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群众幸福指数上了更大台阶。“十二五”不仅发展壮大了中国,而且改变提升了中国。
“十二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实现重大飞跃的五年。过去这五年,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复杂多变,不仅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退,世界经济低增长、不平衡、多风险,而且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冲突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剧。国内改革发展形势更是发生许多新的变化,“三期叠加”诱致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面对异常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沉着应对,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政策和方式,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我们不仅牢牢站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而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军队建设全面进步,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迈上了更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群众幸福指数上了更大台阶。“十二五”不仅发展壮大了中国,而且改变提升了中国。
首先,国家实力增强,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由于经济始终保持较快增长,中国经济总量从“十一五”末2010年的5.3万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10.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提高了4.1个百分点。即便按去年6.9%的预测增速来算,“十二五”末的经济总量也将突破11万亿美元。特别是2011~2014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去年预计超过30%。因此,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主要动力源。也因为如此,中国不仅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定国际规则,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等方面开始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主推一些以我为主的国际机构和跨国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其次,经济结构优化,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了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十二五”时期,面对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转型发展压力,我们把调结构转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迈出新步伐。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对经济总量贡献最大的产业。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48.1%。2015年上半年进一步上升到了49.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2011~2014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8%,高出投资贡献率7.8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消费贡献率进一步上升为60%。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加快孕育,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
第三,反腐败与依法治国同步推进,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加快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十二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开展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整风肃纪和反腐败行动,从“老虎、苍蝇一起打”、贯彻“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逐步落实,廉洁自律、政治清明蔚然成风,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显著提升。
第四,借鉴现代文明成果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改变了中国的文化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决定从给领导干部补信仰之“钙”入手,努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浊扬清,社会文化环境不断净化。
第五,守住民生底线,共享发展成果,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社会和谐度。“十二五”时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不断加强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扶贫扶弱等民生制度创新,人民收入水平有新提高,生活质量有新改善。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1148万人。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67元,比上年增长8%,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快0.7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继续快于经济增长。特别是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覆盖面继续扩大,进而人民群众最大限度、更加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和福祉。
第六,用最严的制度、最严的法律护佑环境,改变了中国的生态环境,有力提升了中国生态文明水平。由唯GDP论到不以GDP论英雄,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人心。这是“十二五”带给中国人经济发展观念的巨大变化。由此,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变成了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决策的依据和准绳,从而中国的蓝天天数多了,空气清新多了,水干净多了。
(摘自《瞭望新闻周刊》)
一个人自身拥有的越多,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正是这一自身充足的感觉使具有内在丰富价值的人不愿为了与他人的交往而做出必需的、 显而易见的牺牲。相比之下,由于欠缺自身内在,平庸的人喜好与人交往,喜欢迁就别人。这是因为他们忍受别人要比忍受他们自己来得更加容易。
——叔本华
“十二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实现重大飞跃的五年。过去这五年,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复杂多变,不仅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退,世界经济低增长、不平衡、多风险,而且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冲突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剧。国内改革发展形势更是发生许多新的变化,“三期叠加”诱致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面对异常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沉着应对,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政策和方式,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我们不仅牢牢站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而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军队建设全面进步,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迈上了更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群众幸福指数上了更大台阶。“十二五”不仅发展壮大了中国,而且改变提升了中国。
首先,国家实力增强,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由于经济始终保持较快增长,中国经济总量从“十一五”末2010年的5.3万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10.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提高了4.1个百分点。即便按去年6.9%的预测增速来算,“十二五”末的经济总量也将突破11万亿美元。特别是2011~2014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去年预计超过30%。因此,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主要动力源。也因为如此,中国不仅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定国际规则,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等方面开始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主推一些以我为主的国际机构和跨国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其次,经济结构优化,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了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十二五”时期,面对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转型发展压力,我们把调结构转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迈出新步伐。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对经济总量贡献最大的产业。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48.1%。2015年上半年进一步上升到了49.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2011~2014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8%,高出投资贡献率7.8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消费贡献率进一步上升为60%。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加快孕育,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
第三,反腐败与依法治国同步推进,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加快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十二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开展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整风肃纪和反腐败行动,从“老虎、苍蝇一起打”、贯彻“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逐步落实,廉洁自律、政治清明蔚然成风,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显著提升。
第四,借鉴现代文明成果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改变了中国的文化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决定从给领导干部补信仰之“钙”入手,努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浊扬清,社会文化环境不断净化。
第五,守住民生底线,共享发展成果,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社会和谐度。“十二五”时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不断加强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扶贫扶弱等民生制度创新,人民收入水平有新提高,生活质量有新改善。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1148万人。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67元,比上年增长8%,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快0.7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继续快于经济增长。特别是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覆盖面继续扩大,进而人民群众最大限度、更加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和福祉。
第六,用最严的制度、最严的法律护佑环境,改变了中国的生态环境,有力提升了中国生态文明水平。由唯GDP论到不以GDP论英雄,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人心。这是“十二五”带给中国人经济发展观念的巨大变化。由此,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变成了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决策的依据和准绳,从而中国的蓝天天数多了,空气清新多了,水干净多了。
(摘自《瞭望新闻周刊》)
一个人自身拥有的越多,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正是这一自身充足的感觉使具有内在丰富价值的人不愿为了与他人的交往而做出必需的、 显而易见的牺牲。相比之下,由于欠缺自身内在,平庸的人喜好与人交往,喜欢迁就别人。这是因为他们忍受别人要比忍受他们自己来得更加容易。
——叔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