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化学教学回归生活,这就是化学课堂生活化。《化学课程标准》更是强调化学教学要“联系學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化学教育资源。”如今,让教学内容生活化已然成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本文在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进行初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生活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8
在教学实践中,化学教师如何正确把握并科学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已有经验,如何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社会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化学课堂“生活化”必要性何在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受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以及“应试”目标的影响,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发生了异化,表现在:看重书本,轻视化学与生活、社会、生态的联系及影响;看重知识认知,轻视情感和意志培养;看重结论,轻视科学思想、过程与方法;看重应试解题,轻视观察、分析和解释社会生活中实际化学现象与问题的能力等。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他们所学的化学知识与自身的生活和经验没有关系,学习化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脱离生活实践的教学,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基于以上考虑,需要我们教师在入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
二、营造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作为一线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及教学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版的、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化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获得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同时生活需要化学,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要用化学去实现、去解决。要把抽象化学知识形象化,在学习中渗透生活知识,在生活中感悟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生活质量。例如讲到“铁和铁的化合物”一节时,可以提问“为什么苹果削皮后不久,颜色就会变黄呢?”这一提问,就如同在学生平静的脑海中投下一颗小石子,激起了疑问的浪花。
三、关注日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听到一些人受骗上当的故事。对于一些利用化学实验现象、化学知识的骗术,我们如何去识别呢?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待这些不良行为、去揭示他们的骗术呢?社会现象的生活化实验设计,给我们提供了这种情景再现的可能。我们生活的物质环境,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化学元素组成的;我们身边发生的许多现象都是化学变化和反应的结果。学生从出生起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已然给他们提供了不少经验。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的假元宝骗局,让不少中老年人上当受骗。其实骗术谈不上高明,骗子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得逞,关键还是由于受骗人缺乏对黄金的必要了解。
四、指导学生开展系列探究活动
要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可以更好的突出化学生活化主题。时代在不断发展,知识也在更新,一张旧船票能否跟上新时代的客船,教师不能仅埋头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更应该在图书馆、实验室研究。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嘛,教师更需要终身学习,静下心来搞几个课题研究,师生一道探究,并且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学中要重点突破,可以就生活中环保问题的某些内容,设计案例重点探究、展开分析。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资料,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指导学生学写课题研究报告。
五、引导学生用化学眼光对待生活
化学知识固然源自于生活,但又不是完全等同于生活。化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知识化学化,让学生在生活的实际情境中体验化学问题;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能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实现化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要想方设法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分析化学实际问题,合理迁移所学的化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如在某同学的家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他的妈妈在清理卫生时,将洁厕剂和84消毒液同时倒入马桶内,以为既清洁又消毒,没想到却发出刺鼻的气味。这位同学将这一情况带到学校,同学们七嘴八舌找出原因,再把结论带回家,家长增长了科学知识,学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更真切的体会到,化学在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中所起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了解社会中的化学知识,缩短与社会发展的距离,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生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至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学习成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某些知识,而应着力于培养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通过化学学习学生走进服装商场,知道怎样鉴别“真丝”与“人造丝”不同衣料的优缺点、洗涤和熨烫注意问题;走进珠宝店能鉴别真假金银、常见宝石的主要成分及如何保养,居家装修懂得如何选购绿色材料,居家饮食知道如何平衡膳食、知道食品中的防腐剂和添加剂的利与弊等。
总之,初中化学开展生活化教学,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自己经常接触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使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去认识化学问题,思考社会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增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管化学.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2011,(03).
[2]李梅.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2,(12).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生活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8
在教学实践中,化学教师如何正确把握并科学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已有经验,如何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社会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化学课堂“生活化”必要性何在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受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以及“应试”目标的影响,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发生了异化,表现在:看重书本,轻视化学与生活、社会、生态的联系及影响;看重知识认知,轻视情感和意志培养;看重结论,轻视科学思想、过程与方法;看重应试解题,轻视观察、分析和解释社会生活中实际化学现象与问题的能力等。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他们所学的化学知识与自身的生活和经验没有关系,学习化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脱离生活实践的教学,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基于以上考虑,需要我们教师在入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
二、营造生活化的教育教学情境
在化学教学中,作为一线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及教学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版的、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化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获得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同时生活需要化学,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要用化学去实现、去解决。要把抽象化学知识形象化,在学习中渗透生活知识,在生活中感悟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生活质量。例如讲到“铁和铁的化合物”一节时,可以提问“为什么苹果削皮后不久,颜色就会变黄呢?”这一提问,就如同在学生平静的脑海中投下一颗小石子,激起了疑问的浪花。
三、关注日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听到一些人受骗上当的故事。对于一些利用化学实验现象、化学知识的骗术,我们如何去识别呢?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待这些不良行为、去揭示他们的骗术呢?社会现象的生活化实验设计,给我们提供了这种情景再现的可能。我们生活的物质环境,没有一样东西不是化学元素组成的;我们身边发生的许多现象都是化学变化和反应的结果。学生从出生起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已然给他们提供了不少经验。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的假元宝骗局,让不少中老年人上当受骗。其实骗术谈不上高明,骗子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得逞,关键还是由于受骗人缺乏对黄金的必要了解。
四、指导学生开展系列探究活动
要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可以更好的突出化学生活化主题。时代在不断发展,知识也在更新,一张旧船票能否跟上新时代的客船,教师不能仅埋头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更应该在图书馆、实验室研究。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嘛,教师更需要终身学习,静下心来搞几个课题研究,师生一道探究,并且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学中要重点突破,可以就生活中环保问题的某些内容,设计案例重点探究、展开分析。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资料,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指导学生学写课题研究报告。
五、引导学生用化学眼光对待生活
化学知识固然源自于生活,但又不是完全等同于生活。化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知识化学化,让学生在生活的实际情境中体验化学问题;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能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实现化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要想方设法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分析化学实际问题,合理迁移所学的化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如在某同学的家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他的妈妈在清理卫生时,将洁厕剂和84消毒液同时倒入马桶内,以为既清洁又消毒,没想到却发出刺鼻的气味。这位同学将这一情况带到学校,同学们七嘴八舌找出原因,再把结论带回家,家长增长了科学知识,学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更真切的体会到,化学在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中所起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了解社会中的化学知识,缩短与社会发展的距离,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当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学生学习的范围不断扩大至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学习成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某些知识,而应着力于培养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通过化学学习学生走进服装商场,知道怎样鉴别“真丝”与“人造丝”不同衣料的优缺点、洗涤和熨烫注意问题;走进珠宝店能鉴别真假金银、常见宝石的主要成分及如何保养,居家装修懂得如何选购绿色材料,居家饮食知道如何平衡膳食、知道食品中的防腐剂和添加剂的利与弊等。
总之,初中化学开展生活化教学,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自己经常接触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使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去认识化学问题,思考社会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增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管化学.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2011,(03).
[2]李梅.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