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烟花特别多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z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记住了。那些扑朔迷离的光影世界,烟花般闪烁,却没有烟花那么寂寞——因为有影、有声、有情、有你、有我,就有一种叫经典的东西……
  
  “艳”“搞”“新”“狂”
  文/沙子
  
  2006年的中国电影重磅开启,精彩落幕,其间走马灯似的大片、小作,不断出现的电影现象,以及充斥耳畔的明星八卦,都让这一年的影坛显得热闹异常。然而当一切的喧嚣随着新年的钟声而去的时候,冷静思索,发现06年的银幕也为我们留下了斑斑亮点。
  
  艳
  她们艳光四射
  
  中国电影向来不缺乏色彩,往小了说有张艺谋的红色、陈凯歌的黄色;往大了说有第四代的青色、第五代的灰色、新生代的彩色。然而无论哪个导演,身处哪个时期,有一种颜色永远以她的神秘和深邃发出诱人的艳光,那就是女性电影人独具的女性光影。
  


  
  做戏
  06年一批女性导演纷纷推出新作,其中既有早已成名的第五代导演宁瀛、彭小莲,也有香港新电影的代表许鞍华,还有新生代导演徐静蕾和马俪文。她们的集中亮相展示了目前中青年女导演的创作风貌。女性导演是否是定性女性电影的必要条件,尚可商榷,但是女性导演拍摄女性电影的独特优势却是不言而喻的。
  《无穷动》就是宁瀛多年生活体验后的艺术结晶。如果说92年的《找乐》是宁瀛用一群老弱男子的颓势反击男性中心社会,那么《无穷动》就以四个女性跳动的情欲脉搏深深触摸当代女性的情感深处。影片里围绕性欲话题喋喋不休的讨论,啃食鸡爪时唇舌的特写,暧昧的拥抱,一切的一切都让人觉得太过私密而难以接受。而宁瀛正是要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大声喊出长期默而不闻的女性声音。
  许鞍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一如既往的关注下层小人物的生活,在后现代的名目下,呈现了一个中年女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彭小莲以《上海伦巴》完成了她的上海三部曲,影片巧妙地套用了上世纪40年代《乌鸦与麻雀》的拍摄故事,戏里戏外切换自然、流畅,在电影形式上颇有创新。
  徐静蕾则延续自我的体会和感触,继《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后,又在《梦想照进现实》里,抒写了自己——一个女演员的对工作、生活的思考。
  同是新锐导演的马俪文在《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之后,继续自己的亲情路线,《我们俩》将老少两代人相濡以沫的故事娓娓道来。
  
  演戏
  06年出现频率较多的女演员名字:巩俐、章子怡、周迅、范冰冰、李冰冰、徐静蕾、舒淇……其中的代表无疑是闪耀国际的两颗巨星——巩俐、章子怡。巩、章二人确有很多可比之处,同是谋女郎,同在海外取得佳绩,似乎也带有几分PK的色彩。这一年两人都在好莱坞电影里担当主角。章子怡在《艺伎回忆录》中细腻、婉约的表演是值得称道的,这也为她赢得了当年金球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而巩俐在《迈阿密风云》里扮演的古巴女人,却给人生硬之感。虽然迈克尔·曼努力捕捉巩俐风情万种的回眸一笑,但是整体的人物形象就如她的古巴英语一样让人难以恭维。回到国内,有趣的是,两人扮演的都是皇后。章子怡力图在《夜宴》里表现一个煎熬在情欲和权力之间的女人,表演多少有些用力,给人造作之嫌;反观《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巩俐,以自己的成熟塑造了情非得已、压抑苦闷的皇后。表面的镇定自若、大气雍容和内在的矛盾、挣扎表现得恰到好处。
  
  


  搞
  大片孕育了恶搞?
  
  所谓大片总是摆脱不了毁誉参半、极具谈资的命运。“大片”这个概念在《英雄》之后就深深地植入了中国电影界。巨额的资金,豪华的明星阵容和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就一个电影悖论:一方面是观众不停的叫骂声,一方面是节节攀高的电影票房;一方面是“再也不为国产大片买单”的誓言,一方面是影城里的人头攒动。不管怎么说,大片在岁末年初为国产电影增添数十亿票房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话题。
  此外,还有另一类大片似乎更深得人心。《伤城》里梁朝伟的独白和字幕总让人想起王家卫的电影。而《墨攻》与其说是墨家革离的胜利,倒不如说是一个现代人到战国时代玩的一场游戏。投资三千万的《云水谣》应该是近年国产大片中难得一见的好作品。影片中优雅的长镜头,缜密的情节发展,徐若瑄、李冰冰、秦汉等的精彩表现,都十分值得玩味。
  ……在宴席散后和铺满菊花的银幕背后,06的大片又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话题——
  
  改编
  对于莎翁名剧《哈姆雷特》,《夜宴》的改编是全面而无情的。莎士比亚苦心塑造的经典戏剧形象——忧郁、苦闷的王子,在戏里沦为二号角色。真正的主角成了在情欲与权力之间摇摆的皇后和狠心、痴情的皇叔。如果加重皇后和皇叔的戏份是考虑到章子怡和葛优的影响力及演技尚可理解,那么为了突出皇叔而把他改写成一个阴险狠毒的痴情汉,让葛优和章子怡肉麻地大玩“叔嫂恋”,除了引起我们的窥视欲,就实在是乏善可陈。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改动还属于创作自由,但不中不洋的、破坏气氛的台词就真是让人难以接受了。编剧既想保留莎剧台词诗化的特色,又不得不顾及影片的时代背景,结果就弄出了这么一个四不像的东西。尤其是人物大段的独白,诗意得忘记了电影的特性是行动,而非语言。
  在忠实于原作方面,《满城尽带黄金甲》无疑做得更好。不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故事情节,以至于戏剧中沉郁、闷热的感觉也通过皇宫里一遍遍的报更和狭长的空间表现出来。同是表现压抑,张艺谋用金碧辉煌达到了冯小刚只能用黑沉猩红所能达到的地步。戏里虽然增加了元杰一角,但由于他的性格单一,在推动剧情的同时并没有破坏原作的风貌。整部戏多方调动中国元素,大胆使用特技效果,大气磅礴,让我们知道了3亿多元钱究竟是如何花掉的。
  
  恶搞
  自《无极》引起一个馒头的血案之后,恶搞就是一个在大片之后屡见不鲜的电影现象。继《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又出现了《鸟龙山》、《春运帝国》等一批恶搞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刚刚上映又有了《满城尽是加班族》。如果说最初的恶搞是出于对大片的失望,兼有娱乐、搞笑的性质。那么逐渐成势的恶搞,就更多地寄托了普通大众参与影像制作的企望。从这个角度来看,恶搞就像DV一样是民间的电影活动。对此大片导演们是否应该更加宽容。
  
  新
  新生代导演的执著
  
  继续边缘
  在大片的强势之下,新生代导演的小制作也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贾樟柯、王超、娄烨等纷纷推出新作。新生代电影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统一的风貌,它们是极具个性的创作。尽管存在风格的不同,却大多在题材和艺术表现上具有一定的先锋色彩。表现边缘人是新生代电影里一个常见的主题。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王超的《江城夏日》、娄烨的《颐和园》是这一主题在06年的重奏。
  
  《三峡好人》讲述的是寻找爱情的故事。寻找爱人的人费尽艰辛终于找到对方后,等来的结局却不尽然是团圆。影片延续了贾樟柯关注现实生活的纪录态度。伴随着寻找的过程,为我们真实展现了城市边缘人的情感生活,而故事发生地三峡大坝,也以其特有的现实意义,凸现了影片的真实性。从《小武》到《世界》,直至《三峡好人》,贾樟柯对边缘的关注从外在生活的边缘形态逐渐深入到边缘人的内心情感,随之而来的是在艺术表现上对情节的注重。当然《三峡好人》让普通观众津津乐道的更直接的原因是,它赢得了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大奖。这是大陆电影第三次获得金狮奖,也是新生代导演第一次获得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中国电影向来就有浓郁的电影节情结,一次次的获奖不知振奋了多少人的观影热情。且不论西方电影节评奖背后的冷战思维和国内大众对电影节的认识偏差,电影节的光环确实帮这些小成本影片打开了一条营销之路,也让贾樟柯面对《黄金甲》敢于说出“中国电影不能只有大片”的壮语。
  《江城夏日》是王超继《安阳婴儿》之后的又一力作。蛰伏几年,王超对边缘人的冷峻表现没有改变。只不过这次的故事由破落的中原到了现代都市武汉。然而繁华都市,并不是导演的兴趣所在,大楼阴影下小人物的哀与乐、去与留才是所他关心的。相比《安阳婴儿》的晦涩、阴暗,江城的夏日要更加光明和温和。这种改变也使得《江城夏日》在获得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奖后,顺利在国内上映。当然也有坚持自我的,娄烨的《颐和园》就因为在表现边缘人物时过于极端,而触礁搁浅。
  


  
  折射主流
  对主流生活的表现也是新生代导演的一种选择。路学长的《租期》、刘杰的《马背上的法庭》就是这样的作品。《租期》讲述的是一个三陪女郎被乡村纯朴、自然的亲情感化的故事。迷途羔羊被拯救,这是一个主流的故事内核,而租用三陪女郎冒充女朋友的故事构架又具有一定的新意。路学长就这样将实验性和主流性结合在了一起。而刘杰的《马背上的法庭》则更具主旋律电影的特点。该片塑造的不辞辛苦,一心为民的基层检察官,以其生活的原汁原味丰富了主旋律电影里人民公仆这一形象。而该片所展现的中国山村的风貌也为它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大奖。新锐女导演马俪文的作品《我们俩》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正面展现。通过老、少两代人的相知表现了人间真情的可贵。朴素的电影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内涵,为她赢得了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的殊荣。
  
  “新人”谭家明
  还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导演谭家明的影片《父子》。谭家明并不是新导演,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活跃在香港新电影的实践中。但是进入90年代,谭导一直没有创作。《父子》是他17年后的再次尝试。从这个角度,不妨把复出的谭家明看成是一个新人。《父子》一改当下香港电影火爆、热闹有余,含蓄不足的缺点,静静地讲述那一段发生在夏天里的童年往事,展现没有家庭关怀的孩子的无奈。影片朴实无华,含蓄隽永,深有侯孝贤电影的风貌。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但缺少了其中父子相依的情感,影片结尾儿子咬掉父亲耳朵的举动让人痛心而震惊。
  
  


  狂
  中国电影“疯”了?
  
  如果问什么是06年中国电影最大的惊喜,那就必定是《疯狂的石头》(以下简称《石头》)所带来的疯狂体验。
  长期以来,中国观众更多的是从欧美和港台地区的喜剧片里寻求超级娱乐,而《石头》的出现多少改变了这一状况。该片围绕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展现敌、我双方,三个利益集团之间碰撞出的喜剧火花。不同于周星驰的无厘头,《石头》里除了有“别摸我”之类的俏皮台词,更多的笑料还是来自于情节的发展,而不是没有来头的夸张的肢体动作和语言,因此更显真实。同时不像周星驰电影只图一时之乐的爆笑,影片在让我们大笑的同时也让我们深深思索。当男主角将真翡翠带在女朋友的脖子上,满怀歉意地说“是假的”的时候,我们的笑是辛酸的。此外,《石头》也不同于冯小刚以往的都市喜剧那样过于琢磨台词的凝练,显得更加洒脱和自然;也不像冯片那样讲究含蓄的幽默,让我们真正的大笑。加之从现实生活中广泛取材,不论是大学生用微波炉虐待动物还是骗子用易拉罐骗钱都进入影片中。这些素材在丰富喜剧性的同时也突出了影片的当下性。而多种电影语言的使用也使得该片极具现代感。这所有的一切让中国观众不得不疯狂。三百万的投资为刘老板换来了千万的票房。《石头》就这样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宝石”,成为06年中国电影一个独特的存在,一个以小博大的经典例子。
  
  《鸡犬不宁》被冠以“第二块疯狂的石头”。虽然同是表现普通百姓生活的喜剧,但是相较于《石头》,此片要更具生活的常态。影片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豫剧团里几个演员另谋发展的生活中发现喜剧因素。全片朴实自然,喜剧的体现并不像《石头》那样浓烈,而是一种淡淡的流露,有时甚至带有一丝无奈和哀伤。王宏伟的出现让人惊喜,那种玩世不恭的神情和小偷的身份,活像是小武从山西跑到了河南,而他的出现也标示了影片的平民色彩。
  
  《大电影之数百亿》是06年最后一部恶搞喜剧了。影片编剧宁财神继续了他在《武林外传》里拼贴、戏仿的套路,将20多部经典电影的经典情节重新演绎,在戏仿中制造笑料。而黄渤、郭芙蓉姚晨、曾志伟的卖力演出无疑也是一大亮点。加之该片导演是惯常制作恐怖片的阿甘,由他执导的喜剧片也让人好奇许多。
  
  06年还有一些“非专职电影导演”的作品。张国立导演了《第601个电话》,让小超女周笔畅在电影圈着实火了一把。甄子丹导演了《龙虎门》,进一步稳定了他作为新一代动作接班人的地位。陈逸飞的《理发师》,既有成功的喜悦,亦有人们对逝去生命的惋惜。
  2006年中国电影在运作上也颇有成绩:除了做好国内的发行外,也积极地走出去,在国际电影节上可以频频看到中国电影的身影。
  
  我看电影,我快乐!
  文/Amor雪莲
  
  一直认为电影在娱乐圈里处于“神”的地位。作为“第七艺术”,对于我这样的观影者,影像确实好比缓解疼痛的“阿斯匹林”。不管是炒作,还是低调,电影始终是娱乐,始终是为观众服务。所以,闭上嘴巴,看电影吧。2006年的中国电影,精彩的片段,你能记得有多少?
  
  合作愉快
  代表影片:《墨攻》《伤城》《夜宴》《黄金甲》《玉战士》
  娱乐无国界,电影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区域合作、国际合作,合拍使得电影在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饱满。
  
  《墨攻》一片让我感慨颇多,华仔依然没有让我们失望,比之他的歌曲,本人其实更喜欢看他演戏,整个画面的深沉因为有了范冰冰的出现不再呆板。导演张之亮是拍文艺片出身,应该是有些情调所在的。整个故事的编排也没有让人觉得单调,是比《夜宴》、《无极》有点哲学的,或者说浅显的,戏剧矛盾冲突也比较“像”电影。
  我不知道是不是现代人崇尚简单、返朴归真的生活态度影响了电影人,他们的作品越来越多的加入电脑特技制作代替烦杂的人工,故事情节也让你在观看之后恍然大悟——如此三秒种的事情居然能拍成这样的大片。所谓这样的片子如《夜宴》、《黄金甲》,个人认为,《夜宴》因为有了周迅的表演显得些许耐看,小小青女凸显的银幕魅力是为数不多的优秀演员才能办到的。发哥将演艺重心移到了内地,这让我们兴奋不已。《黄金甲》尽管明星阵容豪华,却依然让我觉得老谋子是在交作业而已。看到最后,我不懂为什么要截取这一历史片断,导演是为了什么,演员又是为了什么……
  《伤城》让我很期待,很重要的原因是那两个亿万女性垂慕的男人主角——梁朝伟和金城武。当然还要看看内地才女老徐的表现。看完之后,并不觉得像评论所说的跟《无间道》类似,只是同样具有悬疑,可是这种悬疑从一开始就被导演刻意给出了答案,反而是影片中的爱情线更让人记忆深刻,更让人猜测,这更是一种内心的探视,当然还有绝望。
  《玉战士》乃是中芬合作。张静初再次扮演古代女性,内地首部中芬合拍电影,融合了芬兰异域的神秘和中国古城的悠然质感。文化差异让很多人觉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可是并不是看不懂的片子就是烂片,《玉战士》没有轰动,可是并没有因此而掩盖其值得一看的本身。
  
  快乐崇拜
  代表影片:《我要成名》《疯狂的石头》《宝贝计划》《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不管怎样,喜剧片总是拥有最大的观众群,因为,快乐,是每个人所追求的。
  
  《我要成名》是偶像喜剧类型,这个片子真的很有现实意义,尽管结局还是各有所得,人在娱乐圈,就是“我要成名”,没有几个人是星爷《喜剧之王》的那份心态:其实,我是个演员。刘青云似乎从来没有大红大紫,但是他的表演依然是值得信赖的,虽然接了太多商业片,但是偶像喜剧、小幽默之类的片子,有了他还是会轻松很多。
  《疯狂的石头》无疑是个平民巨片,连续看了几遍,确实是个很好的创意和片子。整个基调不高,表演也很朴实,所有的都是中国式的不经意的笑料。这让我想起了《举起手来》。看完之后特别爽朗。相信不用我多说,大家一定都看过了。
  《宝贝计划》乃是大哥的作品,果然没有辜负观众的期待,除了《疯狂的石头》,这应该是第二部带给大家无限快感的影片了。小主角宝贝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在大人物们打斗的时候,还在悬空的篮子里呵呵直笑。天真的童趣是每个成年人向往却已经永远失去的,或许正是由于我们向往,珍惜,怀念,我们才会对每个孩子都那么抱以关切的目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陈小春等等主演的《打雀英雄传》,归为喜剧贺岁,其实对于香港的这类影片,我向来是不屑于观赏的,总觉得商业气息太浓,甚至那些所谓的笑点也让我觉得面部肌肉僵硬,实在笑不出来。当然也有我周围的朋友能够看此类影片而哈哈大笑。类似片子不乏影后张柏芝的《购物狂》等等。
  
  而恶搞呢,自然还是被说了很多遍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胡戈也因此不再是默默无闻的老百姓。
  “这绝对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警钟。在陈凯歌之后的导演哪怕遇到恶搞事件,也没有他那样愤怒。当时,他站在大师的位置坦述自己的心声。在他看来,这种对他作品的亵渎难以饶恕。但是,他忘了,这个时代早已天翻地覆”。是啊,如今新人辈出,彰现个性,由不得你导演说了算。而这个小小的波澜,却是迎合了对大片、烂片持反感意味的观众,加剧了对导演行业的考验程度。
  
  


  心动新作
  代表影片:《三峡好人》《云水谣》《东京审判》
  既是心动之作,也是新颖之作。不得不承认,无论什么时候,总有一些人在大环境下依然那么执著,保持着自我清醒的头脑和性格。
  
  《三峡好人》让我倍感亲切,不仅因为我自己是三峡人,其实心动之处还是归于它的立意和自然。不过对于它与《黄金甲》的所谓PK,与贾樟柯的言论,从某些程度上造成的一种现象却是我不怎么喜欢的现象。电影本身是成功的,因为大部分时间,它足够自然。在中国,你只要做到自然,就已经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能力了,因为那已经包含了很多现实的黑色的悲凉的甚至是超现实的东西。
  因为中国的现实,就是最大的超现实。
  看完后,似乎有很多可说的,但好像又没什么必要说。就像你身边发生的那些事情,一开始你很有兴趣很有热情很有悲愤或者怜爱,久而久之,你还是习惯了沉默。
  《云水谣》被我拉入此列,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了,这个年头,文艺片少的可怜,我们不得不谅解导演需要考虑的商业因素,我自己是偏爱文艺片的。由上世纪40年代两个台湾年轻人的邂逅开始,整个电影是基于浪漫古典的。唯美的画面和不时出现的动人细节让人由衷的钦佩导演的匠心。伟大的爱情,两代人的追忆。同样的故事在《霸王别姬》里我看到的是大时代下人性的解剖与恢弘,在《玻璃之城》里看到的是对时光流逝,缘分无常的精确把握。《云水谣》,仅仅是三个人而已。这三人背后特殊的年代并没有在人物身上有太大的烙印,除了大量带有浓郁时代感的物件细节外,整个电影变成了一部在浓郁的异域风光下上演的可以安插在任何时代的干净的爱情戏。
  《东京审判》是导演高群书的首部电影,也是第一次由中国导演以几乎全外语的形式拍摄的国际题材。看完之后是很激愤的,很多人都是这种心情吧。重要的是新颖之处在于演员名单,朱孝天、林熙蕾、曾志伟……这些似乎是现代偶像、黑社会片子里面的主角人物,一个个被导演搬上了60年代的大银幕。反响也是大家没有预料的好。
  
  电影现象
  
  大片与票房
  对于大片的印象,开始于《卧虎藏龙》,好像那个时候开始了国际化的膨胀,而固定的影子就是巩俐、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周迅等等。我们不来看这个趋势是否被歪化了,仅仅就是因为近年来的泛滥之作,观众似乎对大片抱着复杂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惯性的排斥,可是另一方面还是配合着导演演员们的期望,创造着票房新高。
  2006内地票房数据显示:《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霍元甲》分别为前三,似乎有些失望,但是比起他们的“大”制作,以及号召力,勉强可以让人平静接受。可惜的是,《疯狂的石头》仅列第九。
  而港台榜似乎有些微妙,《霍元甲》《宝贝计划》《墨攻》占领前三。香港电影擅长的黑社会系列也是榜上有名,还有周笔畅参演的《春天花花同学会》,虽然我自始至终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创意和内容。
  由此不难看出,大导演大制作为什么会是一种风潮。仅此标题,实在不愿意多说,现在太多电影人或者看电影的人在评说这个票房、大片和叫好之间的关系了。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起,近年来,这么些大导演大制作的片子里,我记得最清晰的一部片子却是几年前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这可能是一个讽刺吧。
  
  炒作与博客
  “06年,电影和大师被拉下神坛,不再权威。电影圈也因网络的发展和影人的自觉,不再风平浪静。这些事件,是因利益还是因正义?”这是某娱乐回顾的话语,这样说来,现在的娱乐正在演变,而掌握其方向正是我们这些与电影有着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人、团体。就像歌手出片一样,每当影片即将播映或者正在播映之时,就会有各种传闻风起云涌、此起彼伏。既满足了某些大众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也满足了很多明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虚荣目的。
  无论是明星还是导演,还是普通人,现在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就是博客了。博客已经由最开始的个人表达平台转变为了团体表达平台,比如某个影片的博客。在这里,不仅是广告的天地,也是电影人直接获取观众评价的地方,当然,对于那些大放厥词的骂声也是头先领教。所以,博客也成为了很多炒作的最好平台,他们可以自己操作,自己把握,只是需要在无法控制的时候,发表一篇“致亲爱的影迷们:”,就可以圆满结局。
  
  结
  回首2006年,中国电影在票房和艺术之间继续寻求着自己的平衡点,似乎达到了某些共赢,但是还不够,大众的胃口年年在变,除了保持影片的个性,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创新。我们不希望仅仅几个大制作的片子就占据了整个电影市场,套用一句充满诗意的话:神啊!让好电影来的更猛烈些吧……[责编/布丁]
其他文献
十大要素之六:将前景物体置入风景照片中    在我们拍摄远景物体的同时,最好能够把近距离的物体包括在图片中(比方说图片的四角)。这样可以突出图片的距离感,增加图片的深度。      十大要素之七:寻找合适的光源    光对于胶片(CCD)的曝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完美的光源能够使你的照片看起来富有色彩、有深度并且美化你所拍摄的物体。强烈的阳光只是众多光源中的一种,对于拍摄人物来说,多云阴沉的天气
期刊
2007年2月3日,郭富城亲临西安,对于第一次触摸到古城城墙的他来说,这是个有点不寻常的日子,而对于亲眼目睹天王风采的我就更加不寻常了。  14点,亨吉利世界名表中心西安豪门店,金色耀眼,人来人往,郭富城帅气夺目的巨幅广告画吸引着所有来宾的视线。14点40分,郭富城在距离我3米之外的台上风度翩翩地展示浪琴表贝雅系列。黑色西装、粉红色毛衣、亮粉色领带,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他独有的艺坛“舞王”的身姿,将
期刊
电影画刊:城城,你好!很开心接受《电影画刊》的采访。(Hi!)首先还是聊一聊《父子》吧。(是。)你在《父子》里面塑造了一个歇斯底里、脾气非常暴躁的“恶棍”父亲,观看的时候真的是让人又恨又怜,为什么会把自己“变丑”来演绎这样一个角色?或者说这个角色最吸引你最感动你的地方是什么?  郭富城:从2003年开始,自己定下一个方向,因为这个时间里面,40岁左右这个阶段,男人,我觉得是一个蛮成熟的人了,而且在
期刊
航运新闻》是以前从来也未听说过的一部电影,但是偶然从央视六套看到后,就给吸引住了。期间,因为一些家务事,漏看了几小段。后来,为了完整地看一遍,曾在网上商店、街头音像店狂找碟片,可惜,统统没有。可见,卖家们并不看重这部影片。可是,对我而言,它却是一部难得的好片子,至今想起来,心里都觉得感动和温暖。虽然看过它,已经有两年多了。  影片开始时,是一个十来岁的白人男孩Quoyle在海边学游泳,他学得很吃力
期刊
台上的刘仪伟依然“情不自禁”地展示他的幽默诙谐、天马行空的活跃思维和丰富的肢体语言,还时不时冒出一句西安话。  刘仪伟:相信在座的每一位男人都有这样的渴望,都希望能够遇到这样的事情,但是,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艳遇。那怎么办呢?就只有幻想。我的方便之处就是我还能够把我的幻想写下来,然后让徐峥去实现一下。  主持人:为什么你自己不去试?  刘仪伟:我先让徐峥实践一下,看看陶虹的反映,如果陶虹反映较
期刊
导演:许鞍华  编剧:李樯  演员:周润发 斯琴高娃 赵薇  史可 卢燕 方青卓  类型:剧情/爱情/喜剧  上映:2007年3月    剧情    姨妈原本是东北人,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姨妈与丈夫离异,女儿受到了很大的心灵创伤,性格变得很叛逆,总认为是父母对不起自己才过着很贫穷的生活。为了能给女儿创造向往中的生活,姨妈带女儿去上海投奔亲戚。在上海生活的过程中,姨妈督促女儿学过美容、厨艺,甚至裁剪,
期刊
虽然香港新生代导演郑宝瑞之前拍过不少电影,可他真正受到大众关注还是那部完全商业制作的《古宅心慌慌》,因为启用了当红女星Twins,再加之恐怖诡异的风格和情节上的悬念,使得这部影片获得了不俗票房。之后的《怪物》还是走明星路线,然而无论是在悬念的设置还是在人物的塑造上,都更加成熟完整。逐渐体现出其对于恐怖惊悚题材不一般的驾驭能力。  不能不说,《狗咬狗》是郑宝瑞化蛹为蝶的一部作品。由一位善拍恐怖片的导
期刊
导演:曹建南  编剧:张江南  主演:吴镇宇 杨芷菲  张兆辉 叶璇  类型:惊悚  上映:2007年3月8日   身为著名雕塑艺术家罗琛儿子的罗飞(吴镇宇),行为反叛,与父训背道而驰,致使他的童年备受脾气暴戾的严父虐待,除遭责骂与体罚外,还经常被禁锢在衣柜内,黑暗的童年使长大后的罗飞变得古怪。  罗飞背弃了父业,选择了魔术与挑战极限的表演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在一次死亡表演之中,罗飞被童年梦魇所震
期刊
对于很多热爱摇滚乐的人来说,姜昕绝对是他们心目中另类的我行我素的原创女歌手。而在见到她之前,我对她的了解少得可怜:一个已经玩儿了十年摇滚的女人,不是很年轻了,却依然“花开不败”;被称为“女许巍”;那首《潘多拉》;还有曾经的她和窦唯的爱情。仅此而已。  见到她的那晚,让我开始为自己的无知羞耻。不是所有的明星都戴着墨镜,穿着名牌华丽服装,扬着高傲的头,说着说了很多遍应对媒体的套话。她看起来就和那些走在
期刊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Michael Apted  编剧:斯蒂芬·奈特Steven Knight  主演:艾恩·格拉法德 Ioan Gruffudd  卢夫斯·塞维尔 Rufus Sewell   阿尔伯特·芬尼 Albert Finney  迈克尔·刚本 Michael Gambon  地区:英国/美国  类型:惊悚/剧情  1797年,近34岁的基督教信徒、反对黑奴运动的鼓动者威廉·威伯福斯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