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下的课程设置,在课程改革中不断的创新,创新中要和传统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发选修课程是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且比较切实可行的。如何做好地方传统文化与选修课堂的结合,是教学实践中要解决的一个难题。笔者试从课程设置的若干原则出发,对地方传统文化选修课的构建提出一些构想,作为实践的指导。
关键词: 保定地方传统文化选修课构想
一、课程开发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地位和国家地位进行肯定的诉求也日益强烈,对于民族和地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愈发浓厚,弘扬传统历史文化也成为提高公民修养,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的途径。
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丰富多彩,地域性和时代感都很强,地方历史传统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地方的传统历史文化都是值得挖掘的。保定市历史文化名城,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名胜古迹、饮食文化、历史名人、戏曲艺术等等。
历史选修课的设置,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空间,也给了学生更多发挥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机会。地方传统历史文化的学习与历史选修课程可以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发挥多重的作用,一是弘扬地方传统历史文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二是发挥教育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
二、内容选择的原则及构想
作为高中历史选修课,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几个原则:
1、就近原则。保定市区级周边各县有很多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为方便开展活动,应该首先遵循就近的原则,以保定市区为例,可以选择的市区的名胜古迹,如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保定军校、大慈阁等。
2、兴趣原则。不同内容包含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信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生活等。选修课设置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些兴趣,这就要求我们从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出发。比如选择极具代表性的保定饮食文化,这样会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
3、系统性原则。作为选修课程,其设置必须是有目的,内容要分类,有系统地开展。如可以设置为社会生活主题系列,老保定的衣食住行;还可以开发保定历史建筑类的选修课程,如园林建筑、寺庙建筑、官府、民居等。
4、服务教学原则。历史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但是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学习和研究内容应对历史学习有辅助作用,如选取饮食文化,可以结合教材中古代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选取古迹如古莲花池和治直隶总督署,可结合近代政治。
依据上述几条原则,选修课的内容预计构想如下:
1、保定古迹研究: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淮军公所、保定军校、大慈阁、钟楼。
2、保定文化研究:莲池书院、老街道、老字号、饮食文化、戏曲艺术。
3、保定历史名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艺术家、英雄人物。
三、方法选择原则及过程构想
历史选修课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其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方法选择上应考虑以下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选修课的开展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制定计划、按需要组成小组、组织活动、展示活动成果、评价活动结果,使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全过程。教师主要起到指导、建议和联络的作用,引导、辅助学生。
2、开放性原则。与常规的课堂教学不同,历史选修课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一是时间与空间开放,活动不限于课堂或学校。二是活动内容开放,活动的具体内容尽量为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余地。三是活动过程开放,要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表达形式和观点的多样性。
3、实践性原则。选修课的学习资料不再局限于文字资料,过程也不是局限于阅读和记录,需要学生的实地考察、寻访、记录、总结、归纳,是一个真正历史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过程,要让学生通过充分地参与到活动的每一個环节。
4、创造性原则。历史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通过对于历史事实的发掘和整理,对历史形成认识,选修课的开设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5、合作原则。传统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合作学习和探究能更有效地完成研究过程,学生们也可以再合作中形成团队意识,在相互交流中互相促进。
根据这些原则,传统历史文化选修课实施的过程构想如下:
1、选择选修课题目,学生分组。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一个选修课的主题,提前利用网络、书籍等进行相关资料查找,设计好问题,根据问题分组,做好分工,有目的进行。
2、考察访问,搜集资料。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考察过程中利用相机、录像机、录音笔等做好影像资料的记录,对相关的负责人、参与者等重要人物进行采访,做好记录。
3、资料分类整理。将搜集的资料,根据年代梳理发展过程,根据历史问题阐述的规律,如背景、历程、特点、影响等进行归纳、整理,然后通过网络、书籍等补充相关资料。
4、确定题目,形成结论。根据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商议确定一个题目,切入点要不要太大,但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逻辑合理,如可以写文章、制作课件、制作视频。
5、成果展示。成果展示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教师组织选修课,学生分小组以讲座形式展示成果;还可以由学生制作视频或微课,放在网络平台进行展示;还可以制作期刊,定期发布学习成果。
四、预期效果
选修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贴近身边的历史文化,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研究学习当中,最终从中获得历史文化知识,获得研究的动力和能力,获得对于家乡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与反思。
对预期获得的效果预期如下:
第一,通过保定传统历史文化选修课的设置,可以使学生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开拓视野,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形成合作意识。
第二,丰富学校选修课的内容和开设模式,为其他选修课程的开设提供良好的借鉴。
第三,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师组织课堂的能力,提高开展校外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
关键词: 保定地方传统文化选修课构想
一、课程开发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地位和国家地位进行肯定的诉求也日益强烈,对于民族和地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愈发浓厚,弘扬传统历史文化也成为提高公民修养,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的途径。
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丰富多彩,地域性和时代感都很强,地方历史传统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地方的传统历史文化都是值得挖掘的。保定市历史文化名城,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名胜古迹、饮食文化、历史名人、戏曲艺术等等。
历史选修课的设置,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空间,也给了学生更多发挥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机会。地方传统历史文化的学习与历史选修课程可以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发挥多重的作用,一是弘扬地方传统历史文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二是发挥教育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
二、内容选择的原则及构想
作为高中历史选修课,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几个原则:
1、就近原则。保定市区级周边各县有很多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为方便开展活动,应该首先遵循就近的原则,以保定市区为例,可以选择的市区的名胜古迹,如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保定军校、大慈阁等。
2、兴趣原则。不同内容包含了不同的历史文化信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生活等。选修课设置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些兴趣,这就要求我们从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出发。比如选择极具代表性的保定饮食文化,这样会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
3、系统性原则。作为选修课程,其设置必须是有目的,内容要分类,有系统地开展。如可以设置为社会生活主题系列,老保定的衣食住行;还可以开发保定历史建筑类的选修课程,如园林建筑、寺庙建筑、官府、民居等。
4、服务教学原则。历史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但是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学习和研究内容应对历史学习有辅助作用,如选取饮食文化,可以结合教材中古代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选取古迹如古莲花池和治直隶总督署,可结合近代政治。
依据上述几条原则,选修课的内容预计构想如下:
1、保定古迹研究: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淮军公所、保定军校、大慈阁、钟楼。
2、保定文化研究:莲池书院、老街道、老字号、饮食文化、戏曲艺术。
3、保定历史名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艺术家、英雄人物。
三、方法选择原则及过程构想
历史选修课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其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方法选择上应考虑以下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选修课的开展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制定计划、按需要组成小组、组织活动、展示活动成果、评价活动结果,使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全过程。教师主要起到指导、建议和联络的作用,引导、辅助学生。
2、开放性原则。与常规的课堂教学不同,历史选修课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一是时间与空间开放,活动不限于课堂或学校。二是活动内容开放,活动的具体内容尽量为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余地。三是活动过程开放,要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表达形式和观点的多样性。
3、实践性原则。选修课的学习资料不再局限于文字资料,过程也不是局限于阅读和记录,需要学生的实地考察、寻访、记录、总结、归纳,是一个真正历史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过程,要让学生通过充分地参与到活动的每一個环节。
4、创造性原则。历史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通过对于历史事实的发掘和整理,对历史形成认识,选修课的开设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5、合作原则。传统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合作学习和探究能更有效地完成研究过程,学生们也可以再合作中形成团队意识,在相互交流中互相促进。
根据这些原则,传统历史文化选修课实施的过程构想如下:
1、选择选修课题目,学生分组。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一个选修课的主题,提前利用网络、书籍等进行相关资料查找,设计好问题,根据问题分组,做好分工,有目的进行。
2、考察访问,搜集资料。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考察过程中利用相机、录像机、录音笔等做好影像资料的记录,对相关的负责人、参与者等重要人物进行采访,做好记录。
3、资料分类整理。将搜集的资料,根据年代梳理发展过程,根据历史问题阐述的规律,如背景、历程、特点、影响等进行归纳、整理,然后通过网络、书籍等补充相关资料。
4、确定题目,形成结论。根据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商议确定一个题目,切入点要不要太大,但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逻辑合理,如可以写文章、制作课件、制作视频。
5、成果展示。成果展示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教师组织选修课,学生分小组以讲座形式展示成果;还可以由学生制作视频或微课,放在网络平台进行展示;还可以制作期刊,定期发布学习成果。
四、预期效果
选修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贴近身边的历史文化,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研究学习当中,最终从中获得历史文化知识,获得研究的动力和能力,获得对于家乡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与反思。
对预期获得的效果预期如下:
第一,通过保定传统历史文化选修课的设置,可以使学生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开拓视野,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形成合作意识。
第二,丰富学校选修课的内容和开设模式,为其他选修课程的开设提供良好的借鉴。
第三,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师组织课堂的能力,提高开展校外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