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技蹦床运动现状及水平分析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16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技蹦床历来以“稳、美、飘、高、难”著称,极具观赏性,有着不容忽视的运动价值。本文概括分析了我国竞技蹦床运动的发展历程。并结合目前国际竞技蹦床的大体态势,概括并研究了我国竞技蹦床运动的现状与水平,为我国今后蹦床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竞技蹦床发展态势与我国蹦床队队员现状分析
  1.1 世界历年竞技女子蹦床运动发展的新态势
  自国际蹦床联合会组织成立至今,细数世界历年国际赛事,不难明显发现,竞技女子蹦床运动项目国际比赛的发展基调逐年回转倾向于:(1)成套蹦跳动作比赛难度与数值稳步增加;(2)跳跳空翻向多周期的方向稳步发展;(3)成套动作的基本技术数量规格与动作质量不断稳步提高;(4)十分重视参赛运动员自身个性化动作创意。
  1.2 我国竞技蹦床发展态势
  2002年12月我国竞技蹦床国家队于天津正式成立,随后该项目所有运动员都投入到了紧张的集训中。我国蹦床队成立之初,世界级竞技蹦床运动比赛已经开展了三十余年。但我国竞技蹦床自起步以来,发展态势喜人。在2004年悉尼奥运会上,首次拿下了女子蹦床个人赛铜牌,打破了我国在竞技蹦床项目上“零奖牌”的记录。随后在2006年度的世界排球锦标赛上,一举成功斩获了中国女子排球团体赛两枚金牌。2007年来在蹦床双人世界超级锦标赛中,中国国家蹦床队先后包揽了其在男女蹦床团体赛中的冠军以及其在男子蹦床个人赛中的冠、亚军与以及女子蹦床个人赛的冠亚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蹦床队依旧不负众望,拿下了男、女蹦床个人赛两项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蹦床队也取得了女子个人赛亚、季军的成绩。纵观我国十余年竞技蹦床项目的发展趋势,不難看出,蹦床竞技项目已成为了我国在各大国际赛事中的新金牌增长点。
  1.3 我国蹦床队队员现状分析
  我国蹦床队队员都经历了各种级别赛事的洗礼,他们的技术非常成熟。在我国开展竞技蹦床运动项目之前,大部分现役竞技蹦床队员都从事跳水、技巧和体操等专项的训练,不同的训练方式使得他们在编排动作及设定难度的选择上有这着各自独特的见解。进入国家队的运动员都有着非常优异的国内体育比赛成绩,都是顶级的比赛选手。但竞技蹦床比赛项目的比赛特点是十个动作为一整套,整个比赛具有非常大的未性,成败往往就在一瞬之间,竞技蹦床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只要有一个动作失误,就等于失败。所以目前我国的竞技蹦床队更需要一系列关于如何克服心理障碍方面的辅导,以及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
  2 有效发展中国竞技蹦床运动的措施
  2.1 把握项目特点。找到制胜规律
  准确把握竞技蹦床项目的自身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以此为前提,进行科学化的竞技蹦床训练。随着竞技蹦床竞赛项目规则的完善。训练过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单单遵循训练规则进行训练已不能满足竞技蹦床项目的需求,这就需要有关部门高度结合我国该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运动员本身的状态制定我国特定的项目评分规则,这样不仅能保持蹦床项目原有的特点,也形成了我国自身独特的竞赛技术风格。
  2.2加强动作难度储备
  动作难度是评定一名竞技蹦床运动员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加强动作难度储备是保证运动员摘金夺银的关键所在,也是竞技蹦床比赛中施展难度战术的保障。竞技蹦床运动员掌握的难度系数越大、动作越多,在比赛中发挥的空间就越大,在比赛中就会更具有竞争力。这就要求竞技蹦床项目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坚持不懈、不断超越自我,逐渐提升从单个动作到成套动作的难度系数。做好动作难度储备工作。
  2.3 成套训练要以“稳”为前提
  遵循以“稳”为前提的训练方式,要重视规定动作的训练,打牢根基。在确保难度和完成质量的基础上,追求成套动作的完整性与难度系数。要做到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开展训练。真正做到稳、美、飘、难、高。要保证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状态,步步为营,稳中求胜才是上策。
  2.4 加强技术创新。学习先进训练方法
  追求难度的发展与技术的创新是项目活力的来源,这也是现如今竞技蹦床运动发展的风向标。在训练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结合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在其具有较高动作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并提高其技术创新意识。此外,随着对竞技蹦床项目规则认识的不断深入,各竞技蹦床项目强国都形成各自的训练方法。我国应注重向蹦床项目强国学习,引进其先进的训练技术方法,取其精华并加以融合。使我国竞技蹦床项目的运动员能更好、更快地加强自身能力。
  3 结束语
  世界竞技蹦床目的竞赛水平不断提高难度不断增大,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近年来,竞技蹦床项目的基本格局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除了欧洲一些国家仍然称雄外,中国竞技蹦床项目异军突起,成为我国一个新的金牌增长点。但我国竞技蹦床项目的运动员在稳定性、动作质量、难度水平与高度等方面还需继续提高。相信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国竞技蹦床项目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其他文献
赛艇属于水上周期性运动项目,耳熟能详的牛津、剑桥大学赛艇对抗赛有100多年的历史,比赛时泰晤士河两岸的观众达到30多万人。我国赛艇运动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才慢慢兴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少年体育活动热情的高涨,喜欢赛艇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水上运动项目的发展。青少年正值生长发育敏感期,亦是人体有氧能力和力量素质发展敏感窗口期,实施科学训练非常重要。  在2000m水上航道进行
期刊
进入21世纪新时代,中国飞速发展,体育运动在世界上也享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中国羽毛球运动在世界上一直保持着高水准。1982年中国羽毛球队首次参加汤姆斯杯就勇夺冠军,从此奠定在世界羽坛上的霸主地位,并数次夺得了世界级大赛冠军,为世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见,我国非常重视羽毛球运动项目的发展。羽毛球是受欢迎程度非常高的隔网运动,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为此,对此我们对羽毛球训练方式方
期刊
对于任何运动项目而言,体能训练都是基础当中的基础。传统的训练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对运动训练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而美国在20世纪末的时候,开始将运动康复和物理治疗引入体育训练,然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进而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功能性训练。自2006年之后,功能性训练便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重视,羽毛球运动当中的价值逐步体现出来。羽毛球运动具有运动,快速灵活、多变性的特点使之成为了集耐力、爆发力、稳定性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身体素质的提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体操作为我国国家运动行业的领军者,为中国赢得了无数的荣耀,像刘璇,杨威,杨云等人,都是家喻户晓的体操冠军。在历届奥运会上,许多中国参赛选手作出了许多极高难度的动作,这些动作被世界所禁止,因为难度系数太大,而中国选手之所以能完美地呈現这些动作,就离不开日常的力量训练。在体操训练、比赛和表演中,对于运动员的速度和柔韧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通过近
期刊
1 运动训练实践活动中要注重个体差距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是有差异性的,故而要合理制定运动训练目标、计划和方法。在制定运动训练目标的时候,要结合运动训练对象的基本情况并充分考虑其基本要求,来制定适宜性、可操作性的运动训练目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普遍高于普通群众,这就要求教练员或者运动员自身在制定运动训练目标的时候要对运动训练的诸多因素要有更高的要求,以期达到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要求。在安排运动训练计划的
期刊
在学校运动会、体育教学、体育考核中,中长跑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运动,也是学生不愿接受的体育运动,无论高中体育教学如何改革和发展,中长跑运动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中长跑上,制定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中长跑成绩。  1 高中生长跑现状分析  在高中体育考试中,中长跑是重要项目之一,因此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但是在具體中长跑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学生对中长跑缺乏兴趣。很多学生对
期刊
1 对于力量区域的定义  人地区指的是各种关节的力量,形成一个整体,中间的核心肌肉的身体,范围,背部和腹部骨盆,一般来说,核心肌肉是俗称腹部,背部肌肉,核心肌肉组织主要负责稳定功能,占很大一部分的肌肉的身体,作为一个最重要的肌肉群。核心力量是指人体的中间力量,可保持人体的平衡,所以,大多数情况保持平衡,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传力链,它可以传输上、下肢的力量。这种力是平衡身体的推力,在动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
期刊
下肢力量训练方式多种多样,游泳所处环境在水中,下肢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身体稳定性和推进力,找到适合游泳运动员的下肢力量练习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1 游泳中下肢功能的体现  1.1 出发技术中的蹬离台过程  出发技术是游泳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脚离台瞬间的水平速度是由运动员脚蹬出发台的作用力产生的,这种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的大小与水平方向产生的加速度成正比(f=ma)。在游泳出
期刊
1 平衡能力的分类  平衡能力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静态平衡能力,以及动态平衡能力。其中,静态是指人在静止的时候可以让身体重心一直围绕平衡点转动,实现自我意识的控制,而动态平衡则指的是人在运动状态下可让自身重心和身体状态保持相对静止不动。不其他种类的体育运动不一样的是,射击运动不仅需要运动员数量掌握相关技巧,在保持射击准确性的同时还要具备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才能让射击动作更加的连贯、完美。通过训练让平
期刊
在进行男子自由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好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的分配比例,在训练过程中应当尽量将无氧能力的训练提高建立在有氧能力的训练提高基础之上,然而在当前的很多训练过程中,经常出现有氧训练与无氧能力训练比例协调的失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相关人员对于两个训练之间关系认识的不足。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在安排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的过程中注意比例,让运动员在比赛之前能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