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水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6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沁水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育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小视的问题,就这些问题而言,我们必须从沁水的实际出发,重视沁水农民的心理和思想状况,贴近农村、农民和生活,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教育和引领广大的沁水农民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沁水农村
  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沁水农村的认知认同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人们对世界、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价值共识,深刻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人们思想精神上的灵魂旗帜。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沁水农村落地生根的认知认同感,首先要了解“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在农村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民只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有深刻地把握在农村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原因,才能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在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才能深化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认同。其二,要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的认同感。这就需要结合新时代农民思想观念变化的新特点,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语言,结合他们日常关心的问题和日常发生的事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理融入到劳动生产、柴米油盐、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具体生活情境中去,引导农民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身边,体验崇高,增强认同。农民只有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感,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农民的内心世界,真正地落地生根,切实地内化于心。
  二、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沁水农村的生存土壤
  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美德。价值观属于文化的范畴,不可能脱离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观是在一个国家、民族长期发展中孕育形成的,反映着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积淀和思想结晶。因而,对农民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对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而且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就属于其内容之一,“人文精神”注重人的道德,主张人们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这种传统的“人文精神”特别注重社会的细胞—家庭,为家庭成员规定了应当遵守的各种道德规范,认为有了家庭和谐,才会有社会的稳定和均衡。同时,它也注重强调培育中华民族的美德,如,积极进取、坚韧不拔、敬老养老、尊老爱幼、勤俭治家治国等等。这些美德既是古人“人文精神”中精华的结晶,更是现今核心价值观所要践行的价值理念。可见,中国优秀的传统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二者有相互结合的契合点。因此,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沁水农村落地生根的生存土壤,就要寻求根的追溯,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合理的利用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将这种“人文精神”运用在农村环境中,在沁水农村中弘扬敬老、勤俭、诚实、守信、进取等的优良传统,不断推进农村良好的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同时,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价值理念,弘扬时代新风。
  三、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沁水农村落地的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在农村只注重流于形式,理论上的宣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失去理论应有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同时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因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的最终目的是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将内在的价值理念外化为农民的价值行为。那么,“外化与行”的实现路径有哪些呢?这也是我们要注重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接上农村的“地气”,在实现路径的问题上,必须从沁水农村实际出发,从农民的需求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赢得广大农民的认可。其一,沁水农民可以通过参观赵树理故居、柳氏民居、湘峪古城和窦庄夫人城,城东端氏一带的农民可以在参观“士敏纪念碑”的同时,增加他们对民村名人,抗战勇士的敬仰之情。敬仰的同时,加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念。其二,沁水的宣传文化工作部门要大力挖掘优秀的沁水文化资源,做好普及、推广和提高的工作。以深厚的沁水文化底蕴,用充满地方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向农民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使爱国、诚信、善良、友爱、孝道等核心价值观成为农民的心灵支柱,成为指导农民自己生产生活实践的指南。例如,“柳氏家族人生礼俗”作为沁水的优秀文化资源,在这里,可以将其内在的“敬忠、孝亲、贤德”陈规家训作为农民行为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要求,激发农民去领悟柳氏家族的恪守祖训,承袭耕读为本,淡泊名利,书香继世,报国孝亲的发奋神韵,发扬中华民族朴素而厚实的传统美德。其三,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进入村规民约之中。通过丰富农村的各种娱乐活动形式,加强沁水各村的农家书屋、文化站、文化娱乐中心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融入农村路边的标杆、条幅、居民墙、黑板报等生活中,真切的让人民群众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而不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简单的流于形式、流于理论,流于言语,而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切的扎根在农村,扎根在人民群众的心中,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以致真正地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与行”。
  综上所述,沁水农民在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既有成效又有问题,当然,这一培育的过程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去推进的。针对沁水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只有广大的沁水农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拥护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才能落实到基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广大的沁水农村地区真正地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郭超,赵平.在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五化”[J].学术论坛,2015(1),P9.
  [2]刘庆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N].鞍山日报,2014-4-21,第A07版.
  [3]张家志.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分析[J],2015(6),P19.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内容的良莠不齐,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出了挑战。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加大思政教师队伍的技术培
感恩教育在当今社会所体现出的价值还是远远不够的。感恩教育的根本基石还是在家庭,感恩分为三个等级,"孝""义""忠",这三个等级是逐渐递升的,其中家庭就是起点也是核心,随着
作者简介:王旭琴(1982-),女,汉,山西柳林人,硕士研究生,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外国文学西方文学。  摘要:在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审美教育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当前,高校开展外国文学教学时,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实践的进行。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高校外国文学审美教育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外国文学教学审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与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术联合应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目的:探讨耐药逆转剂对耐药细胞K562/A02内游离钙离子([Ca2+]i)浓度的影响.方法:用Fura-2/AM方法测定耐药细胞株K562/A02及其敏感株K562的静息[Ca2+]i水平,并观察耐药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