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试验结果和调研分析,从建筑给水系统及热水系统的设计、防止建筑给水系统的二次污染、建筑中水回用、节水器具和计量设备的合理配置等相关环节,研究探讨了建筑节水应采取的技术对策。
关键词:建筑节水 水压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用水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城市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等,其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建筑中完成的。因此节约城市生活用水必须搞好建筑节水。 建筑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应制订有关节水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和宣传教育、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工作外,还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建筑节水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
1、防止给水系统超压出流造成的隐形水量浪费
超压出流是指给水配件前的静水压大于流出水头,其流量大于额定流量的现象。超出额定流量的那部分流量未产生正常的使用效益,是浪费的水量。由于这种水量浪费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认识,因此可称之为隐形水量浪费。
2、减少热水系统的无效冷水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功能的完善,建筑热水供应已逐渐成为建筑供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据调查,各种热水供应系统,大多存在着严重的水量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开启热水配水装置后,往往要放掉不少冷水后才能正常使用。这部分流失的冷水,未产生使用效益,可称为无效冷水,也即浪费的水量。无效冷水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从建筑热水系统的各个环节抓起,减少无效冷水的排放。
2.1新建建筑应选用支管或立管循环方式
目前我国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提出了三种热水循环方式:干管循环、立管循环、支管循环;同时,允许热水供应系统较小、使用要求不高的定时供应系统,如公共浴室等可不设循环管。
干管循环方式虽然回水系统的工程成本较低,但节水效果较差,且工程成本的回收期为12 .7年,比立管循环方式还长,所以无论从节水的角度还是从工程成本回收的角度看,干管循环方式均无优势。
2.2对现有无循环定时热水供应系统应限期改造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公共浴室采用的是无循环定时热水供应系统,每天洗澡前要排出大量无效冷水,这对水资源来说也是一种浪费。
由于无循环系统管线较简单,故改造工程投资少,收效快,较易施行。因此对现有无循环定时热水供应系统,应限期进行改造。
2.3 严格执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循环方式确定后,热水管网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及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无效冷水量的大小。如设计时,循环管道应采取同程布置的方式;在高层建筑中,冷、热水系统的分区应一致,各区水加热器、贮水罐的进水均应由同区的给水系统专管供应,以保证冷、热水压力相同等。
3防止二次污染造成的水量浪费
二次污染事故的发生,使得建筑给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造成用户用水困难。同时,受到污染的水将会被排放;对供水系统的清洗处理,也需耗费大量的自来水,这些都造成了水的严重浪费。因而防止建筑给水系统二次污染,对节约用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1在高层建筑给水中采用变频调速泵供水
水池、水泵、高位水箱加压供水方式是目前高层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供水方式。有研究表明,这种供水系统的水质指标合格率有所下降,其原因约有一半是水在加压输送和贮存过程中造成的
3.2新建建筑的生活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
目前绝大部分高层建筑的生活与消防贮水池合建,水池容积过大,生活用水储量一般不足总储量的20%,生活用水贮存时间过长,有时长达2~3天。特别是在夏季水温较高时,水箱中的水在贮存12小时后,余氯即为零,细菌快速繁殖此外合建水池在每月的消防试水时还会造成消防试水的排放浪费。
3.3严格执行设计规范中有关防止水质污染的规定
采用水池、水泵、水箱二次供水方式,虽然存在着二次污染问题,但也具有供水水量和水压较稳定可靠等优点。因而,完全淘汰这种供水方式是不可能的,应严格执行设计规范中有关水池(箱)材质选用、配管和构造设计及防止管道系统回流污染等规定,杜绝由于选材或设计、施工不当引起的水质污染。
3.4推广使用优质给水管材
由于镀锌钢管易受腐蚀,造成水质污染,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明确规定普通镀锌钢管不再用于生活给水管网。我国建设部等四部委也联合发布文件,要求自2000年6月1日起,在全国城镇新建住宅给水管道中,禁止使用冷镀锌钢管,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逐步限时禁止使用热镀锌钢管,推广应用新型管材。
4大力发展建筑中水设施 建筑中水设施是指民用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使用后的各种排水如生活排水、冷却水及雨水等经过适当处理后,回用于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作为杂用水的供水设施,包括水处理、集水、供水等设施。
4.1充分利用盥洗废水等优质杂排水
现有中水设施大多建于宾馆、高校,水源基本为浴室洗浴废水。对于一些规模不大的单位来说,洗浴废水量比较小,且排放时间过于集中,中水设施得不到稳定充足的水源。经调查和试验分析,我们认为盥洗废水具有水量大、使用时间较均匀、水质和处理效果相对较好等优点,应作为中水水源,加以充分利用。
4.2推广技术、管理、经济综合优化的新处理工艺
建筑中水处理技术不但要求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管理简单方便,还应在经济上具有一定优势。在北京等大城市,用地非常紧张,节省占地面积就意味着节省工程投资。因此应综合各种因素,推广技术、管理、投资、处理成本及占地等方面综合优化的新的中水处理工艺,如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
4.3尽快制定并实施新的回用水水质标准
目前建筑中水回用执行的是现行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该标准中总大肠菌群的要求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同,比发达国家的回用水标准及我国适用于游泳区的Ⅲ类水质标准还严格。这样就导致两个问题:一是许多现有中水工程根本达不到该标准;二是由于达标具有一定难度,限制了中水工程的推广和普及。因此希望尽快制定该指标的适宜限值,并尽快颁布实施,以降低中水工程的投资和处理成本。
4.4修改、完善、制定中水设施建设的有关行政规章和配套措施
为切实推进建筑中水设施的建设工作,建议在现有行政规章和措施的基础上再增加以下内容。
5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配水装置和卫生设备是水的最终使用单元,它们节水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节水工作的成效,因而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是实现建筑节水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5.1在不同场所推广使用不同类型的节水器具
在选择节水器具时,除要考察其节水性能外,还要考虑价格因素和使用对象。
5.2进一步开发多种形式的节水器具
6结语
建筑节水工作涉及到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各个环节,建筑节水各方面的措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必须把建筑节水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首先应从给水系统和热水系统的设计上限制超压出流和无效冷水量的产生;其次应防止建筑给水系统二次污染造成的水量浪费,并对已使用过的废水进行处理回用;同时还应合理配置节水器具和水表等硬件设施。只有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节水效益。
参考文献
1付婉霞刘剑琼王玉明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现状及防治对策,给水排水,2002
2(GBJ15-8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88
3冯翠敏付婉霞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循环方式与节水.中国给水排水2001
4傅金祥居住区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给水排水1998
关键词:建筑节水 水压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用水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城市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等,其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建筑中完成的。因此节约城市生活用水必须搞好建筑节水。 建筑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应制订有关节水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和宣传教育、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工作外,还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建筑节水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
1、防止给水系统超压出流造成的隐形水量浪费
超压出流是指给水配件前的静水压大于流出水头,其流量大于额定流量的现象。超出额定流量的那部分流量未产生正常的使用效益,是浪费的水量。由于这种水量浪费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认识,因此可称之为隐形水量浪费。
2、减少热水系统的无效冷水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功能的完善,建筑热水供应已逐渐成为建筑供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据调查,各种热水供应系统,大多存在着严重的水量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开启热水配水装置后,往往要放掉不少冷水后才能正常使用。这部分流失的冷水,未产生使用效益,可称为无效冷水,也即浪费的水量。无效冷水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从建筑热水系统的各个环节抓起,减少无效冷水的排放。
2.1新建建筑应选用支管或立管循环方式
目前我国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提出了三种热水循环方式:干管循环、立管循环、支管循环;同时,允许热水供应系统较小、使用要求不高的定时供应系统,如公共浴室等可不设循环管。
干管循环方式虽然回水系统的工程成本较低,但节水效果较差,且工程成本的回收期为12 .7年,比立管循环方式还长,所以无论从节水的角度还是从工程成本回收的角度看,干管循环方式均无优势。
2.2对现有无循环定时热水供应系统应限期改造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公共浴室采用的是无循环定时热水供应系统,每天洗澡前要排出大量无效冷水,这对水资源来说也是一种浪费。
由于无循环系统管线较简单,故改造工程投资少,收效快,较易施行。因此对现有无循环定时热水供应系统,应限期进行改造。
2.3 严格执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循环方式确定后,热水管网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及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无效冷水量的大小。如设计时,循环管道应采取同程布置的方式;在高层建筑中,冷、热水系统的分区应一致,各区水加热器、贮水罐的进水均应由同区的给水系统专管供应,以保证冷、热水压力相同等。
3防止二次污染造成的水量浪费
二次污染事故的发生,使得建筑给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造成用户用水困难。同时,受到污染的水将会被排放;对供水系统的清洗处理,也需耗费大量的自来水,这些都造成了水的严重浪费。因而防止建筑给水系统二次污染,对节约用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1在高层建筑给水中采用变频调速泵供水
水池、水泵、高位水箱加压供水方式是目前高层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供水方式。有研究表明,这种供水系统的水质指标合格率有所下降,其原因约有一半是水在加压输送和贮存过程中造成的
3.2新建建筑的生活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
目前绝大部分高层建筑的生活与消防贮水池合建,水池容积过大,生活用水储量一般不足总储量的20%,生活用水贮存时间过长,有时长达2~3天。特别是在夏季水温较高时,水箱中的水在贮存12小时后,余氯即为零,细菌快速繁殖此外合建水池在每月的消防试水时还会造成消防试水的排放浪费。
3.3严格执行设计规范中有关防止水质污染的规定
采用水池、水泵、水箱二次供水方式,虽然存在着二次污染问题,但也具有供水水量和水压较稳定可靠等优点。因而,完全淘汰这种供水方式是不可能的,应严格执行设计规范中有关水池(箱)材质选用、配管和构造设计及防止管道系统回流污染等规定,杜绝由于选材或设计、施工不当引起的水质污染。
3.4推广使用优质给水管材
由于镀锌钢管易受腐蚀,造成水质污染,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明确规定普通镀锌钢管不再用于生活给水管网。我国建设部等四部委也联合发布文件,要求自2000年6月1日起,在全国城镇新建住宅给水管道中,禁止使用冷镀锌钢管,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逐步限时禁止使用热镀锌钢管,推广应用新型管材。
4大力发展建筑中水设施 建筑中水设施是指民用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使用后的各种排水如生活排水、冷却水及雨水等经过适当处理后,回用于建筑物或建筑小区内,作为杂用水的供水设施,包括水处理、集水、供水等设施。
4.1充分利用盥洗废水等优质杂排水
现有中水设施大多建于宾馆、高校,水源基本为浴室洗浴废水。对于一些规模不大的单位来说,洗浴废水量比较小,且排放时间过于集中,中水设施得不到稳定充足的水源。经调查和试验分析,我们认为盥洗废水具有水量大、使用时间较均匀、水质和处理效果相对较好等优点,应作为中水水源,加以充分利用。
4.2推广技术、管理、经济综合优化的新处理工艺
建筑中水处理技术不但要求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管理简单方便,还应在经济上具有一定优势。在北京等大城市,用地非常紧张,节省占地面积就意味着节省工程投资。因此应综合各种因素,推广技术、管理、投资、处理成本及占地等方面综合优化的新的中水处理工艺,如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
4.3尽快制定并实施新的回用水水质标准
目前建筑中水回用执行的是现行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该标准中总大肠菌群的要求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同,比发达国家的回用水标准及我国适用于游泳区的Ⅲ类水质标准还严格。这样就导致两个问题:一是许多现有中水工程根本达不到该标准;二是由于达标具有一定难度,限制了中水工程的推广和普及。因此希望尽快制定该指标的适宜限值,并尽快颁布实施,以降低中水工程的投资和处理成本。
4.4修改、完善、制定中水设施建设的有关行政规章和配套措施
为切实推进建筑中水设施的建设工作,建议在现有行政规章和措施的基础上再增加以下内容。
5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配水装置和卫生设备是水的最终使用单元,它们节水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节水工作的成效,因而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是实现建筑节水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5.1在不同场所推广使用不同类型的节水器具
在选择节水器具时,除要考察其节水性能外,还要考虑价格因素和使用对象。
5.2进一步开发多种形式的节水器具
6结语
建筑节水工作涉及到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各个环节,建筑节水各方面的措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必须把建筑节水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首先应从给水系统和热水系统的设计上限制超压出流和无效冷水量的产生;其次应防止建筑给水系统二次污染造成的水量浪费,并对已使用过的废水进行处理回用;同时还应合理配置节水器具和水表等硬件设施。只有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节水效益。
参考文献
1付婉霞刘剑琼王玉明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现状及防治对策,给水排水,2002
2(GBJ15-8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88
3冯翠敏付婉霞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循环方式与节水.中国给水排水2001
4傅金祥居住区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给水排水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