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文不仅是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手段,而且是发展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能够集中反映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位置。
关键词:小学;快乐;作文;研究
一、 课题的提出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文不仅是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手段,而且是发展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能够集中反映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位置。
二、 课题的界定
“快乐”:一种幸福而满意的积极生命体验,一种最大多数个体心向往之的美好境界。“快乐”既是对学生习作体验、学习状态、生存状态的真诚关注,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追求。
“快乐作文”的含义是指渗透着“快乐教育”的作文教学,它是运用直观、激励、艺术、操作、情感等刺激手段,创设和引导学生进入富有动态的、探究的、兴趣的、快乐的写作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进而进行情感迁移,吸引稳定学生注意,使学生全身心地通过对事物观察,形成表象,并对表象进行思维的整理加工,产生一定的认识,进行由“物”到“意”,再由“意”到“文”的双重转化,把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語,在愉悦的心境中去学习写作、抒发表达,提高学生个性规范的言语表达能力,获得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快乐作文”教学的心理机制主要表现为情感效应,在外部多元、直观等方面刺激下,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点,进而引起情感上的欢悦、唤醒、鼓舞、充实或悲哀等。“快乐作文”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快乐作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作文。广义的快乐作文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达到阅其文知其心,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这才是快乐作文的真实目的和深层意义所在。
三、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
1.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2.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3. 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四、 课题研究目标
1. 通过课题研究,营造宽松习作氛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文,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 通过课题研究,解决小学生怕作文、不会作文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并享受习作的快乐,使习作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情感和生活的需要。
3. 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周边事物的兴趣,观察事物,拓宽视野,积累快乐写作的素材。
4. 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构建以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作文教学的一套新型模式。
五、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1. 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 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3. 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
4. 研究如何评价学生习作,营造激励竞争氛围。
六、 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
1. 调查法
本课题实施后,我们将采用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教学理念等进行深入调查;对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写作的积极主动性、作文的水平等长期跟踪调查,并建立健全资料袋。
2. 经验总结法
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总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文章。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3. 行动研究法
教师要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和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随时注意积累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资料,对自己或他人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观察与分析,通过分析提出可能解决方案,以及这些方案在自己或他人后续教学中实施的情况等。
4. 文献法
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研究对象
4~6年级学生。
第一,精心打造快乐的作文课堂。
第二,课题研究给学校带来的全方位发展。
1. 校园作文特色日益凸现。
2. 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速。
3. 学生习作水平大幅提高。
第三,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1. 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习作兴趣的确高涨了很多,但学生习作效率并没有完全成正比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速度和长度进步了,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还差强人意。
2.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浓了,习作量也跟着上去了,但作为批阅习作的老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了不少。如何使教学作文的老师同样快乐起来,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袁浩,宁益民.解开儿童作文的奥秘[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陈大权.加强习作规划,促进课程建设[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1(2).
[4]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小学;快乐;作文;研究
一、 课题的提出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文不仅是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手段,而且是发展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能够集中反映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重要位置。
二、 课题的界定
“快乐”:一种幸福而满意的积极生命体验,一种最大多数个体心向往之的美好境界。“快乐”既是对学生习作体验、学习状态、生存状态的真诚关注,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追求。
“快乐作文”的含义是指渗透着“快乐教育”的作文教学,它是运用直观、激励、艺术、操作、情感等刺激手段,创设和引导学生进入富有动态的、探究的、兴趣的、快乐的写作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进而进行情感迁移,吸引稳定学生注意,使学生全身心地通过对事物观察,形成表象,并对表象进行思维的整理加工,产生一定的认识,进行由“物”到“意”,再由“意”到“文”的双重转化,把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語,在愉悦的心境中去学习写作、抒发表达,提高学生个性规范的言语表达能力,获得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快乐作文”教学的心理机制主要表现为情感效应,在外部多元、直观等方面刺激下,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点,进而引起情感上的欢悦、唤醒、鼓舞、充实或悲哀等。“快乐作文”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快乐作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作文。广义的快乐作文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达到阅其文知其心,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这才是快乐作文的真实目的和深层意义所在。
三、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
1.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2.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3. 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四、 课题研究目标
1. 通过课题研究,营造宽松习作氛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文,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 通过课题研究,解决小学生怕作文、不会作文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并享受习作的快乐,使习作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情感和生活的需要。
3. 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周边事物的兴趣,观察事物,拓宽视野,积累快乐写作的素材。
4. 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构建以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作文教学的一套新型模式。
五、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1. 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 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3. 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
4. 研究如何评价学生习作,营造激励竞争氛围。
六、 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
1. 调查法
本课题实施后,我们将采用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教学理念等进行深入调查;对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写作的积极主动性、作文的水平等长期跟踪调查,并建立健全资料袋。
2. 经验总结法
结合课题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总结自己的一些做法、体会,并撰写总结文章。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3. 行动研究法
教师要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和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随时注意积累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学生成长进步的案例资料,对自己或他人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观察与分析,通过分析提出可能解决方案,以及这些方案在自己或他人后续教学中实施的情况等。
4. 文献法
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研究对象
4~6年级学生。
第一,精心打造快乐的作文课堂。
第二,课题研究给学校带来的全方位发展。
1. 校园作文特色日益凸现。
2. 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速。
3. 学生习作水平大幅提高。
第三,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1. 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习作兴趣的确高涨了很多,但学生习作效率并没有完全成正比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速度和长度进步了,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还差强人意。
2.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浓了,习作量也跟着上去了,但作为批阅习作的老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了不少。如何使教学作文的老师同样快乐起来,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袁浩,宁益民.解开儿童作文的奥秘[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陈大权.加强习作规划,促进课程建设[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1(2).
[4]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