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变式阅读教学是指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路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倒卷珠帘、跳跃讲读、直入中心、举一反三、课堂表演、续编补白等方式,改变阅读课堂教学的固有模式,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样,能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变式阅读;课堂表演;续编补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0-0040-0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已经习惯于把课文从头讲到尾,致使学生兴趣索然,昏昏欲睡。卢梭曾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束缚,尝试把变式阅读引入课堂。“变式阅读”,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路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新颖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爱上语文课。
变式策略一:倒卷珠帘
有些课文如果从头至尾按部就班地讲读,学生就会觉得平淡无奇。但是,如果从课文的结尾开始,像倒卷珠帘一样,从结尾处慢慢讲起再回到开头,学生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对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思想情感往往感悟得更深刻、更到位。
例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分钟》一课,通过小学生元元“贪睡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教育学生要有时间观念,要懂得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末段“元元非常后悔”,并思考:“元元因为什么事非常后悔呢?”接着让学生读倒数第二段,读后学生明白:原来元元上学迟到了二十分钟。最后,我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元元迟到了二十分钟呢?这可是半节课的时间呢!”就这样,像倒卷珠帘一样,一层层向上追溯:迟到二十分钟→没赶上汽车→遇到红灯,直到第一段。学生发出一片惋惜声“哎呀……”他们都为元元多睡一分钟感到不值:仅仅是多睡一分钟,就足足迟到了二十分钟。他们深深感到遵守时间观念的重要性。我顺势推出成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让学生理解。元元“贪睡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正是成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教育学生有了错误要及时改正,不然小错就会一步步变成大错。
这样用倒卷珠帘法,从文末引导学生一步步向前追溯,直至揭开谜底,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让学生对文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得更透彻、更深刻。
变式策略二:跳跃讲读
“跳跃讲读”是指打破课文原有顺序,根据课文主题思想和要点进行跳跃式讲读,以形成鲜明的阅读反差,培养学生探究、分析与推理的思维能力。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陶罐和铁罐》一文,是一篇寓言故事,以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为线索,阐述了一个人要懂得正视自己短处,欣赏别人长处的道理。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教学时我让学生先阅读第6自然段“‘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以及第11自然段“許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读了这两段文字以后,学生心中画个大问号:“铁罐和陶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矛盾?许多年以后铁罐到底怎样了?”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就被“勾”起来了,渴望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解开心中的谜团。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两个疑问去阅读课文。学生发现两个罐子之间的矛盾都是铁罐挑起的。铁罐傲慢无礼,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坚硬)却看不到自己的短处(生锈腐蚀);而陶罐既谦虚又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短处(易破碎)也知道自己的长处(不会锈蚀)。因此,过了很多年以后,陶罐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而铁罐早已被锈蚀得无影无踪了。
这样,运用跳跃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根据疑问去找寻故事线索,从而对文本蕴含的道理认识得更深刻,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变式策略三:直入重点
有些课文有明显的中心句,能揭示课文的主题思想;有些课文虽然没有明显的中心句,但用重点段落阐明主题思想。这类课文可以引导学生直奔中心句或重点段落,开展中心开花式阅读。
例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文具的家》一文,通过妈妈与贝贝的对话,告诉学生要学会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第4自然段开始阅读:“妈妈说:‘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你要想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读了这一段话后,学生心中会产生疑问:“贝贝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怎么了?它们的家在哪里?” 围绕这些问题,学生开始了阅读和探究,他们读得特别认真、投入。
小学生的天性就喜欢同情、保护弱小的东西。家是每个学生心中最温暖的地方。一听到“家”这个字眼,学生马上就会想到妈妈温暖的怀抱、桌上热腾腾的饭菜;想到由于自己做事没有条理,经常弄丢文具,让那些文具回不了自己的“家”,那些文具该有多难过呀!这样,就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他们认识到以后下课时一定要仔细检查文具,把它们全放在文具盒里,让它们都能回到自己的“家”。这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到此就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变式策略四:举一反三
统编教材中很多课文的段落结构与语言形式大致相似。 教学此类课文时, 教师可以重点引导学生精读其中的一段,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其他段落的内容。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标。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大自然的声音》一课,第一段“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是全文的中心句,下面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都围绕这句话展开叙述;同时,这三段无论是句式还是结构都非常相似。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运用“总—分”式描写风的声音。开头的第一句话“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总领全段,下面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把风比作音乐家、歌手;接着又把风的声音比作“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等,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些语句,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微风拂面的感觉以及狂风大作的景象。由于风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因此学生学习兴致非常高。由于文本的语言活泼、节奏感强、极富童趣,非常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情不自禁地朗读起来。 有了第二自然段的阅读理解基础,因此我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第三、第四两个自然段。他们兴高采烈地接受了学习任务。在交流反馈阶段,我发现学生对答如流,不仅能找出文中拟人、比喻的语句,而且大部分学生能把全文背诵下来了。
可见,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自学能力,只要引导有方,学生就会爆发出超乎寻常的自主阅读理解水平。
变式策略五:课堂表演
很多课文提供了经典的语言范式。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表演,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领悟文本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的《一分钟》一文,为了让学生体验元元的心理变化,我设计了这样的表演场景:“闹铃响时,元元懒洋洋地打个哈欠、翻个身,自言自语‘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然后继续睡;遇到红灯了,眼看着汽车从眼前开走,元元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学生通过表演,把元元睡懒觉时的侥幸心理、遇到红灯时的着急冒火、眼看汽车开走时的怅然若失、迟到后的懊悔自责等心理活动,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再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分角色扮演狗熊、狐狸、老虎等文中出现的动物,要求他们的语气和语调、动作与表情要表现出所扮演动物的特点。表演开始了,只见扮演狗熊的学生慢吞吞地走上来,两手合拢成喇叭状对着下面喊:“大家注意,动物王國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并一连喊了十遍,下面的同学都被“狗熊”笨拙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这时候,“狐狸”跑过来,对“狗熊”直摆手:“你说一百遍,大会也开不起来。”“为什么?”“狗熊”一脸疑惑。“因为你没告诉大家,大会在哪一天开,是今天还是……”“对,对,对!”“狗熊”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跑回去问“老虎”……就这样,上面的学生演得投入,下面的学生看得开心。通过表演,学生从中悟出一定要把话说完整、通知的内容要交代清楚的道理。这样,不用教师多讲,学生就能理解掌握了文章的内容。
变式策略六:续编补白
很多课文在文中和文末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给读者去猜想和补白。在教学此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以补充文本留下的空白。
例如,一年级下册《一分钟》的结尾处,作者只说了“元元非常后悔”就结束了全文。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围绕话题:“第二天早晨,丁零零,闹钟又响了。元元……”续编故事。学生兴致可高了,因为编故事、讲故事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有一个学生续编的内容是:“元元一听见闹钟响,就一骨碌地爬起来,以最快的速度穿上衣服、吃完早餐,背起书包飞奔出去。到了十字路口正赶上绿灯亮了,他几步跑过去,正好汽来了……”当然,学生续编的版本很多,但都说元元改掉了贪睡的毛病,以后再也不迟到了。
让学生续编故事或填补文中空白,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能拓展了文本的阅读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责编 韦 雄)
[关键词]变式阅读;课堂表演;续编补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0-0040-0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已经习惯于把课文从头讲到尾,致使学生兴趣索然,昏昏欲睡。卢梭曾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束缚,尝试把变式阅读引入课堂。“变式阅读”,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路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新颖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爱上语文课。
变式策略一:倒卷珠帘
有些课文如果从头至尾按部就班地讲读,学生就会觉得平淡无奇。但是,如果从课文的结尾开始,像倒卷珠帘一样,从结尾处慢慢讲起再回到开头,学生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对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思想情感往往感悟得更深刻、更到位。
例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分钟》一课,通过小学生元元“贪睡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教育学生要有时间观念,要懂得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末段“元元非常后悔”,并思考:“元元因为什么事非常后悔呢?”接着让学生读倒数第二段,读后学生明白:原来元元上学迟到了二十分钟。最后,我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元元迟到了二十分钟呢?这可是半节课的时间呢!”就这样,像倒卷珠帘一样,一层层向上追溯:迟到二十分钟→没赶上汽车→遇到红灯,直到第一段。学生发出一片惋惜声“哎呀……”他们都为元元多睡一分钟感到不值:仅仅是多睡一分钟,就足足迟到了二十分钟。他们深深感到遵守时间观念的重要性。我顺势推出成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让学生理解。元元“贪睡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正是成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教育学生有了错误要及时改正,不然小错就会一步步变成大错。
这样用倒卷珠帘法,从文末引导学生一步步向前追溯,直至揭开谜底,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让学生对文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得更透彻、更深刻。
变式策略二:跳跃讲读
“跳跃讲读”是指打破课文原有顺序,根据课文主题思想和要点进行跳跃式讲读,以形成鲜明的阅读反差,培养学生探究、分析与推理的思维能力。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陶罐和铁罐》一文,是一篇寓言故事,以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为线索,阐述了一个人要懂得正视自己短处,欣赏别人长处的道理。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教学时我让学生先阅读第6自然段“‘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以及第11自然段“許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读了这两段文字以后,学生心中画个大问号:“铁罐和陶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矛盾?许多年以后铁罐到底怎样了?”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就被“勾”起来了,渴望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解开心中的谜团。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两个疑问去阅读课文。学生发现两个罐子之间的矛盾都是铁罐挑起的。铁罐傲慢无礼,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坚硬)却看不到自己的短处(生锈腐蚀);而陶罐既谦虚又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短处(易破碎)也知道自己的长处(不会锈蚀)。因此,过了很多年以后,陶罐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而铁罐早已被锈蚀得无影无踪了。
这样,运用跳跃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根据疑问去找寻故事线索,从而对文本蕴含的道理认识得更深刻,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变式策略三:直入重点
有些课文有明显的中心句,能揭示课文的主题思想;有些课文虽然没有明显的中心句,但用重点段落阐明主题思想。这类课文可以引导学生直奔中心句或重点段落,开展中心开花式阅读。
例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文具的家》一文,通过妈妈与贝贝的对话,告诉学生要学会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第4自然段开始阅读:“妈妈说:‘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你要想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读了这一段话后,学生心中会产生疑问:“贝贝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怎么了?它们的家在哪里?” 围绕这些问题,学生开始了阅读和探究,他们读得特别认真、投入。
小学生的天性就喜欢同情、保护弱小的东西。家是每个学生心中最温暖的地方。一听到“家”这个字眼,学生马上就会想到妈妈温暖的怀抱、桌上热腾腾的饭菜;想到由于自己做事没有条理,经常弄丢文具,让那些文具回不了自己的“家”,那些文具该有多难过呀!这样,就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他们认识到以后下课时一定要仔细检查文具,把它们全放在文具盒里,让它们都能回到自己的“家”。这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到此就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变式策略四:举一反三
统编教材中很多课文的段落结构与语言形式大致相似。 教学此类课文时, 教师可以重点引导学生精读其中的一段,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其他段落的内容。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标。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大自然的声音》一课,第一段“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是全文的中心句,下面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都围绕这句话展开叙述;同时,这三段无论是句式还是结构都非常相似。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运用“总—分”式描写风的声音。开头的第一句话“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总领全段,下面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把风比作音乐家、歌手;接着又把风的声音比作“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等,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些语句,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微风拂面的感觉以及狂风大作的景象。由于风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因此学生学习兴致非常高。由于文本的语言活泼、节奏感强、极富童趣,非常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情不自禁地朗读起来。 有了第二自然段的阅读理解基础,因此我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第三、第四两个自然段。他们兴高采烈地接受了学习任务。在交流反馈阶段,我发现学生对答如流,不仅能找出文中拟人、比喻的语句,而且大部分学生能把全文背诵下来了。
可见,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自学能力,只要引导有方,学生就会爆发出超乎寻常的自主阅读理解水平。
变式策略五:课堂表演
很多课文提供了经典的语言范式。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表演,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领悟文本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的《一分钟》一文,为了让学生体验元元的心理变化,我设计了这样的表演场景:“闹铃响时,元元懒洋洋地打个哈欠、翻个身,自言自语‘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然后继续睡;遇到红灯了,眼看着汽车从眼前开走,元元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学生通过表演,把元元睡懒觉时的侥幸心理、遇到红灯时的着急冒火、眼看汽车开走时的怅然若失、迟到后的懊悔自责等心理活动,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再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分角色扮演狗熊、狐狸、老虎等文中出现的动物,要求他们的语气和语调、动作与表情要表现出所扮演动物的特点。表演开始了,只见扮演狗熊的学生慢吞吞地走上来,两手合拢成喇叭状对着下面喊:“大家注意,动物王國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并一连喊了十遍,下面的同学都被“狗熊”笨拙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这时候,“狐狸”跑过来,对“狗熊”直摆手:“你说一百遍,大会也开不起来。”“为什么?”“狗熊”一脸疑惑。“因为你没告诉大家,大会在哪一天开,是今天还是……”“对,对,对!”“狗熊”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跑回去问“老虎”……就这样,上面的学生演得投入,下面的学生看得开心。通过表演,学生从中悟出一定要把话说完整、通知的内容要交代清楚的道理。这样,不用教师多讲,学生就能理解掌握了文章的内容。
变式策略六:续编补白
很多课文在文中和文末留下大量的想象空间,给读者去猜想和补白。在教学此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以补充文本留下的空白。
例如,一年级下册《一分钟》的结尾处,作者只说了“元元非常后悔”就结束了全文。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围绕话题:“第二天早晨,丁零零,闹钟又响了。元元……”续编故事。学生兴致可高了,因为编故事、讲故事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有一个学生续编的内容是:“元元一听见闹钟响,就一骨碌地爬起来,以最快的速度穿上衣服、吃完早餐,背起书包飞奔出去。到了十字路口正赶上绿灯亮了,他几步跑过去,正好汽来了……”当然,学生续编的版本很多,但都说元元改掉了贪睡的毛病,以后再也不迟到了。
让学生续编故事或填补文中空白,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能拓展了文本的阅读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