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马西平与环酯红霉素合用致共济失调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c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例36岁女性癫痫患者连续10年口服卡马西平(0.4 g、2次/d,血药浓度维持在5.5~9.5 μg/ml),因喘憋伴感染给予环酯红霉素0.5 g、2次/d口服。患者首次服用环酯红霉素后6~7 h突发头晕伴走路不稳;第2天头晕、走路不稳加重,并出现视物模糊;第3天头晕进一步加重,不能站立行走,伴恶心、呕吐,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为24.1 μg/ml。高度怀疑为环酯红霉素与卡马西平相互作用致共济失调。停用环酯红霉素,将卡马西平减量至0.2 g、2次/d并给予对症和大量补液治疗。24 h后患者头晕症状明显好转;5 d后共济失调症状消失,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为10.3 μg/ml。随诊3个月,患者未再出现头晕及行走不稳。

其他文献
如今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成为了治疗白内障主流的手术方式。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手术是相对无痛的,然而临床上经常有患者抱怨第二眼白内障手术较第一眼手术疼痛明显增加,尽管其手术和麻醉条件基本相同。在过去的几年中,眼科医生们开始对比双眼白内障手术的疼痛感知,发现两次手术对比存在着差异。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第二只眼行白内障手术时较第一眼手术时疼痛增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例73岁女性患者因高血压病口服氨氯地平(5 mg、1次/d)和比索洛尔(2.5 mg、1次/d),1年后出现牙龈肿胀、出血,咀嚼困难。口腔科诊断为牙龈增生并行增生牙龈切除术,术后5 d患者可正常咀嚼食物。考虑为氨氯地平致牙龈增生,停用该药,代之以氢氯噻嗪,并继续服用比索洛尔。术后6个月复诊,患者未再发生牙龈增生和出血,血压控制平稳。
期刊
@@
目的 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RRD中PVD发生率以及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采用前置镜、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诊断PVD,与术中采用曲安奈德(TA)染色观察PVD进行比较.我院住院治疗RRD患者30例(30眼),所有患者术前行裂隙灯下前置镜眼底、超声和OCT检查玻璃体情况.玻璃体切除手术中采用TA辅助玻璃体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100例,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51例)与对照组(49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巴曲酶、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治疗组再加用法舒地尔,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2.35%(42/51)比55.10%(2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