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农民新村沼气建设

来源 :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u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区位于重庆市东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全区以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辖52个镇乡(街道),448个村,总人口17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3.62万人,农村户数37.0万户。本区属亚热带暖湿润东南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1℃,有利于沼气发酵。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宏伟规划,按照建设有利于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的生态家园模式,大力兴办农村沼气事业。2008年来,我区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农民新村居民点,新村配套建设沼气池,居民使用清洁能源,有效保护生产生活环境。2009年规划建设100个农民新村居民点,2010年又规划建设50个,每个农民新村集中居住户数不低于50户。目前全区150个农民新村居民点建设已基本成形。因此,积极推进农民新村沼气建设,是农民新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亮点,是我们农村能源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
  
  一、农民新村沼气建设是新农村新能源的示范典型
  
  农民新村配套建设沼气池,示范效果表现在:一是提供了清洁廉价的生活能源,节省柴煤,保护植被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减轻大气污染。同时施用沼液沼渣,改良土壤。提高肥效,促进作物增产,降低生产成本,杀灭虫卵病源,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农田污染。二是农民新村实际上是集中居住的小场镇,农民使用沼气,厕所猪圈的粪便污水直接入池,粪污得到了治理,改变居民点脏、乱、差的卫生状况,居民点街道干净漂亮。新田镇谭绍村为已建成的农民新村,沼气池建在房屋背面(见图一)。三是农民新村沼气可以达到80%的建池率,沼气灯、沼气热水器、沼气饭煲、沼气取暖器也有70%以上的入户率,能有效带动农村沼气用户提高沼气的综合开发利用。新村沼气使用就好比天然气一样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新农村新能源的示范典型。
  
  
  二、规范农民新村沼气建设,加强安全运行管理,促进健康发展
  
  农民新村沼气建设,是新农村新能源的示范典型。特别需要加强沼气建设的安全运行管理,使沼气发挥最大效益,促进农民新村沼气建设的健康发展。我区在推进新村沼气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建设模式:
  (一)统一规划,分户建池。分户管理。即沼气池建设与农民新村房屋、道路、庭院、饮水等建设同步规划设计施工,每户规划一个8~10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统一放线,由沼气建设专业施工队伍统一施工,建成后交由农户自行改圈、改厕、改厨及使用管理,走马镇杜家村农民新村为这一建设模式(见图二)。此模式具有建设速度快,运行快,使用效率高,管理方便等特点。
  (二)统一规划,集中建池,一户一池,分户管理。即沼气池建设与农民新村房屋、道路、庭院、饮水等建设没能同步规划设计施工,房屋建成后,再由政府统一安排土地,集中修建圈舍和沼气池,每户仍然规划一个8~10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由沼气建设专业施工队伍统一施工,集中精力建设,建成后交由农户自行改厕、改厨及使用管理,走马镇渡河村农民新村为这一建设模式(见图三)。此模式具有建设速度快,占地少,使用管理较方便等优点。但管路安装复杂且部分距离较远,影响沼气的使用效果。
  (三)统一规划,联户建池、协议管理。即农民新村按照每3~5户建设一个联户小型沼气池,按照联建户数,修建30~50立方米的联户沼气池。此模式要联户间订立协议,建立长效机制,协调好各方利益,做到精细管理,确保沼气长期安全正常运行。
  总之,农民新村沼气建设,要做到统筹规划,综合推进。为便于管理,尽可能一户一池。如集中建池或者联户建池,户数不能超过5户,池容不超过50立方米。为防火防爆,联户池不宜安装储气袋。没有养殖的农户一是可以去周边养殖场客粪;二是可以用秸秆作发酵原料,以发挥沼气池要的使用效率。
  
  三、实行沼气物业化管理,推广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
  
  新农村居民点沼气建设和使用,抓好后续管理和维护十分重要。实践证明,实行物业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的办法是有效的。组织建设农民新村沼气维修服务站,与沼气用户签订沼气服务合同,确定专人检修,开展沼气池维修服务,普及沼气池日常管护和安全使用知识。使农民新村在沼气安全管理和正常使用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农民新村农民,推广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技术,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农作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发展生态无公害农业。
其他文献
内乡县坚持“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倾斜、龙头带动、示范引领等措施,大力发展油桃、薄壳核桃、茶叶、烟叶“四个十万亩”及菊花、食用菌、林果等特色农业,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激活了农村经济。  “特色农业 乡村旅游”引领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该县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带农,打造“农业 旅游”发展方式,构建了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底蕴、以农业为主体的特色农业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