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经微量泵注入替加氟与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观察

来源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314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经微量泵注入替加氟与静脉滴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06/2016-12经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确诊为头颈癌的46例患者和直肠癌的2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微量泵入组(n=38)和静脉滴注组(n=31).比较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每位患者均完成3~8个周期,微量泵入组共完成233个周期,静脉滴注组共完成189个周期.两组患者根据周期统计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微量泵入组及静脉滴注组分别为81.5%和7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泵入组及静脉滴注组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5%<55.0%、36.1%<50.3%、33.5%<48.7%、31.3%<41.3%及18.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泵入组及静脉滴注组非血液系统中口腔黏膜损害、周围静脉炎、手足综合征及指甲病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41.8%、3.4%<16.4%、6.9%<50.6%及4.8%<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非血液系统其他胃肠道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氟微量泵入能减轻腹泻、骨髓抑制及口腔黏膜炎的发生,不良反应较静脉滴注组轻.
其他文献
通过对数字电视监控系统前端设备结构的分析,结合实际需求利用ASI切换器对重要信号进行备份保障。从前端机房入手有效地解决了当数字电视信号中断时,快速确定故障环节并切换
利用^1HNMR、^13C NMR、H,H-COSY和H,C-COSY核磁共振技术,对化合物(4S)-4-苄基-3-(2’(E)-丁烯酰基)-2-噁唑烷酮进行了分析,所得数据与其结构相吻合,进一步说明了化合物分子内氢键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