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理解《“被遗忘权”之争》的分论点设置的特点;
掌握从辨析概念、联系时代、关注人文的角度设置分论点。
教学难点
针对不同的作文题目,灵活运用从辨析概念、联系时代、关注人文的角度设置分论点。
1课时
【课前回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同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的“共同记忆”。角色不同,“共同记忆”的意义便不相同。例如:
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
老师:共同记忆是精神的家园。我要做一名谦谦有爱、修己达人的园丁。
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们需要高楼大厦,我们更需要文化底蕴。
上述三位长辈关于“共同记忆”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共同记忆”的意义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从子女、学生、市民三种角色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批改综论】
从本次作文批改情况看,经过一年的知识储备和严格训练,同学们的整体作文水平很高,基本掌握了高考考场取胜的钥匙。具体体现在:1、审题准确,立意高远。所有同学都能牢牢把握住共同记忆这个核心词语,大部分同学立意都有一定的高度;2、文采飞扬,卷面整洁。绝大部分同学语言流畅,具有较好的文采,卷面干净,没有涂改的痕迹。3、核心段落论证令人信服。大部分同学能够围绕段落中心进行论证,不蔓不枝,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完成论证。
【课堂学案】
一、阅读下面几位同学的论点,回答问题
1、中心论点:师生共同记忆是推动进步的关键要素。
分论点1:共同记忆是进步的源泉。
分论点2:共同记忆是进步的动力。
分论点3:这不仅是我的记忆,也是我与所有交往的人的记忆。(19号)
2、中心论点:共同记忆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亲情的纽带,也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分论点1:共同记忆是子女的力量之源。
分论点2:共同记忆是父母的力量之源。
分论点3:共同记忆是国家的力量之源。(13号)
3、中心论点:亲情的陪伴是最不可或缺的,它是我们这些子女成长过程的强大动力。
分论点1:亲情的陪伴永远都是子女心灵的寄托。
分论点2:亲情的陪伴是子女成长的动力。
分论点3:亲情陪伴的共同记忆是家庭共同的成长动力。(3号)
请问:你觉得大家在设置分论点的时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你平时是如何规避这一点的?
二、阅读2018年全国卷2《“被遗忘权”之争》(有删减),回答问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被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请问:类似的中心,相同的结构,我们能从专家的文章中,学到哪些设置分论点的方法技巧,来让我们分论点设置得更有深度?
【示例1】
(1)市民的“共同記忆”不仅仅是对城市过去的经历简单识记和回顾,而是一个城市的居民内心深处的价值和信仰,也是一座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根和魂。
(2)在高楼林立,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寻找市民对城市共同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市民努力追求的城市共同记忆,应该是城市里充满温情与爱,充满着人文的关怀。
【示例2】
(1)师生的“共同记忆”不是对师生共同的经历简单识记和回顾,是一个学生印在心底难以磨灭的感恩,也是伴随学生一生的动力和财富。
(2)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情越来越淡薄的今天,拥有师生的共同记忆对一个学生来说是无比幸运的。
(3)学生努力追求的师生共同记忆,应该是一个学生不仅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更是塑造自我品格,努力成为“完人”的过程。
三、练一练【2019年深圳一模】
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请以“独创的意义”为中心,设置三个分论点,体现一定的思维深度。
四、课后作业
理解《“被遗忘权”之争》的分论点设置的特点;
掌握从辨析概念、联系时代、关注人文的角度设置分论点。
教学难点
针对不同的作文题目,灵活运用从辨析概念、联系时代、关注人文的角度设置分论点。
1课时
【课前回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同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的“共同记忆”。角色不同,“共同记忆”的意义便不相同。例如:
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
老师:共同记忆是精神的家园。我要做一名谦谦有爱、修己达人的园丁。
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们需要高楼大厦,我们更需要文化底蕴。
上述三位长辈关于“共同记忆”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共同记忆”的意义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从子女、学生、市民三种角色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批改综论】
从本次作文批改情况看,经过一年的知识储备和严格训练,同学们的整体作文水平很高,基本掌握了高考考场取胜的钥匙。具体体现在:1、审题准确,立意高远。所有同学都能牢牢把握住共同记忆这个核心词语,大部分同学立意都有一定的高度;2、文采飞扬,卷面整洁。绝大部分同学语言流畅,具有较好的文采,卷面干净,没有涂改的痕迹。3、核心段落论证令人信服。大部分同学能够围绕段落中心进行论证,不蔓不枝,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完成论证。
【课堂学案】
一、阅读下面几位同学的论点,回答问题
1、中心论点:师生共同记忆是推动进步的关键要素。
分论点1:共同记忆是进步的源泉。
分论点2:共同记忆是进步的动力。
分论点3:这不仅是我的记忆,也是我与所有交往的人的记忆。(19号)
2、中心论点:共同记忆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亲情的纽带,也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分论点1:共同记忆是子女的力量之源。
分论点2:共同记忆是父母的力量之源。
分论点3:共同记忆是国家的力量之源。(13号)
3、中心论点:亲情的陪伴是最不可或缺的,它是我们这些子女成长过程的强大动力。
分论点1:亲情的陪伴永远都是子女心灵的寄托。
分论点2:亲情的陪伴是子女成长的动力。
分论点3:亲情陪伴的共同记忆是家庭共同的成长动力。(3号)
请问:你觉得大家在设置分论点的时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你平时是如何规避这一点的?
二、阅读2018年全国卷2《“被遗忘权”之争》(有删减),回答问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被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请问:类似的中心,相同的结构,我们能从专家的文章中,学到哪些设置分论点的方法技巧,来让我们分论点设置得更有深度?
【示例1】
(1)市民的“共同記忆”不仅仅是对城市过去的经历简单识记和回顾,而是一个城市的居民内心深处的价值和信仰,也是一座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根和魂。
(2)在高楼林立,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寻找市民对城市共同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市民努力追求的城市共同记忆,应该是城市里充满温情与爱,充满着人文的关怀。
【示例2】
(1)师生的“共同记忆”不是对师生共同的经历简单识记和回顾,是一个学生印在心底难以磨灭的感恩,也是伴随学生一生的动力和财富。
(2)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情越来越淡薄的今天,拥有师生的共同记忆对一个学生来说是无比幸运的。
(3)学生努力追求的师生共同记忆,应该是一个学生不仅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更是塑造自我品格,努力成为“完人”的过程。
三、练一练【2019年深圳一模】
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请以“独创的意义”为中心,设置三个分论点,体现一定的思维深度。
四、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