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师教学的再创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再创造是新课标对高中物理老师新提出的要求,是各位教师提高专业技能的动力。但是,数据显示,物理老师的教学再创造现状却不容乐观。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是以老师,教案和书本为本位,然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以学生发展和开发学生为本。因此,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应该发生相应的转变。本文将从中学物理新课标的概念、方略和原则几个方面出发,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再创造。
  【关键词】高中物理 新课程 教学再创造 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171-01
  一、再创造的概念
  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教科书作为范本,只能单方面传递信息,并不具有交互作用。所以教师要把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和理念融入教学内容,进而转化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设计,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本人认为物理教学再创造就是教师对新课标进行解读,对各种版本教材的资源整合和建构,根据教师自身需要和学生的认知现状和需求,结合自己的教学资源、风格等因素,从而创造性地设计教案,最终实现课程新目标。
  二、教学再创造的原则
  (一)课标导航
  课程的标准是教学依据。不同教学内容与相应的“内容标准”相对应。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准。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首先要用课标导航,感悟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理念,性质,目标和相对应的“内容标准”,并将其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二)各版本教材优势互补
  教材是对《课标 》的再创造。教材是实施教学,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比《课标》更加生动具体,更有利于教学和课程目标的完整实现。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视角切入和内容选择。因此,教师在教学再创造过程中,应当充分地吸收各种版本教材的亮点,扬长避短,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三)教案设计的创造性
  新课程中物理教学要促进学生和教师双向发展,老师的教学再创造主要体现于教学设计。因此,教师教学再创造应当遵循教学设计方面的创造性原则。
  (四)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学习是一个可以引起学习主体身心变化的过程,是学生改造自身和构建知识的能动过程。物理教学也应当强调学生自身的主体位置,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人。使其通过自主地学习和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自身能力。因此,教学再创造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教师作为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不断的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以人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转变成教与学平等的状态。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的有效参与者,师生人格平等,使师生关系趋之和谐。
  课堂上面,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都应该相应的发生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要善于激发和捕捉学生学习的灵感和思维上的火花,协助学生反思和检视自我,挖掘学生的潜能,唤起他们成长的渴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协助学生搜集和运用学习资源,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活动。为学生们营造一种积极和谐的心理氛围,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感知和评价。例如:在如何认识磁场的概念这个问题上,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熟悉磁体间的相互作用,然后提出“根据磁现象和电现象的相似性,猜想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实现的?通过何种物质?”进而提问“通电导线周围是否存在该种物质?”顺势引导学生们联想奥斯特电流的实验来寻求答案,更深层次地理解和领悟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从而达到理想有效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的探寻性
  探究作为新课改中的一大亮点,新课程中物理教学应当注重科学地探究,注重过程,要给学生们更多探究机会,给学生找准探究切入点,使其不断地探究。使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猜想,推理,归纳,整理,分析和论证,在探究中创新。同时,还要保证探究性学习融入教学的各大环节。使其成为新课程中物理教学的标志性特征。因此,教师的再创造要遵循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原则。《物理课标》旨在通过体验性,过程性目标以及对教学,教材,评价等方方面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独立思考探索,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得新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弗赖登塔尔以为人类的知识分为两大类:程序性知识和思辨性知识。物理这门学科是对生活中各现象与经验的总结,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辨性知识比较适合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例如,在研究导体电阻定量关系和影响因素时,就可以让学生置身试验活动中,让学生去思考和理解,去应用自身具备的知识进行分析问题。但是,常见的几种磁场磁感线分布问题,是根据真实磁场虚拟得来,所以不适宜探究式学习,学生就可以运用接受式方式,进行知识的识记,练习,理解乃至灵活运用。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程序性知识一旦到达一定量就会内化飞跃到方法学知识,即所谓的思辨性知识。同时,程序性知识又能积极提升学习物理的质量和效率。由此可见,这两种学习方式可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相互促进,互相补充优化和完善。
  三、教学再创造的方略
  教師在再创造过程中,第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从而设计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并结合自身风格,在教学关键环节上进行再创造。《高中物理课程课标》中提出,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包括思维上的参与和行动的参与。不仅要有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还应当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只有这样,才会有利于开展合理有序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大集体的智慧。让学生不但学会,还要会学。
  四、结语
  新课程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学习物理的合作者和组织者,物理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理性的思维能力。但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能支撑消化全部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把物理知识背后理性的思考激发,要把物理文化的价值点穿,帮助学生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这正是新课程的目的,也应该是我们一线物理教师为之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刘志敏.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师教学的再创造初探[J].物理教师,2010,31(6):1-3,7.
  [2] 顾建新.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物理教学探讨,2008,26(11):27-30.
  [3] 王淑萍.浅谈新课程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C,2012,(10):114-115.
  [4] 沈锋.新课程视域下物理课堂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显化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19):6-9.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related protein-1,IGFBP-rP1)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ronst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中表达的变化及抗IGFBP-rP1抗体对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产生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 大鼠肝星状细
心肌纤维化是多种心脏病的共同病理基础。目前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分别促进和抑制心肌纤维化,其共同的下游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介导两者正负调控心肌
右心室在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儿童各种心脏疾病时右心室功能失调及其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日益受到关注.但由于右心室缺乏轴对称性以及解剖形态的复杂性影响了其心腔容量、面积等的测定,故对右心室功能的研究并不深入.目前评价右心室功能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有创、元创两种.任何有创的导管检查均可能发生并发症;最近Tei指数、多普勒组织成像、三维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核素心血管造影等无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是新近发展的一项技术,是超声技术领域内的新突破,它能够快速实时地显示心脏三维空间结构、能够对心脏指标进行三维空间上的准确定量。现就实时三维超声心
King的达标理[1,2]描述了护患之间藉由相互影响而达成最终目标的过程,并在这过程中发现护患互动的本质.这个理论说明护理活动需要重视过程和结果,需要拥有如何促进过程及结
目的 分析评价膳食结构和体力活动对上海市青少年肥胖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上海市大、中学生共819名,通过食物频率问卷及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定量评价膳食结构和体力活动对青少年肥胖情况的影响.结果 18岁以下的男性青少年是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能量消耗每升高1 Met-min(每分钟代谢当量),其发生肥胖的危险性是原先的0.999倍.结论 合理
目的 探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细菌耐药的影响.方法 以大肝杆菌致肝硬化合并SBP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患者与未使用组的细菌培养和耐药情况的差异.结果 预防性使用后,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抗菌能力明显减弱、不敏感抗生素数量增加、大肠杆菌耐药菌株增加.结论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致病菌耐药性增加,临床不提倡。
目的 探讨无痛性纤维支气管镜及肺功能检查在原发性气管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对气管原发性肿瘤30例患者行无痛性纤维支气管镜及肺功能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肺功能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瘤体位于气管上段5例,中段16例,下段9例;气管1/3阻塞者17例,气管2/3阻塞者11例,气管几乎完全阻塞者2例;按流速一容量曲线图形对气管肿瘤分型并分为3组:胸外可变型12例为A组,胸
肝再生磷酸酶-3(PRL-3)是最新发现的与肿瘤转移相关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PTP),较多证据表明,PRL-3在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等表达明显升高,其表达异常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抗肿瘤浸润和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