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5—0080—01
在多元化的信息时代,人们需要跨文化交往的合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合作是信息时代主要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合作能力将成为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而我们的新一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缺少与人沟通、相处的经历,养成了自私的性格,往往不愿与人分享,缺少合作意识,更谈不上有合作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和谐的合作环境
和谐的合作环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学生在较好的气氛下才能坦诚交流,易于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由地发表意见,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合作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例如,在教授汉语拼音复习“拼一拼、读一读、组成四字成语”时,大多数学生拼读很是吃力。因为刚学完汉语拼音,一下拼读多音节词,对学生来讲,难度很大。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写了许多字母卡片,分发到各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学生利用卡片组成书本中的某一成语,并经过加调后读给大家听。于是各小组学生都积极动手,找出r、i、y、ue、j、i、ei、l,讨论着组合、加调,拼成“rì、jī、yuè、lěi”等成语,并高兴地读给全班同学听。这样既分散了教学难点,又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在积极的活动中得到动手、动脑的机会,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且在拼组音节的过程中,巩固了汉语拼音,加深了声、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印象,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二、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
首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要让学生感受到合理分工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合理分工的意识。教师布置好任务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有意识指导一组学生进行分工,这样这个小组会很快完成任务,再让小组成员介绍快速成功的经验,让全班学生都感受到分工的重要性。其次在每个小组中选择一位比较有能力的小组长,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肓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所以,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一位小组长是非常必要的。小组长选好后,对小组长进行指导、培训是至关重要的。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安排要有序,分工要合理,保证小组成员都有表现的机会。当然,为了使每位小组成员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小组成员的分工绝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有一定的轮换。
三、把握恰当的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而问题的提出,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二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两种问题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最好,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多而琐碎,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尺度,选择具有一定思考价值,能引发学生思考、争论、求异、求新的问题,选择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的问题,不能纠缠在琐碎的问题上。凡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合作的必要。
四、建立有序的合作程序
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合作经验,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教师可以安排好小组学习的基本程序,有效地提高合作兴趣与合作实践。其程序可设计为:目标定向→独立学习→小组讨论→组际交流→评议小结→巩固测标。目标定向是指南,独立学习作基础,小组讨论为重点,组际交流达高潮,评议小结促深化,巩固练习测达标。在此基础上,再提倡各学习小组的个性与创新。这样学生在合作时,对于该做些什么、怎么做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
五、及时、有效的评价
首先,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让学生经受挫折,更要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信任和赞赏,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巡视和学生问答进行合作过程中的评价。在汇报合作学习结果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明确的判断,有时判断要委婉或延缓一些。有这样良好的氛围,学生会更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其次,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必须改变以往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要侧重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效课堂建设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GS【2015】GHB0112)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5—0080—01
在多元化的信息时代,人们需要跨文化交往的合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合作是信息时代主要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合作能力将成为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而我们的新一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缺少与人沟通、相处的经历,养成了自私的性格,往往不愿与人分享,缺少合作意识,更谈不上有合作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和谐的合作环境
和谐的合作环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学生在较好的气氛下才能坦诚交流,易于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由地发表意见,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合作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例如,在教授汉语拼音复习“拼一拼、读一读、组成四字成语”时,大多数学生拼读很是吃力。因为刚学完汉语拼音,一下拼读多音节词,对学生来讲,难度很大。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写了许多字母卡片,分发到各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学生利用卡片组成书本中的某一成语,并经过加调后读给大家听。于是各小组学生都积极动手,找出r、i、y、ue、j、i、ei、l,讨论着组合、加调,拼成“rì、jī、yuè、lěi”等成语,并高兴地读给全班同学听。这样既分散了教学难点,又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在积极的活动中得到动手、动脑的机会,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且在拼组音节的过程中,巩固了汉语拼音,加深了声、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印象,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二、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
首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要让学生感受到合理分工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合理分工的意识。教师布置好任务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有意识指导一组学生进行分工,这样这个小组会很快完成任务,再让小组成员介绍快速成功的经验,让全班学生都感受到分工的重要性。其次在每个小组中选择一位比较有能力的小组长,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肓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所以,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一位小组长是非常必要的。小组长选好后,对小组长进行指导、培训是至关重要的。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安排要有序,分工要合理,保证小组成员都有表现的机会。当然,为了使每位小组成员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小组成员的分工绝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有一定的轮换。
三、把握恰当的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而问题的提出,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二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两种问题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最好,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多而琐碎,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尺度,选择具有一定思考价值,能引发学生思考、争论、求异、求新的问题,选择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的问题,不能纠缠在琐碎的问题上。凡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合作的必要。
四、建立有序的合作程序
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合作经验,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教师可以安排好小组学习的基本程序,有效地提高合作兴趣与合作实践。其程序可设计为:目标定向→独立学习→小组讨论→组际交流→评议小结→巩固测标。目标定向是指南,独立学习作基础,小组讨论为重点,组际交流达高潮,评议小结促深化,巩固练习测达标。在此基础上,再提倡各学习小组的个性与创新。这样学生在合作时,对于该做些什么、怎么做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
五、及时、有效的评价
首先,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让学生经受挫折,更要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信任和赞赏,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巡视和学生问答进行合作过程中的评价。在汇报合作学习结果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明确的判断,有时判断要委婉或延缓一些。有这样良好的氛围,学生会更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其次,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必须改变以往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要侧重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效课堂建设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GS【2015】GHB0112)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