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干涉仪在气体微小流量测量中的应用

来源 :计测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3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升气体微小流量的校准能力,拓展流量校准范围下限,以被动活塞式玻璃体积管主标准器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使用激光干涉仪实时测量活塞移动位移从而计算得出标准流量的方法,将流量范围下限从1 m L/min扩展至0.01 m L/min。开展了流量重复性试验及标准流量不确定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标准器在扩展的微小流量范围内具有良好计量性能,满足溯源校准要求,实现了微升级微小气体流量校准的技术突破。
其他文献
提出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动机涡轮叶片高温模态测试技术,实现了在最高900℃的高温环境下的涡轮叶片模态测试。设计了一套高温环境模拟装置,实现了不同温度环境的模拟,基于振动台基础激励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建立了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涡轮叶片三维测试模型,获取了准确的模态振型、模态频率等参数,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升高会导致涡轮叶片固有频率下降,900℃较常温环境1阶频率下降约6%,叶尖振型因热应力产生轻微畸变。
为解决I-V曲线测试仪在量传溯源方面的技术问题,通过对太阳电池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测量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实现了对Ⅰ-Ⅴ曲线测试仪Voc,Isc参数的在线测量,从而完成
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准直原理的运动平台激光五自由度运动误差测量系统,该系统基于双平行光束的准直原理对水平直线度、垂直直线度、偏摆角、俯仰角和滚转角误差进行同步测量。进行了系统直线度、偏摆角和俯仰角误差测量核心器件参数的自标定,针对双光束难以调平影响滚转角误差测量准确度的问题,利用水平仪对滚转角误差进行补偿修正。对整套系统进行准确度比对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所测直线度、偏摆俯仰角和滚转角误差的准确度分别可达到0.8μm,0.8″和1.5″,为机床几何误差测量技术发展提供了借鉴。
目前我国湿度计量基准中露点温度溯源的最高上限为80℃,为满足更高露点温度下的湿度参数溯源需求,研制了一套基于双温双压法原理的高露点湿度标准装置。该装置由恒温系统、预饱和系统、饱和系统、测量室和温度、压力测量与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能够产生的露点温度范围为80~150℃,对应测量室的温度范围为80~200℃,绝对压力范围为0~1 MPa,扩展不确定度为0.34~0.80℃(k=2)。该装置准确性好、操作方便,弥补了国内在露点温度高于100℃时,温度计校准的不足。
根据航空发动机支承锥壁结构受力特点,对风扇叶片飞失冲击载荷作用下的锥壁失效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仿真方法,对冲击载荷作用下的锥壁结构动态失效过程进行了瞬态分析。开展了对锥壁的落锤冲击试验,并与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载荷作用下锥壁减薄处破坏为剪切失效破坏。采用的显式动力学有限元仿真方法为准确模拟冲击载荷作用下的锥壁结构失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仿真手段,分析获得的峰值加速度与试验结果误差小于5%;利用GISSMO(generalized incremental stre
通过DD6单晶薄壁管试样机械应变控制热机械疲劳(TMF)试验,获取温度交变、相位角以及载荷控制方式对单晶应力应变响应与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交变会引起明显的应力不对称性并造成额外损伤,导致TMF寿命明显低于最高循环温度的等温疲劳(IF)寿命,并且反相(OP)循环寿命普遍要低于同等载荷的同相(IP)循环,这种寿命变化趋势与应力控制存在明显差异。采用Walker本构模型进行单晶材料在不同TMF循环下的滑移系黏塑性分析,构建单晶TMF损伤与滑移系细观应力应变参量的关联。在此基础上,选取最大Schmi
实验室认可是由第三方机构对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资格认定的过程。介绍了实验室认可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如何做好校准和测试实验室认可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保证实验室组织架构的合理性、人员能力的符合性、设施设备的受控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的工作重点,强调了应严格依据相关规程规范实现实验室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以达到顺利通过实验室认可的目的,为相关计量机构提前开展实验室认可的筹备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为了满足高温环境下的压力测量需求,研制了一种基于CO_2激光焊接的高温F-P光纤压力传感器。介绍了MEMS压力敏感结构的制作过程,分析了传感器各组件之间的焊接工艺,实现了高温F-P光纤压力传感器的无胶化封装。在此基础上,对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和高温压力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O_2激光焊接封装的传感器可靠性高,在高温下信号传输正常,未出现光谱能量衰减现象。温度达300℃时,传感器在0~2.5M
为了探索引射器在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中的应用可行性,采用标准k-ω模型并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组的数值方法,分析了流动参数对发动机冷却用引射器引射系数、压力损失系数及引射性能综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比由9增大至10.1,引射系数增大了66%;膨胀比由15.2增大至20.2,引射系数降低了19%;压力损失均不断增大。临界压缩比随着膨胀比的增大而增大;压缩比小于临界压缩比时,低膨胀比较高膨胀比的引射系数大约75%、压力损失小约1%,综合引射性能好;压缩比大于临界压缩比时,高膨胀比的压力
提出了一种基于麦克风声阵列信号的航空发动机风扇喘振先兆特征识别方法,有效避免了传统侵入式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对管道流场产生的外来干扰。开展多级风扇试验器由稳定旋转至喘振的瞬态测试试验,利用短时傅里叶分析、频谱分析和声模态分解的方法,对喘振先兆特征实现了辨识。结果表明:风扇在进入喘振前有非同步共振频率的强烈单音噪声,约为叶片通过频率的70%,是由多个模态波在转静叶排间共振产生。通过对特征频率和声模态谱的监测可以实现喘振的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