甩手掌柜,不能只当旁观者,教师要适度参与、适时指导。否则课堂上会一团糨糊,乱糟糟的,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独立思考、表达、倾听、勇于参与等能力。
对策三:设计合理的活动,活动多样化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出适当的问题。不能搞形式主义,一些过于简单的或者太难的题都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活动要注意多样化,可以是小组讨论、对话表演、作品展示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小组合作式语法教学最关键的一环。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阶梯式任务,使小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进行。
对策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小组合作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和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这样,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并且每个人的价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组成绩中得以体现,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每次表扬过获胜小组后,我还会让学生找出本节课表现优异的学生,再进行表扬,这样可以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任务的思想。
总之,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从实际出发,抛却形式主义,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自己的课堂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