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现阶段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地挖掘出来,发展形势仍然严峻。如何发展农村经济问题,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作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农民收入比较低、村集体收入渠道狭窄、集体债务化解难、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收入比较低。近年来,许多农产品低价运行,有些农作物增产不增收,甚至出现了增产减收的问题。特别是取消农产品最低保护价后,粮食价格持续走低。而且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既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也压缩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再加上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很多农户仍停留在种植粮油作物的传统农业生产上,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这导致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2.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狭窄,部分村庄难以维持正常运转。从目前的情况看,全市80%以上的村庄除转移支付资金、机动地、果园、林地承包费外,集体没有其他收入,有479个村全靠转移支付资金过日子。虽然从统计情况看,2012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村均22万元,但村与村之间极不均衡,现实情况是有56.9%的村收入不足3万元,其中有220个村年收入不足1万元,占总村数的12.3%;从目前的情况看,要保持一个中等村庄的正常运转,村集体每年必须有3万元的经济收入,而全市目前有1019个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万元,占全市村庄总数的56.9%。
3.村集体债务数额大、难化解,并有增长的趋势。到2012年底,全市1791个村庄中,除101个村庄没有债务外,其余1690个村集体均有债务,占全市村庄总数的94.3%,村集体债务总额72990.5万元,村均40.75万元。从目前情况看,部分村庄对已形成的债务短期内根本无力偿还。特别是当前欠农民各种款项较多的村庄,大多集体经济比较薄弱,部分村庄满足不了正常开支,债务还将继续增加。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想正常运转还得靠借款维持,以至形成恶性循环,集体负债越滚越多。
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遏制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出售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又遏制了农民增收。近年来,化肥、农药、燃油、其他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生产雇工支出也是不断攀高,农民家庭生产成本支出不断增加。总之,尽管各级相继出台了增加农业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措施,但是农资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冲抵了惠农政策补贴,直接影响了农民纯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
5.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资金瓶颈问题严重。一是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在农村大量吸储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对没有商机的农村和偏远地区根本不给发放贷款,商业银行从农村吸收的存款多被用于城市或其他行业,真正用于本地农业的几乎没有。从而使本地农业需求资金不足,给农村地区发展带来障碍。二是担保制度不完善。金融机构放贷风险大,信贷资金收回难,使得金融机构在开辟农村金融市场时小心谨慎,设置许多的条件,手续繁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利用金融机构贷款进行投资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三是由于农村地区整体上经济底子薄、相关配套设施落后,对其投资总体上是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收益低,许多资本持有者从利益最大化及资本安全的角度衡量,对农村地区投资存在迟疑,投资动力减少,积极性降低。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干部思想保守,滞阻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难作为。受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因素影响与制约,感到事事都难,无从下手,无法下手。有些村干部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不清,“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对于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束手无策。二是怕作为。由于村级换届任期偏短,一届任期只有三年,大多数人只求三年平稳过渡,怕搞砸了受埋怨,怕搞垮了受连累,怕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顾虑重重。三是不作为。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大局。尤其是税费改革以后,村干部的报酬和村级运转有了基本保障,不用再为工资和运转发愁了,从某种方面助长了村干部尤其是主要干部的惰性。
2.地方财政无力提供项目配套资金。中央下达许多支农项目,规定省、市、县都要资金配套,省级下达的支农投资项目,也大部分规定市、县、镇(街道)要资金配套。这种方法对调动各级政府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农业投入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平度市级和大部分镇(街道)财政困难,无法承受太多的资金配套要求。项目开工后,上级的钱拿来用,本级的拿不出来,造成资金缺口大,许多建设项目成了“半拉子”工程。
3.税费改后村集体收入大幅度减少。农村税费改革,我市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征用和“三提五统”的局面消失,农民的应交款拖而不决,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全市80%以上的村庄除转移支付资金、机动地、果园、林地承包费外,集体没有其他收入。
4.形成农村债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政策性因素,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一是举债兴办村公益事业。为了搞好村级公益事业、文明村建设达标等项目,大量村集体资金用于修路、打井、电网改造、供水供电等公益福利事业,超过承受能力的公益事业投入而欠下债务。二是管理不够规范,个别地方比较混乱。个别村干部之间思想不统一,感情不沟通,工作不团结,甚至互相之间存在矛盾,直接影响村级财务管理。四是有个别村集体经济的合同签订不够规范,租金、发包费回收不力。 三、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1.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一是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名、优、特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抓好优质瓜果、牲畜、水产品等的生产发展,以优质农产品挤占市场;二是严格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思路与原则,大力发展新、优、特、精农业产业,充分挖掘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潜力;三是选择市场需求旺盛的农产品如蔬菜、瓜果以及园林产品等,进行大规模种植,真正让农产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2.加强对发展农村经济运行的有效调控。一是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特别是在春耕夏播期间,加强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哄抬价格等坑农行为,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二是稳定农资价格。加大农资价格监管力度,对批发零售各个环节进行调查监控,核定并公示农资销售价格。尝试建立农资直销网络,联系化肥生产经营企业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将化肥营销网络延伸到乡村,降低农资流通成本,直接让农民受益。三是强化物价监管调控,由物价、工商、公安、镇(办事处)政府等组成监管调控工作小组,准确把握农村市场商品价格,杜绝哄抬物价的行为,适时监管农资价格走势。
3.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一是按照资源、资产、资金和技术集中的原则,通过利率、税收、融资和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与优惠,重点向农业产业倾斜。二是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效率好、质量优的农业产业。三是结合区域的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积极组建一批市场好、效益高、潜力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形成小而优、小而精的农业产业企业群体,并在农业生产经营上逐渐实现大、中、小企业有益互补、相互依存。四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组织,积极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提高农业产业的市场化以及现代化程度,防止恶性循环竞争。
4.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一是通过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广辟增收渠道,化解村集体债务,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调动农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各项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投入力度。要继续搞好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参加率,扩大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5.强化地方政府责任,下放资金分配权。针对农村建设项目多涉及面广、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监督难度较大等特点,可考虑减少上级主管部门资金分配权,将农业建设项目的决定权、资金分配权下放给地方人民政府,避免脱离实际、盲目立项的现象,有利于因地制宜、统筹安排,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地方政府要量自身的财力办事,在规划上报投资项目时,更应根据财力状况选择急需建设的项目,切忌为争取到上级资金而把项目报多、报大,把可行性报告搞成可骗性报告。
6.遏制农村资金的外流,扩大信贷支农资金来源。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制止农村资金外流,以保证农村需求资金的供给。首先要改变吸储上存的储备制度,国有商业银行吸收的农村存款应全部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能继续流入城市。其次,邮政储蓄在县以下农村吸收的存款应直接转存给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统一安排在农村使用。再次,要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居民房屋所有权和林权等“四权”确权登记后,在保证农民不失地、不失房的前提下,将“四权”变成担保品,在一定范围内流转获得信贷资金,盘活农村资产,用于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解决农民建房、购房以及生产经营的贷款难、成本高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农民收入比较低、村集体收入渠道狭窄、集体债务化解难、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收入比较低。近年来,许多农产品低价运行,有些农作物增产不增收,甚至出现了增产减收的问题。特别是取消农产品最低保护价后,粮食价格持续走低。而且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既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也压缩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再加上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很多农户仍停留在种植粮油作物的传统农业生产上,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这导致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2.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狭窄,部分村庄难以维持正常运转。从目前的情况看,全市80%以上的村庄除转移支付资金、机动地、果园、林地承包费外,集体没有其他收入,有479个村全靠转移支付资金过日子。虽然从统计情况看,2012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村均22万元,但村与村之间极不均衡,现实情况是有56.9%的村收入不足3万元,其中有220个村年收入不足1万元,占总村数的12.3%;从目前的情况看,要保持一个中等村庄的正常运转,村集体每年必须有3万元的经济收入,而全市目前有1019个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万元,占全市村庄总数的56.9%。
3.村集体债务数额大、难化解,并有增长的趋势。到2012年底,全市1791个村庄中,除101个村庄没有债务外,其余1690个村集体均有债务,占全市村庄总数的94.3%,村集体债务总额72990.5万元,村均40.75万元。从目前情况看,部分村庄对已形成的债务短期内根本无力偿还。特别是当前欠农民各种款项较多的村庄,大多集体经济比较薄弱,部分村庄满足不了正常开支,债务还将继续增加。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想正常运转还得靠借款维持,以至形成恶性循环,集体负债越滚越多。
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遏制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出售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又遏制了农民增收。近年来,化肥、农药、燃油、其他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生产雇工支出也是不断攀高,农民家庭生产成本支出不断增加。总之,尽管各级相继出台了增加农业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措施,但是农资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冲抵了惠农政策补贴,直接影响了农民纯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
5.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资金瓶颈问题严重。一是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在农村大量吸储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对没有商机的农村和偏远地区根本不给发放贷款,商业银行从农村吸收的存款多被用于城市或其他行业,真正用于本地农业的几乎没有。从而使本地农业需求资金不足,给农村地区发展带来障碍。二是担保制度不完善。金融机构放贷风险大,信贷资金收回难,使得金融机构在开辟农村金融市场时小心谨慎,设置许多的条件,手续繁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利用金融机构贷款进行投资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三是由于农村地区整体上经济底子薄、相关配套设施落后,对其投资总体上是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收益低,许多资本持有者从利益最大化及资本安全的角度衡量,对农村地区投资存在迟疑,投资动力减少,积极性降低。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干部思想保守,滞阻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难作为。受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因素影响与制约,感到事事都难,无从下手,无法下手。有些村干部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不清,“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对于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束手无策。二是怕作为。由于村级换届任期偏短,一届任期只有三年,大多数人只求三年平稳过渡,怕搞砸了受埋怨,怕搞垮了受连累,怕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顾虑重重。三是不作为。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大局。尤其是税费改革以后,村干部的报酬和村级运转有了基本保障,不用再为工资和运转发愁了,从某种方面助长了村干部尤其是主要干部的惰性。
2.地方财政无力提供项目配套资金。中央下达许多支农项目,规定省、市、县都要资金配套,省级下达的支农投资项目,也大部分规定市、县、镇(街道)要资金配套。这种方法对调动各级政府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农业投入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平度市级和大部分镇(街道)财政困难,无法承受太多的资金配套要求。项目开工后,上级的钱拿来用,本级的拿不出来,造成资金缺口大,许多建设项目成了“半拉子”工程。
3.税费改后村集体收入大幅度减少。农村税费改革,我市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征用和“三提五统”的局面消失,农民的应交款拖而不决,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全市80%以上的村庄除转移支付资金、机动地、果园、林地承包费外,集体没有其他收入。
4.形成农村债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政策性因素,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一是举债兴办村公益事业。为了搞好村级公益事业、文明村建设达标等项目,大量村集体资金用于修路、打井、电网改造、供水供电等公益福利事业,超过承受能力的公益事业投入而欠下债务。二是管理不够规范,个别地方比较混乱。个别村干部之间思想不统一,感情不沟通,工作不团结,甚至互相之间存在矛盾,直接影响村级财务管理。四是有个别村集体经济的合同签订不够规范,租金、发包费回收不力。 三、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1.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一是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名、优、特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抓好优质瓜果、牲畜、水产品等的生产发展,以优质农产品挤占市场;二是严格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思路与原则,大力发展新、优、特、精农业产业,充分挖掘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潜力;三是选择市场需求旺盛的农产品如蔬菜、瓜果以及园林产品等,进行大规模种植,真正让农产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2.加强对发展农村经济运行的有效调控。一是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特别是在春耕夏播期间,加强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哄抬价格等坑农行为,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二是稳定农资价格。加大农资价格监管力度,对批发零售各个环节进行调查监控,核定并公示农资销售价格。尝试建立农资直销网络,联系化肥生产经营企业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将化肥营销网络延伸到乡村,降低农资流通成本,直接让农民受益。三是强化物价监管调控,由物价、工商、公安、镇(办事处)政府等组成监管调控工作小组,准确把握农村市场商品价格,杜绝哄抬物价的行为,适时监管农资价格走势。
3.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一是按照资源、资产、资金和技术集中的原则,通过利率、税收、融资和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与优惠,重点向农业产业倾斜。二是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效率好、质量优的农业产业。三是结合区域的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积极组建一批市场好、效益高、潜力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形成小而优、小而精的农业产业企业群体,并在农业生产经营上逐渐实现大、中、小企业有益互补、相互依存。四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组织,积极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提高农业产业的市场化以及现代化程度,防止恶性循环竞争。
4.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一是通过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广辟增收渠道,化解村集体债务,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调动农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二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各项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投入力度。要继续搞好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参加率,扩大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5.强化地方政府责任,下放资金分配权。针对农村建设项目多涉及面广、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监督难度较大等特点,可考虑减少上级主管部门资金分配权,将农业建设项目的决定权、资金分配权下放给地方人民政府,避免脱离实际、盲目立项的现象,有利于因地制宜、统筹安排,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地方政府要量自身的财力办事,在规划上报投资项目时,更应根据财力状况选择急需建设的项目,切忌为争取到上级资金而把项目报多、报大,把可行性报告搞成可骗性报告。
6.遏制农村资金的外流,扩大信贷支农资金来源。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制止农村资金外流,以保证农村需求资金的供给。首先要改变吸储上存的储备制度,国有商业银行吸收的农村存款应全部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能继续流入城市。其次,邮政储蓄在县以下农村吸收的存款应直接转存给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统一安排在农村使用。再次,要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居民房屋所有权和林权等“四权”确权登记后,在保证农民不失地、不失房的前提下,将“四权”变成担保品,在一定范围内流转获得信贷资金,盘活农村资产,用于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解决农民建房、购房以及生产经营的贷款难、成本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