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特征,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以及国内高校推行的国际合作办学的趋势,都推动跨文化交流的发展。本文基于跨文化背景下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需求,结合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和困难的分析和研究;并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这一门语言的同时对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的文化现象有充分正确的认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以后职业生涯中学生们能够用英语正确与他人进行交流,成为国家发展需要的国际型人才。
关键词:跨文化;英语视听说;交际能力;教学改革
一、引言
国际合作办学已成为一种趋势,笔者工作的学校也是大力提倡国际合作办学,期间也有许多国际导师莅临指导。笔者曾多次作为国际导师的接待翻译参与工作,发现许多学生在与国际导师交流时出现很多问题,例如语法错误,无效地交流,换句话说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始会话和结束会话。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高校英语教学应以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中介绍各国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当学生拥有雄厚的文化储备时,才能用英语在与他人交流时确保有效地沟通,从而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二、交际能力
继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在1965年提出“语言能力”(即Linguistic Competence)后,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于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语言能力》中批判Chomsky将知识和运用分开而谈,他认为Chomsky忽略了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并于1972年正式提出“交际能力”(即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他指出一个人的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还应包括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法知识,还应包括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再后来,80年代初期Canale和Swain将交际能力划分为“语法能力”(即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即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即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即Strategic Competence),然而该模式也有所缺陷,那就是没有明确指出其四种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前人理论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Bachman提出新的交际理论模式 — 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可分为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与心理生理机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他认为语言能力应包括语法知识和如何使用语法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语言测试史上的里程碑”。
综上所述,并结合“一带一路”大背景,跨文化交流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合作的必然现象,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英语视听说这一主要以培养学生视、听、说三种能力的课程中,应该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包括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模式和风俗习惯,这也就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
三、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和困难
视听说,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现代化媒体,融合学生的视、听和说的能力,向学生呈现真实的交际语境。然而,由于各校发展规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不同,视听说教学也存在不同的问题。从视的角度看,很多教师就只是对视频中出现的语句和单词进行讲解,很少有更深入的挖掘,比如可以从对话人在交流时的微表情、动作入手,挖掘文化影响因素。再者,视频包含图像,动画和声音,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是很多教师播放的视频很多时候就只是教材本身提供的,没有进行拓展和补充。从听的角度看,很多教师就把视听说变成一门听力训练课,且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通常来说,都是播放音频让学生边听边完成习题,接着对答案,然后又进行第二遍听力音频的播放,加上一句一句地讲解。因为对听的能力的重视,导致对口语能力的忽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设计一定的提升口语能力的活动。
总体来说,视听说教学目前是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理念陈旧,只重视语言知识教学而忽视了文化教学。另外,受四六级考试的影响,很多学生只重视听力能力的提升,并没有重视口语的训练,老师也因此在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和听力能力训练,忽视学生口语能力的需要,甚至有些英语视听说的期末考试也只有听力考试,导致学生外语交际能力严重缺失,这样严重违背了视听说课程设立的课程目的和初衷。
然而,要进行教学改革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教学设备问题,很多学校的语音教室设备陈旧和退化,系统没有更新,也不可以连接互联网,这对老师在教学中进行知识拓展时有一定的影响;其次,因为语音教室的环境设置问题,学生之间互相隔离,这也造成开展口语活动时的阻碍,同时给授课老师造成视线的盲区,因此有很多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玩手机等等,这都是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硬件问题。受语言考试的影响,很多国内语言考试,例如CET4,CET6都没有要求加入口语考试的成绩,那么学生就在课上只重视听力能力训练,导致老师在开展口语活动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四、教学改革
(一)培养学生社会语言能力
语言主要是用来交流的,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受社会文化所影响的,包括话题,语境,交际双方的关系,社会地位等。然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就是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适当理解和表达的话语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做好两方面:提高文化意识和营造真实的语境。
培养文化意识要从语言和非语言交际着手,因为人与人的交流不仅有语言还有肢体,表情等交流。语言交际就是语言之间的交流;反之,非语言交际指除语言以外的交流。在英语视听说教学时,教师在面对不同的素材时不但要做到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介绍其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实际教学On The Phone为例:教师可以引用学生经常发生的错误,喜欢用“Who are you?”代替“Who is speaking?”,“I’m …”代替“This is …”。解釋从语法上,“Who are you?”和“I’m …”没有任何错误,但是这不符合真实的交际语境。当观看教学视频时,对话人左右手同时举起,弯曲并竖起食指和中指,也就是引号的手势,其实想表达的是“所谓的”,其实表示的是讲反话。因此,视听说教学结合视和听,同时分析说话者语言背后的含义是必要的。另外,“Merry Christmas”这句话的用法也是受文化影响的,在西方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信基督的,因此在不确定对方是否是基督徒时,在圣诞节最好不要用“Merry Christmas”,可以用“Happy Holiday”代替。简而言之,就是在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渗透社会文化层面。 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营造真实的语境可以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来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但是,教师们在开展角色扮演时一定要注意,学生们拿到的信息或者任务是需要有一定的信息差。在英语交际理论上,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为信息差(information gap)的存在而真实有效。信息差的存在,学生们为了完成任务一定会想尽办法,语言和非语言形式一起完成交流从而补全信息,达到有效的交流。
(二)培养学生策略能力
在交际中,特别是在二语习得中,认为外语学习者由于词汇的缺乏或者一时记忆的模糊,这时候会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策略来完成交际。因此为了使学生们在用英语交流时能够顺畅、自信,老师们要培养学生的策略能力。当学生们在交流时遇到词汇障碍,不应该马上告诉答案,而是得让学生尝试用描述的形式加上动作来传达,最后老师再给出正确的单词。比如,当在交流时,学生不知道吸管“straw”,那么示范给学生可以用以下策略进行意思的传达“Well,you know it is a thin and long tool, made of plastic mostly. When you order a drink, you can use it to suck a drink.”,在這里“well,you know”是语言策略,而非语言策略就是当你在用语言描述的同时要伴随动作说明,比如在刚刚描述过程中,当说到a thin and long tool时可以双手进行比划说明,当说到 suck 时,可以比划出“吸”的动作。
(三) 设备保障与评估方式
除了教师在教学上需要进行的改革,学校层面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改变。第一;重视语音教室硬件的维修和更新,这是保证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前提,设备经常性的故障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还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体验感。第二;对英语视听说课程考试评估方式的改革,提倡教师在期末考试融入视、听和说三部分能力的测试,而不再是只有听力的测试。第三;开设沉浸式英语系列活动,例如沉浸式英语话剧表演,不仅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还能促进文化的学习,还能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五、结论
跨文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刻不容缓。虽然目前英语视听说教学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问题,诸如:教师重视听的能力而忽视了视和说能力的结合;重视语言知识教学而忽略了语言背后代表的文化知识等。因此,从教学的角度出发,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包括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给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策略能力,其中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策略能力。从学校层面出发更应该在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和评测手段方面加以监督。只有当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一致时,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Tricia Hed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韩媛媛.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大学教育,2020(06):20-23+27.
[3]齐品.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需求和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2):142-144.
[4]许璇.外语教学中社会语言能力的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07):153-154.
[5]刘娅.社会语言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培养[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09):85-89.
作者简介:
古依柳(1993.08-)女,汉族,广东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商务英语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跨文化;英语视听说;交际能力;教学改革
一、引言
国际合作办学已成为一种趋势,笔者工作的学校也是大力提倡国际合作办学,期间也有许多国际导师莅临指导。笔者曾多次作为国际导师的接待翻译参与工作,发现许多学生在与国际导师交流时出现很多问题,例如语法错误,无效地交流,换句话说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始会话和结束会话。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高校英语教学应以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中介绍各国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当学生拥有雄厚的文化储备时,才能用英语在与他人交流时确保有效地沟通,从而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二、交际能力
继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在1965年提出“语言能力”(即Linguistic Competence)后,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于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语言能力》中批判Chomsky将知识和运用分开而谈,他认为Chomsky忽略了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并于1972年正式提出“交际能力”(即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他指出一个人的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还应包括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法知识,还应包括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再后来,80年代初期Canale和Swain将交际能力划分为“语法能力”(即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即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即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即Strategic Competence),然而该模式也有所缺陷,那就是没有明确指出其四种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前人理论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Bachman提出新的交际理论模式 — 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可分为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与心理生理机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他认为语言能力应包括语法知识和如何使用语法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语言测试史上的里程碑”。
综上所述,并结合“一带一路”大背景,跨文化交流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合作的必然现象,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英语视听说这一主要以培养学生视、听、说三种能力的课程中,应该在传授学生语言知识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包括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模式和风俗习惯,这也就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
三、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和困难
视听说,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现代化媒体,融合学生的视、听和说的能力,向学生呈现真实的交际语境。然而,由于各校发展规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不同,视听说教学也存在不同的问题。从视的角度看,很多教师就只是对视频中出现的语句和单词进行讲解,很少有更深入的挖掘,比如可以从对话人在交流时的微表情、动作入手,挖掘文化影响因素。再者,视频包含图像,动画和声音,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是很多教师播放的视频很多时候就只是教材本身提供的,没有进行拓展和补充。从听的角度看,很多教师就把视听说变成一门听力训练课,且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通常来说,都是播放音频让学生边听边完成习题,接着对答案,然后又进行第二遍听力音频的播放,加上一句一句地讲解。因为对听的能力的重视,导致对口语能力的忽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设计一定的提升口语能力的活动。
总体来说,视听说教学目前是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理念陈旧,只重视语言知识教学而忽视了文化教学。另外,受四六级考试的影响,很多学生只重视听力能力的提升,并没有重视口语的训练,老师也因此在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和听力能力训练,忽视学生口语能力的需要,甚至有些英语视听说的期末考试也只有听力考试,导致学生外语交际能力严重缺失,这样严重违背了视听说课程设立的课程目的和初衷。
然而,要进行教学改革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教学设备问题,很多学校的语音教室设备陈旧和退化,系统没有更新,也不可以连接互联网,这对老师在教学中进行知识拓展时有一定的影响;其次,因为语音教室的环境设置问题,学生之间互相隔离,这也造成开展口语活动时的阻碍,同时给授课老师造成视线的盲区,因此有很多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玩手机等等,这都是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硬件问题。受语言考试的影响,很多国内语言考试,例如CET4,CET6都没有要求加入口语考试的成绩,那么学生就在课上只重视听力能力训练,导致老师在开展口语活动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四、教学改革
(一)培养学生社会语言能力
语言主要是用来交流的,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受社会文化所影响的,包括话题,语境,交际双方的关系,社会地位等。然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就是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社会语言环境中适当理解和表达的话语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做好两方面:提高文化意识和营造真实的语境。
培养文化意识要从语言和非语言交际着手,因为人与人的交流不仅有语言还有肢体,表情等交流。语言交际就是语言之间的交流;反之,非语言交际指除语言以外的交流。在英语视听说教学时,教师在面对不同的素材时不但要做到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介绍其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实际教学On The Phone为例:教师可以引用学生经常发生的错误,喜欢用“Who are you?”代替“Who is speaking?”,“I’m …”代替“This is …”。解釋从语法上,“Who are you?”和“I’m …”没有任何错误,但是这不符合真实的交际语境。当观看教学视频时,对话人左右手同时举起,弯曲并竖起食指和中指,也就是引号的手势,其实想表达的是“所谓的”,其实表示的是讲反话。因此,视听说教学结合视和听,同时分析说话者语言背后的含义是必要的。另外,“Merry Christmas”这句话的用法也是受文化影响的,在西方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信基督的,因此在不确定对方是否是基督徒时,在圣诞节最好不要用“Merry Christmas”,可以用“Happy Holiday”代替。简而言之,就是在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渗透社会文化层面。 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营造真实的语境可以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来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但是,教师们在开展角色扮演时一定要注意,学生们拿到的信息或者任务是需要有一定的信息差。在英语交际理论上,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为信息差(information gap)的存在而真实有效。信息差的存在,学生们为了完成任务一定会想尽办法,语言和非语言形式一起完成交流从而补全信息,达到有效的交流。
(二)培养学生策略能力
在交际中,特别是在二语习得中,认为外语学习者由于词汇的缺乏或者一时记忆的模糊,这时候会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策略来完成交际。因此为了使学生们在用英语交流时能够顺畅、自信,老师们要培养学生的策略能力。当学生们在交流时遇到词汇障碍,不应该马上告诉答案,而是得让学生尝试用描述的形式加上动作来传达,最后老师再给出正确的单词。比如,当在交流时,学生不知道吸管“straw”,那么示范给学生可以用以下策略进行意思的传达“Well,you know it is a thin and long tool, made of plastic mostly. When you order a drink, you can use it to suck a drink.”,在這里“well,you know”是语言策略,而非语言策略就是当你在用语言描述的同时要伴随动作说明,比如在刚刚描述过程中,当说到a thin and long tool时可以双手进行比划说明,当说到 suck 时,可以比划出“吸”的动作。
(三) 设备保障与评估方式
除了教师在教学上需要进行的改革,学校层面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改变。第一;重视语音教室硬件的维修和更新,这是保证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的前提,设备经常性的故障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还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体验感。第二;对英语视听说课程考试评估方式的改革,提倡教师在期末考试融入视、听和说三部分能力的测试,而不再是只有听力的测试。第三;开设沉浸式英语系列活动,例如沉浸式英语话剧表演,不仅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还能促进文化的学习,还能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五、结论
跨文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刻不容缓。虽然目前英语视听说教学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问题,诸如:教师重视听的能力而忽视了视和说能力的结合;重视语言知识教学而忽略了语言背后代表的文化知识等。因此,从教学的角度出发,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包括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给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策略能力,其中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策略能力。从学校层面出发更应该在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和评测手段方面加以监督。只有当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一致时,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Tricia Hed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韩媛媛.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大学教育,2020(06):20-23+27.
[3]齐品.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现状、需求和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2):142-144.
[4]许璇.外语教学中社会语言能力的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07):153-154.
[5]刘娅.社会语言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培养[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09):85-89.
作者简介:
古依柳(1993.08-)女,汉族,广东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商务英语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