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育人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探索创新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并研究不同实践教学方法在塑造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068-02
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项全球性的行动倡议。坚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十九大”报告重点强调的。可持续发展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也依靠人的发展来实现,而人的发展主要通过教育来实现。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注重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实现大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拟从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角度进行探讨。
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概括为:学生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实现自身的长远永续发展需要具备的本领和力量。根据不同能力要素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将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概括为道德能力、学习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自律能力等。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及形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在理论教学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是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要方法,实现“知行统一”的教学模式,是对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
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划分为四大类:一是课堂实践教学。包括案例分析、讨论、演讲、辩论、观看视频、经典影视赏析、模拟教学、小品表演等;二是校园实践教学。包括阅读实践、专题报告、校内调查访谈、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大学生5·25心理健康周”等;三是社会实践教学。包括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基地教育、勤工助学、法院庭审旁听与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活动等;四是网络实践教学。包括网络收集资料、网络调查,建立网上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库或专题网站,设立虚拟社区如专题论坛、学习交流博客圈、QQ群、微博群、开展慕课教学等。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其中强调:“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理应加强实践教学,发挥社会实践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的作用。
(一)课堂实践教学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1.课堂讨论
老师针对授课内容,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老师在讨论开始前向学生确定讨论主题和范围,布置讨论任务,组织学生搜集资料。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其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最后以PPT等形式展示讨论成果,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现场掌控能力和运用新媒体技術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
老师紧紧围绕教学主题选编具有一定研究内涵的教学案例,设计思考讨论题。通过对案例的思考讨论,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还可以采取现场案例教学,现场案例教学就是将案例主人公或业界精英以特邀嘉宾的身份请进课堂,结合其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围绕某一教学主题现场说法,参与课堂教学,提升案例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一种教学新模式。
3.课堂演讲辩论法
选取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论题,提前布置给学生,以便学生准备。学生在准备过程中需要翻阅许多资料,这可以增加其阅读量、信息量,提高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等。课堂演讲辩论可以提高学生在公众场合的自由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4.新闻播报或推荐一本书
每次课前十分钟让学生主动发言,介绍这周比较感兴趣的新闻或者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或者推荐这周读的一本好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把读书和关心时事作为一种生活常态。“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学习者终身学习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从教和学两方面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应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二)校园实践教学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校园调查。例如,结合教材社会公德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观察校园里有哪些文明行为或者不文明行为。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成小组,在调查研究、课外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制作演示的PPT,创作表演的剧本,拍摄展示的微电影、微视频,然后在课堂展示。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反思感悟,在把理论内化于心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
开展“大学生5·25心理健康”活动。通过网络、广播、报纸、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强心理健康的途径;举办心理剧短片DV比赛、心理电影赏析、手抄报比赛、心理健康征文比赛等,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推动“书香校园”活动。开展“读后感”“交流会”“好书推荐”“满院书香润心灵”演讲比赛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杜绝浮躁、理性思考。推动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了翰墨飘香、文明向上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培养了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提升了学习能力。
(三)社会实践教学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1.社会服务
鼓励学生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参加社区服务、参与红十字服务项目、支农支教、慈善捐赠、火车站志愿服务、到养老院献爱心等。在思政课上课前留十分钟时间,让学生通过制作PPT、演讲等多种形式把参与社会服务的心得与同学分享。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增长见识,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课堂演讲又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
2.参观访问
组织学生参观有重大人文、历史意义或革命纪念意义的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名胜古迹或历史遗址,并进行现场教学,学生把参观的认识和体会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老师最后讲解和点评,以此形式增强参观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文化,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学生参观著名企业、改革开放前沿或新农村,让大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就,更好地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及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假期社会实践
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社会调查、市场考察、工业园参观、采访模范人物、座谈、体验军营生活等,并写调查报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化为内在价值,提升学生内在素养,做到知行合一,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培养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网络实践教学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师在每次下课前将下次教学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对相应知识进行课前预习,从网络上查找一些教学案例,课堂上老师讲到理论点时,用来阐释理论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发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知识,学生可以借助网络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也可以查看网上有关的教育视频,加深认知和理解。
“慕课+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翻转课堂是基于互联网的交互体系,但随后的课堂解惑又很好地解决了微课视频缺乏面对面沟通、人性化薄弱、单独作战的问题,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起着较好的引导和指导作用,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是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与课程教学高度融合的集成。
四、我校思政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我校在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多年积累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建设人文素质教育研练中心,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搭建起一个校内实践性教育教学平台,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军,侯全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
[2]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部.终身学习的进展、发展趋势和制度建设: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综述[J].教育研究,2010(10):107-111.
[3]陈宝生.高等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N].中国教育报,2016-10-17(1).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068-02
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项全球性的行动倡议。坚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十九大”报告重点强调的。可持续发展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也依靠人的发展来实现,而人的发展主要通过教育来实现。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注重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实现大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拟从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角度进行探讨。
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概括为:学生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实现自身的长远永续发展需要具备的本领和力量。根据不同能力要素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将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概括为道德能力、学习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自律能力等。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及形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在理论教学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是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理论联系实际为主要方法,实现“知行统一”的教学模式,是对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
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划分为四大类:一是课堂实践教学。包括案例分析、讨论、演讲、辩论、观看视频、经典影视赏析、模拟教学、小品表演等;二是校园实践教学。包括阅读实践、专题报告、校内调查访谈、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大学生5·25心理健康周”等;三是社会实践教学。包括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基地教育、勤工助学、法院庭审旁听与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活动等;四是网络实践教学。包括网络收集资料、网络调查,建立网上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库或专题网站,设立虚拟社区如专题论坛、学习交流博客圈、QQ群、微博群、开展慕课教学等。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其中强调:“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理应加强实践教学,发挥社会实践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的作用。
(一)课堂实践教学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1.课堂讨论
老师针对授课内容,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老师在讨论开始前向学生确定讨论主题和范围,布置讨论任务,组织学生搜集资料。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其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最后以PPT等形式展示讨论成果,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现场掌控能力和运用新媒体技術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
老师紧紧围绕教学主题选编具有一定研究内涵的教学案例,设计思考讨论题。通过对案例的思考讨论,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还可以采取现场案例教学,现场案例教学就是将案例主人公或业界精英以特邀嘉宾的身份请进课堂,结合其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围绕某一教学主题现场说法,参与课堂教学,提升案例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一种教学新模式。
3.课堂演讲辩论法
选取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论题,提前布置给学生,以便学生准备。学生在准备过程中需要翻阅许多资料,这可以增加其阅读量、信息量,提高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等。课堂演讲辩论可以提高学生在公众场合的自由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4.新闻播报或推荐一本书
每次课前十分钟让学生主动发言,介绍这周比较感兴趣的新闻或者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或者推荐这周读的一本好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把读书和关心时事作为一种生活常态。“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学习者终身学习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从教和学两方面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应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二)校园实践教学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校园调查。例如,结合教材社会公德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观察校园里有哪些文明行为或者不文明行为。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成小组,在调查研究、课外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制作演示的PPT,创作表演的剧本,拍摄展示的微电影、微视频,然后在课堂展示。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反思感悟,在把理论内化于心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
开展“大学生5·25心理健康”活动。通过网络、广播、报纸、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强心理健康的途径;举办心理剧短片DV比赛、心理电影赏析、手抄报比赛、心理健康征文比赛等,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推动“书香校园”活动。开展“读后感”“交流会”“好书推荐”“满院书香润心灵”演讲比赛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杜绝浮躁、理性思考。推动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了翰墨飘香、文明向上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培养了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提升了学习能力。
(三)社会实践教学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1.社会服务
鼓励学生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参加社区服务、参与红十字服务项目、支农支教、慈善捐赠、火车站志愿服务、到养老院献爱心等。在思政课上课前留十分钟时间,让学生通过制作PPT、演讲等多种形式把参与社会服务的心得与同学分享。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增长见识,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课堂演讲又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
2.参观访问
组织学生参观有重大人文、历史意义或革命纪念意义的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名胜古迹或历史遗址,并进行现场教学,学生把参观的认识和体会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老师最后讲解和点评,以此形式增强参观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文化,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学生参观著名企业、改革开放前沿或新农村,让大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就,更好地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及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假期社会实践
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社会调查、市场考察、工业园参观、采访模范人物、座谈、体验军营生活等,并写调查报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化为内在价值,提升学生内在素养,做到知行合一,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培养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网络实践教学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师在每次下课前将下次教学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对相应知识进行课前预习,从网络上查找一些教学案例,课堂上老师讲到理论点时,用来阐释理论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发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知识,学生可以借助网络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也可以查看网上有关的教育视频,加深认知和理解。
“慕课+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翻转课堂是基于互联网的交互体系,但随后的课堂解惑又很好地解决了微课视频缺乏面对面沟通、人性化薄弱、单独作战的问题,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起着较好的引导和指导作用,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是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与课程教学高度融合的集成。
四、我校思政課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我校在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多年积累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建设人文素质教育研练中心,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搭建起一个校内实践性教育教学平台,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军,侯全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
[2]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部.终身学习的进展、发展趋势和制度建设:上海国际终身学习论坛综述[J].教育研究,2010(10):107-111.
[3]陈宝生.高等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N].中国教育报,2016-1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