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糖陶小吉

来源 :爱你·阳光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青青,我们顺路,一起走吧!”
  “你和郑浩是什么关系,他为什么管你叫妹妹?”
  “今天数学试卷上的附加题你是怎么做出来的?全班就你一个人做对了,真是太厉害了!喂,沉默不是金,快跟我说说话啊!”
  陶小吉跟着木青青,像块牛皮糖似的,扯都扯不掉。
  木青青今天有些烦躁,她不想搭理陶小吉,但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拒绝。爸爸说,要和同学友好相处;妈妈说,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自从木青青和陶小吉成了同桌,木青青几乎每天都在接受陶小吉的“摧残”。在木青青的世界里,从来没有一个人像陶小吉那么爱说话,她可以从早上一直说到晚上,连上课时间都不放过,还频繁地给木青青递小纸条。而今天,因为陶小吉的捣乱,木青青受到连累,被老师批评了几句。想她堂堂一个尖子生,老师们的“宠徒”,什么时候被批评过?如今因为陶小吉而受了委屈,木青青的脸色阴沉沉的,别提多难看了。然而,始作俑者陶小吉天生榆木腦袋,反应慢了十二拍,完全没有看出木青青的不快,还在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
  “陶小吉,我想静静。”木青青有气无力地说。“静静是谁?”陶小吉天然萌,“是陈雅静吗?还是俞静淑?”木青青看着陶小吉,哭笑不得地说:“陶小吉,你还能再呆一些吗?”“呃……”陶小吉有点茫然,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你是不是嫌我烦啊?”木青青心想:原来你也有自知之明啊!但她只是笑笑,没有把伤人的话说出口。
  在十字路口和陶小吉分开之后,木青青独自走在路上,暗暗做了一个决定:明天去跟班主任老师说说,她不想再跟陶小吉做同桌了。
  不知道是因为情绪还是因为天气,当天晚上,木青青觉得脑袋晕乎乎的,脸颊也烫了起来。她拿出温度计量了一下,39℃,她发烧了!
  “小病毒,大威力,难以抵抗。”木青青嘀咕道,找出感冒药吃了,就昏昏沉沉地睡了。
  第二天早上,妈妈给班主任打电话,为木青青请了一天假。木青青测了一下,体温还是很高,于是心甘情愿地被妈妈拖去医院看医生、打点滴。
  “妈,今天的课很多,我的作业怎么办?”木青青问。她想到请假之后必须补足作业,内心是崩溃的。“我等会儿问问看。”妈妈说着,又嘱咐木青青别忧心学习,好好闭目养神。养着养着,木青青就睡着了。
  等木青青醒过来,点滴恰好打完。
  妈妈说:“我本来还想着等下抽空去学校帮你拿作业,老师说陶小吉自告奋勇帮你把作业带来了,顺便给你讲讲上课的内容。”
  “陶小吉?”木青青听到这个名字,不屑地说,“陶小吉一向都不好好听讲的,她能记住老师讲了些什么吗?”
  “你这么小瞧她?”妈妈诧异地问,“她是你的同桌吧?”
  “嗯。”木青青点头,继续数落陶小吉,“她呀,成绩不上不下,每次都是卡在中等线,从来没有例外。她特别喜欢说话,我每天听她说话听得耳朵都快生出茧子来了。”
  妈妈听着,没搭话。
  木青青说:“我原本打算今天跟老师说换座位的事,没想到生病了,哎……”
  妈妈沉默了一会儿,说:“学校的事情你自己决定。不过,妈妈想跟你说几句话。”
  “嗯?”木青青不明白,妈妈要说什么呀?
  “陶小吉真的满身缺点,没有优点吗?”妈妈说,“她热心主动地帮你领作业,这是善良的一种表现。”
  木青青眨眨眼睛,继续听着。
  “她爱说话,是因为口才好。这一点你承认吧?”妈妈见木青青没有反驳,继续说,“你平常不爱说话,妈妈倒是觉得,你应该跟她学一学。当然,上课要好好听讲,聊天的话题可以放在课后,或者放学后。”
  木青青撇撇嘴,心想:妈妈怎么帮着陶小吉啊!她小声地道:“她就像一块牛皮糖。”
  “那是热情。”妈妈说,“你呢,就缺热情。青青,每个人身上都有发光点,你应该尝试着去发现,去欣赏。”
  “哦。”木青青点点头。
  傍晚,木青青家的门铃响起来,是陶小吉。陶小吉不仅带来了木青青的作业本,还给她带来了两个红苹果。
  “知道你爱吃苹果,给你买了两个。”陶小吉解释,“我用零花钱买的。”
  木青青的心情突然间有些复杂,她知道陶小吉的零花钱并不多,买了两个大苹果,估计她要损失好几个她喜欢的梅干菜烧饼。
  “谢谢。”木青青道谢,脸色微红。
  “还没退烧吗?”陶小吉关切地问,“你赶紧去躺着吧。”
  “没事,已经好了。”木青青说。
  “这是你的作业。”陶小吉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递给木青青。然后,她用了半个小时把各科老师讲的重点内容跟木青青复述了一遍。
  木青青有些惊讶,因为陶小吉的思路清晰,不仅把老师讲的内容听清楚了,还弄懂了。陶小吉合上书本,见木青青打量着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是不是讲得很糟糕?你如果没听懂,明天问一下老师吧。”
  木青青摇摇头,真诚地说:“你讲得很好。”
  得到木青青的认可,陶小吉笑得特别开心。她叽里呱啦讲了这一天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直到夜色渐渐浓郁,才余兴未尽地告辞。
  “明天见!”木青青把陶小吉送到门口。
  “明天见!”陶小吉说。
  木青青突然张开手臂,拥抱了陶小吉。陶小吉猝不及防地被抱了个满怀,顿时有些诧异,但马上又高高兴兴地回抱了木青青。
  木青青心想:之前所说的换座位的想法还是打消了吧,因为陶小吉真的很好,尽管她像牛皮糖一样,但也是一块甜甜的牛皮糖。她想和这块牛皮糖交朋友,携手共同走过一段美丽年华。
其他文献
有人说曹操是英雄,我不赞成;有人说曹操是枭雄,我亦不赞成。我认为,曹操是奸雄。  曹操的“奸”可不是一般的奸。从“挟天子以令诸侯”来讲,他就奸诈得厉害了。他并不急着抢皇帝的宝座,他知道,汉献帝的处境相当尴尬,如果他直接把汉献帝赶下台,自己顶上去,那么自己就会代替那倒霉的皇帝——汉献帝成为箭靶子,成为朝中文武大臣的众矢之的。这样一来,自己就成了皇帝的替罪羔羊!  假如,曹操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直
期刊
我华夏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有多少事物經不住岁月的侵蚀,在历史长河中消失殆尽;又有多少事经过岁月的雕琢,在星空映耀下显现光芒。  漫游诗词  她独坐窗边,蹙起秀眉,伤春的心绪萦绕不去,那纤纤玉手抬起又放下,只得轻叹:“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战火纷飞,物是人非。信步走在园中,只见菊花堆砌,都已憔悴不堪,仰头望向愁月,轻吟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独驻高亭,浅酌半杯。“举
期刊
亲爱的时光:  你好!  你如白驹过隙一般,在不知不觉中讓我成为一名对未来充满美好期望的初中生。回望过去,当年那个充满稚气、贪玩的小学生,一转眼已经变成一个为实现梦想而与时间较量的少年。  谢谢你,宝贵的时光,你激励着我进步。  在学习的时候,我会争分夺秒地抓住你,绝不让你的每一分、每一秒从指缝间溜走。在课堂的那点时间里,我紧跟老师的步伐,不漏掉每一个知识点,尽一个学生的职责——认真听讲。在体育课
期刊
在那温润的雨中,在那古朴的巷中;于这温暖的光里,于这恬适的舟里。我与江南相逢。我赠江南一抹笑,江南予我一份暖。  我与江南相逢在这春雨中。  伸出手轻触雨,雨跳到我的掌心,很轻盈,也有点凉。江南的雨是那样的柔软清凉。我不了解春雨的脾气,可我知道她总是在没有人感知的夜里悄然而至,偷偷地唤醒众生,轻轻地滋润万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总是那样惹人喜爱。  雨中的小巷是
期刊
《堂吉诃德》对我而言,是小时候看过有印象但是后来发现根本没有看懂的一部小说。大约是在读小学的时候,我知道有堂吉诃德这么个人,出现在那最经典的场景—— 战风车中。但当时我也只是把他当成一篇课文的主人公而已,真正了解他还是在上了初中以后。  自命为骑士,骑着一匹瘦马,带着一个侍从,追不会成真的梦,走无人敢行的路。这是我对堂吉诃德最简单且直白的描述。我对他是又喜又怜。我喜他立志要做游侠骑士,但他不是做着
期刊
“拖拉斯基”这个词是源于一套名叫《胡小闹日记》的书,书中人们“亲切”地称呼不仅马虎而且拖拉的人为“马虎·拖拉斯基”,简称“拖拉斯基”,而我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员。  “拖拉斯基”成员特点之一:口头禅是“马上”。无论你叫他干什么,都只能听到仿佛要“斗破苍穹”的两个字:马上!他们的人影却总是不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拖拉斯基”成员特点之二:万事在明天解决。我想引用《明日歌》里的“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来
期刊
“还等她吗?时间那么紧,更何况我还要洗头呢。”小乔颇为纠结。  上完最后一节的大课间活动课,作为学生的我们要么立马回到食堂匆匆吃个饭,要么飞快地跑上宿舍洗澡、洗头兼洗晾衣服。先吃饭还是先洗澡,得看个人选择。  这些事情学校要求在一个小时内干完。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都是足够充裕的,之所以那么赶,是因为上初三后,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地压缩时间来学习。  往常都是小乔、小于和我一起三人行,我们还未曾试过三
期刊
初见  步入初中要重新分班,开学第一天,班主任把雀跃的我们按照高矮分配好座位。我分配到的同桌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大胖子,他的眼镜像啤酒瓶瓶底一样厚。他的个性不算活泼,但对人也不冷淡,他虽然是个胖子,做事却很麻利。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我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课间休息时,我和同桌闲聊后大吃一惊:他竟然是年级第一名。  反目  我的同桌很快在老师的推荐和同学们的选举下成了我们班的班长,我感觉他变得严厉起来
期刊
那时候我还住在鄉下,跟着外祖父生活在一个叫格尔勒的小镇上。外祖父的工作是替人清理农场里的杂草。那时候我还小,大概只有六七岁吧,外祖父工作的时候,我就跟在他身后,感觉无聊时,我就在农场里四处走走。事实上,大部分的时光我都是无聊的。  但很快我就找到了乐趣。我发现了一只小狗,它蜷缩在一堆草垛下,两只乌溜溜的小眼睛警惕地注视着周围。它的身子很小,四肢很细,如果不是身上覆盖着毛,我甚至能数清楚它的骨头。我
期刊
毕业前,我與几个室友吃“散伙饭”,聊得兴起,大家想到了一个话题:彼此说说对方在这几年里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当时轮到了老四说我。我美滋滋的,在心里猜测他会表扬我什么:也许是我那次帮他打水?还是我在台上的哪一次“高光时刻”?  没承想,他脱口而出的却是一桩不痛不痒的小事:“大哥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特别安静,尤其是在咱们睡觉的时候,但凡看见谁上了床铺,他所有的动作立马静音,跟做贼似的。”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