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中光诱导产生岩藻黄质自由基正离子的动力学机制

来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h0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研究了岩藻黄质(Fuc)在氯仿和甲醇溶液中光诱导生成自由基正离子(Fuc·+)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2种不同溶剂中Fuc·+产生机制的差异.采用光谱电化学方法结合纳秒时间分辨吸收光谱技术,通过比较直接光激发和三重态敏化2种不同方式诱导生成Fuc·+的动力学过程发现,在氯仿溶液中Fuc·+主要源于Fuc的单重激发态(S2),在甲醇溶液中则主要源于Fuc的三重激发态(T1).
其他文献
以分散聚合法制备低交联度三聚氰胺甲醛(MF)微球,研究了pH和反应时间等对MF微球粒径、表面电位和溶解性的影响.以MF微球为模板,采用层层自组装法交替吸附聚谷氨酸(PGA)和壳聚糖(CS
利用带活性羟基的N-取代3,4-富勒烯吡咯烷作为引发刹,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富勒烯未端封端聚己内酯,通过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FTIR)和基质
用飞秒Ti∶sapphire激光研究了3个树枝分子1,2,4,5-四(4-N,N-二苯氨基苯乙烯基)苯(TPAB)、1,2,4,5-四[4-N,N-二(4-溴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苯(TPAB-Br)和1,2,4,5-四{4-{N,N-双{4-{4-[5-(4
制备了基于聚3-甲基噻吩(P3MeT)和聚苯胺(PANI)的两种结构(侧面结构和垂直结构)固态导电聚合物多色电致变色器件(ECD).采用电化学现场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侧面结构固态ECD的电致变
采用模板法制备了具有贯通孔道网络结构的大孔Al2O3催化材料.为确保模板材料的体积分数低于74%时Al2O3孔道的贯通,设计并实现了模板聚苯乙烯(PS)微球先胶凝再与催化材料Al2O3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