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革新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模式,为志愿服务事业开辟了新的道路,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使志愿服务更加规范化、精准化、多元化,是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志愿服务;建议
当前,很多组织部门在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上做出了积极探索实践,国内已有众多不同级别多种类型的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各个平台由于时间、地域、属性、载体、受体等的不同,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不足,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比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志愿服务平台以及查阅关于“互联网+”志愿服务相关文献、资讯等资料,可以看出,目前其发展现状普遍存在几个问题:第一,网站设计以信息传递为主,供需沟通障碍互动性不强;第二,志愿服务专业针对性不突出,未能实现量变与质变的同步提高;第三,不重视评价机制,服务反馈与数据分析缺乏。
总体来看,目前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互联网技术在志愿服务领域应用深度还不够高,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特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后续的发展中,需要继续加强互联网技术与志愿服务事业深度融合,盘活潜在的志愿服务资源,实现横向与纵深发展相统一,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使“互联网+”志愿服务日趋科学化、合理化。因此,根据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一、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打造志愿服务O2O模式
信息系统功能落后是目前制约“互联网+”志愿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设先进的现代化服务平台是依托互联网开展志愿服务的根本保障和技术支撑。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引进先进互联网技术诸如大数据理念、区块链技术等,加速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功能升级,增强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信息系统升级能够连接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需求者三者之间的交互沟通,改变以往志愿者与志愿服务需求者之间的互通过度依赖志愿服务组织的问题,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可以直接与志愿服务需求者进行互动,极大简化服务流程,实现供需平衡。运用服务行业O2O模式思维,打造线上线下交互式服务模式,志愿服务需求者直接进行线下需求-线上发布-线上预约-线下使用,而志愿者则可以直接通过系统与服务对象取得联系,定制针对性高、专业性强的服务内容,将单一群体性的服务分散化、碎片化,能够有效促进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达到线上线下融合,方便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升志愿服务的实际效果。
二、建设网上志愿服务培训体系,增强志愿服务专业化
目前各个类别的志愿服务网络平台上志愿服务项目众多,志愿服务团体及志愿者数量也不断增多,志愿服务类别也覆盖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都未建立有效的志愿者专业评估制度和专业培训制度,很多志愿者在选择志愿服务时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实际开展志愿活动中就会出现志愿服务效率不高、专业性不强的问题,造成志愿者成就感较低,影响志愿者长久坚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志愿者培训一直受到重视,但是由于线下培训中遇到经费不足、场地条件受限、志愿者难以集中等情况时,培训也很难取得成效。因此,针对性的分类建设网上志愿服务培训内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网上志愿者服务培训体系要与志愿服务类别同步,能够覆盖到志愿活动涉及到的各个领域,依托互联网发布培训课程,志愿者可以随时随地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职业属性等选择学习培训课程,同时也要设置对应的考核机制,并通过相应领域的权威机构进行认定,对完成培训内容学习并通过考核的志愿者授予资格证书。在前期的实施阶段,可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志愿者积极参加培训,不断增强志愿者的专業性和积极性,促进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
三、健全“评价-反馈”机制,重视数据分析
志愿服务是奉献精神的体现和诠释,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表现形式,是不求回报的个人付出行为,按照其属性来讲也是一种服务行为,在实际操作存在着服务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要更好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志愿可持续发展,就要对志愿服务进行评价,对志愿服务活动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其内在规律和发展特性,总结出好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推广,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以更好的指导志愿活动的开展。因此,要依托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的志愿服务活动中的“评价-反馈”机制,志愿服务需求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线下志愿服务进行客观评价评分以及问题反馈,志愿者也可以通过平台来提出各自的见解,通过系统将此类信息分类整理,形成志愿服务活动大数据,做好数据分析形成理论基础,以即时把握志愿服务发展动态,不断完善改进,使志愿服务科学化、长久化,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四、结语
总的来说,充分发掘利用“互联网+”优势,加强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打造志愿服务闭环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建设网上志愿服务培训体系,不断增强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同时健全“评价-反馈”机制,重视数据分析,加深纵向发展,是“互联网+”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
参考文献:
[1]杨俊利,曹丽颖,樊瑜君,刘祖新.“互联网+”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策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0(08):112-113.
[2]“互联网+公益”,志愿服务的新形式[J].福建教育,2020(12):4-5.
[3]杨和家.“互联网+”视域下志愿服务与党团建设深度融合[J].智库时代,2019(35):25+30.
[4]焦智刚.“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档案志愿服务创新[J].兰台内外,2019(19):59-60.
关键词:“互联网+”;志愿服务;建议
当前,很多组织部门在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上做出了积极探索实践,国内已有众多不同级别多种类型的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各个平台由于时间、地域、属性、载体、受体等的不同,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不足,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比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志愿服务平台以及查阅关于“互联网+”志愿服务相关文献、资讯等资料,可以看出,目前其发展现状普遍存在几个问题:第一,网站设计以信息传递为主,供需沟通障碍互动性不强;第二,志愿服务专业针对性不突出,未能实现量变与质变的同步提高;第三,不重视评价机制,服务反馈与数据分析缺乏。
总体来看,目前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互联网技术在志愿服务领域应用深度还不够高,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特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后续的发展中,需要继续加强互联网技术与志愿服务事业深度融合,盘活潜在的志愿服务资源,实现横向与纵深发展相统一,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使“互联网+”志愿服务日趋科学化、合理化。因此,根据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一、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打造志愿服务O2O模式
信息系统功能落后是目前制约“互联网+”志愿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建设先进的现代化服务平台是依托互联网开展志愿服务的根本保障和技术支撑。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引进先进互联网技术诸如大数据理念、区块链技术等,加速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功能升级,增强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信息系统升级能够连接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需求者三者之间的交互沟通,改变以往志愿者与志愿服务需求者之间的互通过度依赖志愿服务组织的问题,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可以直接与志愿服务需求者进行互动,极大简化服务流程,实现供需平衡。运用服务行业O2O模式思维,打造线上线下交互式服务模式,志愿服务需求者直接进行线下需求-线上发布-线上预约-线下使用,而志愿者则可以直接通过系统与服务对象取得联系,定制针对性高、专业性强的服务内容,将单一群体性的服务分散化、碎片化,能够有效促进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达到线上线下融合,方便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升志愿服务的实际效果。
二、建设网上志愿服务培训体系,增强志愿服务专业化
目前各个类别的志愿服务网络平台上志愿服务项目众多,志愿服务团体及志愿者数量也不断增多,志愿服务类别也覆盖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都未建立有效的志愿者专业评估制度和专业培训制度,很多志愿者在选择志愿服务时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实际开展志愿活动中就会出现志愿服务效率不高、专业性不强的问题,造成志愿者成就感较低,影响志愿者长久坚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志愿者培训一直受到重视,但是由于线下培训中遇到经费不足、场地条件受限、志愿者难以集中等情况时,培训也很难取得成效。因此,针对性的分类建设网上志愿服务培训内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网上志愿者服务培训体系要与志愿服务类别同步,能够覆盖到志愿活动涉及到的各个领域,依托互联网发布培训课程,志愿者可以随时随地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职业属性等选择学习培训课程,同时也要设置对应的考核机制,并通过相应领域的权威机构进行认定,对完成培训内容学习并通过考核的志愿者授予资格证书。在前期的实施阶段,可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志愿者积极参加培训,不断增强志愿者的专業性和积极性,促进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
三、健全“评价-反馈”机制,重视数据分析
志愿服务是奉献精神的体现和诠释,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表现形式,是不求回报的个人付出行为,按照其属性来讲也是一种服务行为,在实际操作存在着服务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要更好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志愿可持续发展,就要对志愿服务进行评价,对志愿服务活动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其内在规律和发展特性,总结出好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推广,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以更好的指导志愿活动的开展。因此,要依托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的志愿服务活动中的“评价-反馈”机制,志愿服务需求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线下志愿服务进行客观评价评分以及问题反馈,志愿者也可以通过平台来提出各自的见解,通过系统将此类信息分类整理,形成志愿服务活动大数据,做好数据分析形成理论基础,以即时把握志愿服务发展动态,不断完善改进,使志愿服务科学化、长久化,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四、结语
总的来说,充分发掘利用“互联网+”优势,加强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打造志愿服务闭环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建设网上志愿服务培训体系,不断增强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同时健全“评价-反馈”机制,重视数据分析,加深纵向发展,是“互联网+”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
参考文献:
[1]杨俊利,曹丽颖,樊瑜君,刘祖新.“互联网+”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策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0(08):112-113.
[2]“互联网+公益”,志愿服务的新形式[J].福建教育,2020(12):4-5.
[3]杨和家.“互联网+”视域下志愿服务与党团建设深度融合[J].智库时代,2019(35):25+30.
[4]焦智刚.“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档案志愿服务创新[J].兰台内外,2019(1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