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铁路外部沿线环境整治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由于铁路的特殊性,外部环境安全隐患存在整理难、问题复杂、体量大、成本大、效率低,易反复的特点。加强铁路外部安全环境质量,事关运输设备安全、社会大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为确保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筑牢铁路运营安全。文章从当前铁路外部环境安全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加强铁路外部环境整治的策略。
关键词:铁路;外部安全;环境治理
0 引言
在新时期下,中国铁路基于“一带一路”战略下高速发展,截止2020年底,我国铁路营业历程已经达到13.9万公里,高铁突破3.5万公里,超过高铁总量的三分之二,构建了“八纵八横”高铁网枢纽,“中国速度”、“中国高铁”逐渐成为中国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然而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当前铁路外部安全环境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铁路运输安全稳定。基于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存在铁路环境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实际提出治理措施,筑牢铁路运营安全。
1 铁路外部安全环境的治理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安全意识淡薄
受多种因素掣肘,当前有部分领导者将工作重心放置在运营方面,没有认识到外部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将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实处。还有的铁路部门管理人员对铁路“安全保护区”概念不清楚,忽视了存在的外部环境安全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相互推卸责任。此外部分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没有认真填写巡查检查记录本,没有及时处理安全隐患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环境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引起重视[1]。
1.2 轻质漂浮物建筑物整治难度大
铁路具有里程长、跨度大等特征,在沿线的安全隐患整治中建筑物、轻质飘浮物等问题屡见不鲜,成为安全环境改善的顽疾问题。特别是涉及到部分沿线居民利益,使问题治理难度不断增加[2]。一是遗留问题多,主要表现在铁路修建过程中,施工所留下的生产用房被沿线居民长期占用,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修缮,导致其成为危房而危及铁路安全。特别是距离铁路网络较近,一般在30 m~100 m之间,一旦受到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势必会造成严重后果。从管理的视角看,由于工程完工后缺乏清理和确权,导致这些危险因素无人管理;二是在铁路沿线需要加固处理的彩钢和网,需要资金支撑,由于没有缺乏政府的财政支持老百姓不愿意承担费用,制约了外部环境安全整治工作的開展。
1.3 安全隐患排查不够全面
铁路外部环境因素对运输安全影响显著,一旦上述安全风险管理失效,势必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甚至引发行车安全事故。但受制于历史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纵横交错,如铁路两侧建筑物、广告牌、大棚、农网线路,同时还包括取土挖沙、工程施工等,均可能对铁路线路安全带来影响,但在成百上千公里的线路维护上,涉及诸多地方管理机构,在责权上仍难以实现一一对应。
1.4 管控治理联动机制不健全
由于铁路运行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铁路外部环境管控治理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系统性的工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现阶段的铁路外部环境管控、整治方面,各个部门缺乏明确的分工,比如,综治护路部门、铁路运输企业、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铁路监管部门等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楚,无法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加之各个部门缺乏交流沟通,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自然外部环境安全问题治理质效不尽人意。从另一个维度来说,由于铁路外部环境安全执法力量不足,无法彻底整治外部环境安全隐患问题,容易出现死灰复燃的现象。
2 新时期加强铁路外部安全环境整治的策略
2.1 提高认知转变观念,主动作为尽职履责
铁路环境整治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保障确保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首先相关领导者,要打破墨守成规的思想,认识到铁路外部环境安全治理的重要性,统筹谋划、整理设计,抓基础,强基本,重基层,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其次,立足于实际,构建对现有外部环境安全管理方法进行完善,进一步明确环境安全管控和治理职责,根据相关工作流程开展工作;最后,定期加强对外部环境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促进安全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作为,同时还可以构建交流互动平台,为外部环境安全人员答疑解惑,夯实外部环境安全管控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2 分级分层进行管控,消除环境安全风险
分级管控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模式,主要是运用定量或定性统计的方式,对铁路沿线外部环境实施风险分析,及时理清潜在或者可能的风险因素,并依据风险因素的危害划分等级,依次由红、橙、黄、蓝4色表示其程度,红色为最高,蓝色为最低。以此为依据对风险因素进行顺序治理。分层管控的优势在于,能够结合基层站段、专业部门、集团公司等多层次管理模式,对外部环境安全问题进行明确,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责权及管控措施,从而通过分专业、分等级、分责任地实践,使各类风险问题被纳入管理范畴,实现管控工作的精细化、精准化目标。针对恶劣天气,比如,季节性大风所造成漂浮物或是塑料袋等刮入线路上等环境安全问题,管理人员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警示,依托大数据技术,研判识别安全风险因素,采取措施,在安全风险隐患形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2.3 加强全面隐患排查,落实清理整治方案
铁路沿线范围内的危险因素,应当作为优先解决的隐患问题,特别是在沿线100 m范围内易掉落和损坏的建筑物、广告牌、防尘网等,实施全区域、全覆盖、全要素的排查清理,并制定出具体的定期巡查机制,对潜在或者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针对相关的管理区域与责任划分,形成具体的治理整改规划,特别是注重对《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宣传,树立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另外,为深化管理责任与促进职能发挥,还应与主管单位或者个人,签订责任书,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运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手段,持续提升铁路安全管理效能,避免二次隐患因素的产生。
2.4 完善治理联动机制,落实各方主体责任
为做好铁路外部环境安全治理工作,首先,要立足于实际,通过定期召开协调会、发地方护路微信群等途径,加强与地方政府、铁路公安、铁路监管机构的交流沟通,设置联络协调渠道,构建联合治理和隐患治理协调机制,构建应急联动机制,将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或是危机铁路运输安全的外部环境安全隐患,纳入到地方政府整体应急管理体系中,以此促进现有应急预案的不断完善,为迅速响应、快速处理外部安全隐患奠定良好基础;再有,为落实各方主体责任,需结合“查、停、告、报、巡”的程序,规范处理外部环境安全隐患,一旦在定期排查和日常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要采取措施及时制止。铁路基层路段要积极履行告知义务,向违法个人或是单位发送违法行为“告知函”督促他们及时进行整改治理。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需根据相关规定及时上报。在消除安全隐患前,需采用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规避安全问题的发生。
3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扩建,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因素的影响,铁路外部环境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让铁路、旅客、列车的安全受到威胁。为保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我们要分析当前铁路外部环境安全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确保铁路、旅客、列车安全。
参考文献:
[1]国铁.铁路等部门联合开展普速铁路安全环境整治工作[J].广东交通,2020(3):45-46.
[2]王洪德.浅析高铁环境安全风险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2020(6):40-41.
关键词:铁路;外部安全;环境治理
0 引言
在新时期下,中国铁路基于“一带一路”战略下高速发展,截止2020年底,我国铁路营业历程已经达到13.9万公里,高铁突破3.5万公里,超过高铁总量的三分之二,构建了“八纵八横”高铁网枢纽,“中国速度”、“中国高铁”逐渐成为中国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然而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当前铁路外部安全环境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铁路运输安全稳定。基于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存在铁路环境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实际提出治理措施,筑牢铁路运营安全。
1 铁路外部安全环境的治理存在的问题
1.1 环境安全意识淡薄
受多种因素掣肘,当前有部分领导者将工作重心放置在运营方面,没有认识到外部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将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实处。还有的铁路部门管理人员对铁路“安全保护区”概念不清楚,忽视了存在的外部环境安全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相互推卸责任。此外部分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流于形式,没有认真填写巡查检查记录本,没有及时处理安全隐患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环境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引起重视[1]。
1.2 轻质漂浮物建筑物整治难度大
铁路具有里程长、跨度大等特征,在沿线的安全隐患整治中建筑物、轻质飘浮物等问题屡见不鲜,成为安全环境改善的顽疾问题。特别是涉及到部分沿线居民利益,使问题治理难度不断增加[2]。一是遗留问题多,主要表现在铁路修建过程中,施工所留下的生产用房被沿线居民长期占用,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修缮,导致其成为危房而危及铁路安全。特别是距离铁路网络较近,一般在30 m~100 m之间,一旦受到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势必会造成严重后果。从管理的视角看,由于工程完工后缺乏清理和确权,导致这些危险因素无人管理;二是在铁路沿线需要加固处理的彩钢和网,需要资金支撑,由于没有缺乏政府的财政支持老百姓不愿意承担费用,制约了外部环境安全整治工作的開展。
1.3 安全隐患排查不够全面
铁路外部环境因素对运输安全影响显著,一旦上述安全风险管理失效,势必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甚至引发行车安全事故。但受制于历史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纵横交错,如铁路两侧建筑物、广告牌、大棚、农网线路,同时还包括取土挖沙、工程施工等,均可能对铁路线路安全带来影响,但在成百上千公里的线路维护上,涉及诸多地方管理机构,在责权上仍难以实现一一对应。
1.4 管控治理联动机制不健全
由于铁路运行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铁路外部环境管控治理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系统性的工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现阶段的铁路外部环境管控、整治方面,各个部门缺乏明确的分工,比如,综治护路部门、铁路运输企业、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铁路监管部门等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楚,无法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加之各个部门缺乏交流沟通,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自然外部环境安全问题治理质效不尽人意。从另一个维度来说,由于铁路外部环境安全执法力量不足,无法彻底整治外部环境安全隐患问题,容易出现死灰复燃的现象。
2 新时期加强铁路外部安全环境整治的策略
2.1 提高认知转变观念,主动作为尽职履责
铁路环境整治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保障确保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首先相关领导者,要打破墨守成规的思想,认识到铁路外部环境安全治理的重要性,统筹谋划、整理设计,抓基础,强基本,重基层,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其次,立足于实际,构建对现有外部环境安全管理方法进行完善,进一步明确环境安全管控和治理职责,根据相关工作流程开展工作;最后,定期加强对外部环境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促进安全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作为,同时还可以构建交流互动平台,为外部环境安全人员答疑解惑,夯实外部环境安全管控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2 分级分层进行管控,消除环境安全风险
分级管控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模式,主要是运用定量或定性统计的方式,对铁路沿线外部环境实施风险分析,及时理清潜在或者可能的风险因素,并依据风险因素的危害划分等级,依次由红、橙、黄、蓝4色表示其程度,红色为最高,蓝色为最低。以此为依据对风险因素进行顺序治理。分层管控的优势在于,能够结合基层站段、专业部门、集团公司等多层次管理模式,对外部环境安全问题进行明确,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责权及管控措施,从而通过分专业、分等级、分责任地实践,使各类风险问题被纳入管理范畴,实现管控工作的精细化、精准化目标。针对恶劣天气,比如,季节性大风所造成漂浮物或是塑料袋等刮入线路上等环境安全问题,管理人员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警示,依托大数据技术,研判识别安全风险因素,采取措施,在安全风险隐患形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2.3 加强全面隐患排查,落实清理整治方案
铁路沿线范围内的危险因素,应当作为优先解决的隐患问题,特别是在沿线100 m范围内易掉落和损坏的建筑物、广告牌、防尘网等,实施全区域、全覆盖、全要素的排查清理,并制定出具体的定期巡查机制,对潜在或者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针对相关的管理区域与责任划分,形成具体的治理整改规划,特别是注重对《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宣传,树立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另外,为深化管理责任与促进职能发挥,还应与主管单位或者个人,签订责任书,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运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手段,持续提升铁路安全管理效能,避免二次隐患因素的产生。
2.4 完善治理联动机制,落实各方主体责任
为做好铁路外部环境安全治理工作,首先,要立足于实际,通过定期召开协调会、发地方护路微信群等途径,加强与地方政府、铁路公安、铁路监管机构的交流沟通,设置联络协调渠道,构建联合治理和隐患治理协调机制,构建应急联动机制,将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或是危机铁路运输安全的外部环境安全隐患,纳入到地方政府整体应急管理体系中,以此促进现有应急预案的不断完善,为迅速响应、快速处理外部安全隐患奠定良好基础;再有,为落实各方主体责任,需结合“查、停、告、报、巡”的程序,规范处理外部环境安全隐患,一旦在定期排查和日常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要采取措施及时制止。铁路基层路段要积极履行告知义务,向违法个人或是单位发送违法行为“告知函”督促他们及时进行整改治理。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需根据相关规定及时上报。在消除安全隐患前,需采用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规避安全问题的发生。
3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扩建,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因素的影响,铁路外部环境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让铁路、旅客、列车的安全受到威胁。为保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我们要分析当前铁路外部环境安全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确保铁路、旅客、列车安全。
参考文献:
[1]国铁.铁路等部门联合开展普速铁路安全环境整治工作[J].广东交通,2020(3):45-46.
[2]王洪德.浅析高铁环境安全风险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2020(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