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应更体现在人才对社会的适应性方面,在人才的培养上除了理论知识外,强调知识的具体应用,使之更符合岗位要求。本文以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为例,研究了在现阶段社会需求以及就业导向下在课程模式上存在哪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优化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优化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院校处于举足轻重位置且大多设置有财务管理课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行以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优势逐渐显露,在人才培养上应更注重学生对毕业后就业要求的符合程度,强调技能型学习而非单纯的理论人才培养。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兼具管理与经营两方面。从就业导向来看,教师需着重于学生在财务管理相关技能方面的掌握,提升就业竞争力。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优化教学策略。
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问题所在
(一)教学目标不明晰
根据对学生调查不难发现,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虽然能够了解自己学习财务管理的目的以及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工作情况,包含薪资水平、工作内容、发展空间等,但在专业课程教学上不少教师及学生在自身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上存在着不了解情况,对自己所学的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管理、会计专业等划分不明确。换言之,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着概念化、抽象化现象,学生不了解自己在高职院校中学习的主要目标,在方向指导上未明确,导致在学习上存在着盲目排斥、盲目学习情况,对职业规划的安排缺乏针对性与个性化。
(二)实践技能轻视
注重理论教育、轻视实践练习是不少院校的通病。受到高校课程安排的影响,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完成了教学任务即可,并不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提升,因此希望在课堂时间上更多的传授理论知识。由于缺乏对财务管理相关技能的实践,导致课堂教学呈现出枯燥乏味状态,重宏观、轻微观,学生仅掌握了理论知识却无从施展,导致在具体动手实践过程中理论无法充分的应用并综合应用。久而久之造成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不全面现象,在毕业后难以根据自身高职院校的技能优势与本科学生相抗衡。
(三)教学方式滞后
由于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上相对于高中阶段而言有了明显放松,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以及学习上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在学校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大多为灌输式教学模式,并未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型位置,导致教学方式古板。虽说部分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并未达到预期标准,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责任心等方面还需大力改进,并不是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即可,而是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提升其学习热情并养成学习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现如今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言,在师资力量的培养以及吸纳方面应着重于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师资队伍质量上不断提升并制定配套的教学措施,在师资结构更为合理化的状态下让每位教师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以及工作积极性,让双师型教师占比更大。首先应确保每位教师在财务管理专业性上的能力,确保其符合教学质量要求;其次應保障教师具有相关工作经验,能够对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方向选择以及相关证书考核方面提供指导。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合理的时间用于职称考核以及专业技能考核方面,例如会计师、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之类的证书考试。
(二)完善教学内容及方法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及方法需根据高职院校本身的办学特点以及人才特点加以改良,不可直接照搬照抄其它学校。教学方式上应有所创新,通过由粗到精的认知实现理论的跨越性运用,调动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可采用情景模式教学法讲述资金时间价值,让学生思考综合现金流的终值及限值计算,年限金的终值及限值计算,一次收付款的计算等,让学生体会不同时间节点下资金的价值差异性。在教学内容上应更注重社会需求以及现阶段企业发展的切实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提升财务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优化考核模式
由于目前高等院校大多以闭卷考试方式完成对学生一学期或阶段性时间内学习状况的考核,在考试前会为学生划出考核重点。一些学生在考前一至两周时间内突击复习即可通过考试,虽说得到了相应分数,但其实际能力并未有所提升,造成只是分数上好看,但实际并未学到知识的现象。高职院校应在考核方式上不断完善,不仅考虑到学生的笔试成绩,还应综合课堂完成练习状况以及日常小测验等,并融合财务管理相关技能实践训练的结果,让学生更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四)加强校企合作
与校园周边企业展开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施订单式培养和定向式培养,让学生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财务管理知识的应用场所,使之提前适应走上社会之后的工作状态。校企合作应切实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及技能,为学生安排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学校与企业均应认识到,校方可利用办学环境、师资力量、人才优势,企业利用其基地、设备、技术的优势,二者合作方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展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必须发挥自身办学环境及条件下的优势,让学生更符合岗位需求,在就业导向下为社会培养更具针对性、专业性、高操作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振宽.就业导向下的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以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3):183-185.
[2]黄琳.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5(10):120-121.
[3]谢喻江,蒋智.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商,2015(33):40-41.
[4]郭威威,张治荣.就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4(12):120-121.
作者简介
姚小璐(1982.10.01—),民族:汉族;工作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位:管理学学士;学历:本科;现有职称:经济师;研究方向:建筑经济、建筑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优化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院校处于举足轻重位置且大多设置有财务管理课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行以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优势逐渐显露,在人才培养上应更注重学生对毕业后就业要求的符合程度,强调技能型学习而非单纯的理论人才培养。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兼具管理与经营两方面。从就业导向来看,教师需着重于学生在财务管理相关技能方面的掌握,提升就业竞争力。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优化教学策略。
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问题所在
(一)教学目标不明晰
根据对学生调查不难发现,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虽然能够了解自己学习财务管理的目的以及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工作情况,包含薪资水平、工作内容、发展空间等,但在专业课程教学上不少教师及学生在自身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上存在着不了解情况,对自己所学的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管理、会计专业等划分不明确。换言之,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着概念化、抽象化现象,学生不了解自己在高职院校中学习的主要目标,在方向指导上未明确,导致在学习上存在着盲目排斥、盲目学习情况,对职业规划的安排缺乏针对性与个性化。
(二)实践技能轻视
注重理论教育、轻视实践练习是不少院校的通病。受到高校课程安排的影响,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完成了教学任务即可,并不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提升,因此希望在课堂时间上更多的传授理论知识。由于缺乏对财务管理相关技能的实践,导致课堂教学呈现出枯燥乏味状态,重宏观、轻微观,学生仅掌握了理论知识却无从施展,导致在具体动手实践过程中理论无法充分的应用并综合应用。久而久之造成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技能不全面现象,在毕业后难以根据自身高职院校的技能优势与本科学生相抗衡。
(三)教学方式滞后
由于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上相对于高中阶段而言有了明显放松,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以及学习上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在学校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大多为灌输式教学模式,并未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型位置,导致教学方式古板。虽说部分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并未达到预期标准,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责任心等方面还需大力改进,并不是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即可,而是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提升其学习热情并养成学习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现如今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言,在师资力量的培养以及吸纳方面应着重于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师资队伍质量上不断提升并制定配套的教学措施,在师资结构更为合理化的状态下让每位教师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以及工作积极性,让双师型教师占比更大。首先应确保每位教师在财务管理专业性上的能力,确保其符合教学质量要求;其次應保障教师具有相关工作经验,能够对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方向选择以及相关证书考核方面提供指导。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合理的时间用于职称考核以及专业技能考核方面,例如会计师、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之类的证书考试。
(二)完善教学内容及方法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及方法需根据高职院校本身的办学特点以及人才特点加以改良,不可直接照搬照抄其它学校。教学方式上应有所创新,通过由粗到精的认知实现理论的跨越性运用,调动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可采用情景模式教学法讲述资金时间价值,让学生思考综合现金流的终值及限值计算,年限金的终值及限值计算,一次收付款的计算等,让学生体会不同时间节点下资金的价值差异性。在教学内容上应更注重社会需求以及现阶段企业发展的切实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提升财务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优化考核模式
由于目前高等院校大多以闭卷考试方式完成对学生一学期或阶段性时间内学习状况的考核,在考试前会为学生划出考核重点。一些学生在考前一至两周时间内突击复习即可通过考试,虽说得到了相应分数,但其实际能力并未有所提升,造成只是分数上好看,但实际并未学到知识的现象。高职院校应在考核方式上不断完善,不仅考虑到学生的笔试成绩,还应综合课堂完成练习状况以及日常小测验等,并融合财务管理相关技能实践训练的结果,让学生更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四)加强校企合作
与校园周边企业展开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施订单式培养和定向式培养,让学生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财务管理知识的应用场所,使之提前适应走上社会之后的工作状态。校企合作应切实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及技能,为学生安排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学校与企业均应认识到,校方可利用办学环境、师资力量、人才优势,企业利用其基地、设备、技术的优势,二者合作方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展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必须发挥自身办学环境及条件下的优势,让学生更符合岗位需求,在就业导向下为社会培养更具针对性、专业性、高操作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振宽.就业导向下的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以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3):183-185.
[2]黄琳.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5(10):120-121.
[3]谢喻江,蒋智.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商,2015(33):40-41.
[4]郭威威,张治荣.就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4(12):120-121.
作者简介
姚小璐(1982.10.01—),民族:汉族;工作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位:管理学学士;学历:本科;现有职称:经济师;研究方向:建筑经济、建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