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azprom City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一幅效果图——夜幕中,由地面跃升而起的无数根抛物线,在396米的高度汇聚至一点,像铁杵磨成的银针直插云霄。这距离如果放至平地,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人,也得跑上44秒;比天下第一高的台北101(结构高度508米,楼顶高度448米)还差得远。然而比起已然无异议地成为台北新地标的101大厦,Gazprom City却万众瞩目饱受争议,原因就在于它刺破的将是圣彼得堡的天空。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圣彼得堡,2003年隆重庆祝300寿诞,冠盖如云,王孙贵胄、元首大臣,莫不专程来仪。300年的历史不算长,但圣彼得堡的建筑格局300年来未发生过根本变动,这使它比包括台北在内的中国很多城市更有资格成为世界人民的遗产。除了1930年晚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改变了南部轮廓,这城市仍然保持着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气质。
圣彼得堡是唯一一座整个城中心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大都市,按照从沙俄时期便开始执行的律法,所有的新建筑都不能超过48米,把统领这城市天际线的荣光永远留给122米的圣彼得堡大教堂。而规划中位于涅瓦河畔的Gazprom City将是这个城市普遍高度的8到10倍,一根后现代主义的玻璃标枪投向天空,像一座幻城,改变的不仅是城市地标和天际线,而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圣彼得堡面临的是300年来的大变局。
“疯癫”的寡头
不难想象这计划引起的抗议有多强烈,保守主义阵营中的旗手包括伏拉基米·波波夫,圣彼得堡建筑师协会的主席,该协会拒绝参与Gazprom City设计方案评议,还声称要设法阻止大厦动工,无论哪个方案获胜。遗产博物馆的馆长米哈伊·皮奥特洛夫斯基较为温和,正在联合其他保护主义者,希望至少能够改变大厦的位置,圣彼得堡48米的限高就是源于遗产博物馆所在地冬宫的高度。抗议者中还包括著名导演亚历山大·索库洛夫,他的影片一向以历史感和哲理性著称,一个拍摄《俄罗斯方舟》的导演怎么会同意圣彼得堡改头换面呢?抗议者们举出条幅,把Gazprom City称为“疯癫大厦”。
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人当然不是疯子,而是寡头。
顾名思义,Gazprom City是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以下简称俄气)的新总部。俄罗斯已经探明的油气储量超过伊拉克,俄气目前是世界上第四大公司,拥有超过2500亿美元的资产。下面的事实可能更清楚地表明了俄气与俄罗斯的关联。俄罗斯现今一半的财政预算都由石油天然气的收入买单,俄气的经理联席会议主席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即为俄罗斯的第一副总理,而其总裁阿力克谢·米勒则是由普京亲自任命。也许是彼得大帝的遗风所致,圣彼得堡适合产生铁腕人物——普京和米勒都生长于此。
一直以来,圣彼得堡缓慢的“发展”速度显然让普京总统颇为不满,近年他不断调拨政府机构和公司入驻圣彼得堡,建造俄气大厦显然也得到了总统的授意和支持。不仅如此,圣彼得堡地方政府同样欢迎对俄气的大手笔:2005年11月15日,米勒和圣彼得堡的女市长马特维延科共同宣布了俄气大厦的建造计划,规划区域目前是一片废弃的工厂,这里曾经是17世纪瑞典堡垒,据说有考古意义;2006年3月20日,俄气与市政府达成协议,大厦建成后,俄气每年向政府支付200亿卢布的税款,而在今后10年内,政府将将拨款600亿卢布用于俄气大厦的建造。
米勒说:“圣彼得堡的居民们一定会为俄气大厦感到骄傲的,那将是大师之作。”况且,还有什么比一座独一无二的摩天大楼更能象征俄气的发展势头和老大地位呢?更重要的是“这座建筑将给圣彼得堡带来一种新精神,这种精神源于新的现代的文明”。马特维延科接着附和说:“市民们将感到新经济的脉搏,当今世界的脉搏。”
虽然抗议声伴随始终,但几乎谁都相信,在俄罗斯政经大佬和寡头们的授意下,Gazprom City的落成是无法逆转的。世界遗产,古迹,争议,示威,甚至法律,都不是问题。
明星建筑师
2006年夏,俄气向世界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发出邀请,进入决赛的6家建筑师事务所分别是:法国的让·努维尔;意大利的马西米里亚诺·福克萨斯;瑞士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荷兰的雷姆·库哈斯;英国的RMJM;还有美国的丹尼尔·李贝斯金德。就像当年彼得大帝建造彼得堡时的雄心——通向欧洲的窗口——在这次设计竞赛中,同样没有俄国人什么事,彼得大帝的子民在建造故乡的时候,再次向西方敞开胸怀。
思想比建筑更为先行的库哈斯说:“现今世界,我只对中国和俄罗斯有兴趣。”事实证明,当今世界最活跃的一批明星建筑师心里都藏着和库哈斯一样的梦。
在中国最有知名度的库哈斯为我们设计了CCTV大楼——引起的争议恐怕不比在圣彼得堡的小。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了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让·努维尔同样是央视大楼的决赛方案的入选者。福克萨斯则在上海外滩3号为一个国际服装品牌设计了店面,早在1992年上海陆家嘴进行规划时,其概念就曾中标。重新设计了世贸中心的丹尼尔·李贝斯金德在中国的第一座建筑将是香港城市大学的媒体中心。
虽然俄气将展览方案在网站上公布,接受网民投票,但投票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结果还是一个问题。《纽约时报》在一篇名为《“西方之窗”直达上天》的相关报道中,讽刺说这个城市的选民连选市长的权利都没有,早在2004年普京总统就废除了地方首脑的直选。
2006年11月10日,参展的6个方案在圣彼得堡艺术博物馆举行展示,米勒与马特维延科都没参加开幕式,坊间流传的说法是二人都不愿意在开幕式上面对质询。
评委会由3名俄气的代表,4名政府官员和4名国际建筑师组成——俄罗斯的建筑师果然拒绝加入评委会,的确,如果他们连被选举权都没有,那么不如连选举权也放弃。2006年12月1日,更是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评委会委员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在获胜方案宣布前宣读了一份两页的声明,说他反对任何一个参赛方案,然后拂袖而去。同他一起离去的还有另外两个评委,英国的诺曼·福斯特和纽约的拉斐尔·维诺里,这两位同样是国际建筑界的风云人物,前者还设计了新的北京国际机场第三候机大楼和香港新机场。而黑川纪章本人在南京、郑州等地也有数个大型项目。
3名评委并未对评选过程发表评论,黑川只是在随后的采访中说:“从保存中心古城的价值的立场来说,高度是最为敏感的问题。”懂得四则运算的人掰掰手指头就能算出来,评委会中只有一个建筑师了,但并不妨碍俄气宣布评委会的选择,“所有人一致认为”英国的RMJM公司的方案最为出色。
RMJM的方案灵感来源于能量在水中的模型——暗合能源大厦傍水而居的意涵,大厦包着两层玻璃外壳,就像是“毛皮大衣”,能够充分利用日光,并且在圣彼得堡的寒冷冬季减少塔内的能量损失。有人嘲笑RMJM的竞赛方案像“带托的玉米”,但是RMJM俄气项目负责人说:“在圣彼得堡建筑这样高度的大厦确实引来一些争议和反对,你可以想想巴黎,那里差不多有同样的环境,但324米的艾菲尔铁塔增加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性。俄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公司之一,方案与这座有很多尖顶的城市是和谐的,新尖顶将会象征能源的重要。”
就在中标的同时,RMJM在莫斯科开设了他们第一家俄罗斯分号,他们在俄罗斯承建的项目已经达到20个,其中一项是在莫斯科建一座46层高的城市宫大厦(City Palace Tower),距离克里姆林宫不到3英里。
故事到这里似乎还不够尽兴,一向敢为天下先的库哈斯大师在落选之后,号召和他同样地位的建筑界超级明星共同抵制目前的竞赛体系。2007年1月5日,在接受英国媒体《建筑设计》采访时,库哈斯愤怒地表示当前的竞赛系统面目丑陋,“我们被这些没完没了的想法搞得筋疲力尽,所有一切都没用。我正要发起一场运动,让大家认识到这种竞赛多么让人绝望,应该找到更有效的体制。”“这些行业内才智最杰出的人居然会处于完全弱势的地位,他们应该强势才对。”
包括央视大楼在内,库哈斯斯自己的事务所OMA正是在竞赛项目中声名鹊起的,但他已经在发动同行进行一场“一年不参赛”的抵制运动了,目前看最为积极响应这一号召的是弗兰克·杜菲,他的DEGW事务所同样世界知名。但另外一些建筑师事务所则反应谨慎,福斯特,赫尔佐格和德梅隆都未对库哈斯的言论发表评论。
剧变的城市
明星建筑师、设计竞赛、古城改造、摩天大厦、民主程序、高层权力垄断、大国崛起……俄气大厦设计案涉及的方方面面,作为中国人,这阵仗是何等熟悉。RMJM的负责人曾说,现在俄罗斯对于西方建筑师充满期待,他们希望能够拥有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建筑。这话,我们在中国也时常听见。
其实,俄气大厦不过是圣彼得堡300年来大变局的最强音。2003年马林斯基大剧院的改造工程同样引起轩然大波,在国际竞赛中,法国建筑师多米尼克·佩罗成为最后的赢家,他为大剧院内部设计的金色金属骨架在这座城市也是破天荒头一回,对方案的质疑目前仍在继续。
2006是加速度改变的一年。俄气大厦评委诺曼·福斯特作为竞标得主,获准将一座人工岛屿“新荷兰”改造成集商业、民居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建筑群;9月,另一名俄气大厦评委黑川纪章赢得了另一场竞赛,他承接了同样是俄气资助的新体育场计划,这座“太空船”将取代苏联时期斯大林式的旧体育场。可以想见,复兴圣彼得堡的时代不过才刚刚开始。
俄气大厦的第一部分将于2010年落成,已经有人在网上号召大家趁此之前到圣彼得堡旅行。虽然涅瓦河畔的“能量棒”距离真正的市中心有七英里之遥,但是无论你在圣彼得堡的哪个角落,都能一眼望到它。在河对面,是蓝白相间的斯莫尔尼宫,在396米高的俄气大厦面前,它将变成一个小矮人。在所有的报道中,没有一篇提到十月革命期间,这里正是列宁的革命指挥部。
发展才是硬道理,阿力克谢·米勒和马特延维科不约而同提到,圣彼得堡应该尊重历史,但是历史不应当阻挡未来。是的,这些彼得大帝的子孙究竟是在破坏他的遗产,还是真正继承了他的衣钵?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圣彼得堡,2003年隆重庆祝300寿诞,冠盖如云,王孙贵胄、元首大臣,莫不专程来仪。300年的历史不算长,但圣彼得堡的建筑格局300年来未发生过根本变动,这使它比包括台北在内的中国很多城市更有资格成为世界人民的遗产。除了1930年晚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改变了南部轮廓,这城市仍然保持着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气质。
圣彼得堡是唯一一座整个城中心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大都市,按照从沙俄时期便开始执行的律法,所有的新建筑都不能超过48米,把统领这城市天际线的荣光永远留给122米的圣彼得堡大教堂。而规划中位于涅瓦河畔的Gazprom City将是这个城市普遍高度的8到10倍,一根后现代主义的玻璃标枪投向天空,像一座幻城,改变的不仅是城市地标和天际线,而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圣彼得堡面临的是300年来的大变局。
“疯癫”的寡头
不难想象这计划引起的抗议有多强烈,保守主义阵营中的旗手包括伏拉基米·波波夫,圣彼得堡建筑师协会的主席,该协会拒绝参与Gazprom City设计方案评议,还声称要设法阻止大厦动工,无论哪个方案获胜。遗产博物馆的馆长米哈伊·皮奥特洛夫斯基较为温和,正在联合其他保护主义者,希望至少能够改变大厦的位置,圣彼得堡48米的限高就是源于遗产博物馆所在地冬宫的高度。抗议者中还包括著名导演亚历山大·索库洛夫,他的影片一向以历史感和哲理性著称,一个拍摄《俄罗斯方舟》的导演怎么会同意圣彼得堡改头换面呢?抗议者们举出条幅,把Gazprom City称为“疯癫大厦”。
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人当然不是疯子,而是寡头。
顾名思义,Gazprom City是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以下简称俄气)的新总部。俄罗斯已经探明的油气储量超过伊拉克,俄气目前是世界上第四大公司,拥有超过2500亿美元的资产。下面的事实可能更清楚地表明了俄气与俄罗斯的关联。俄罗斯现今一半的财政预算都由石油天然气的收入买单,俄气的经理联席会议主席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即为俄罗斯的第一副总理,而其总裁阿力克谢·米勒则是由普京亲自任命。也许是彼得大帝的遗风所致,圣彼得堡适合产生铁腕人物——普京和米勒都生长于此。
一直以来,圣彼得堡缓慢的“发展”速度显然让普京总统颇为不满,近年他不断调拨政府机构和公司入驻圣彼得堡,建造俄气大厦显然也得到了总统的授意和支持。不仅如此,圣彼得堡地方政府同样欢迎对俄气的大手笔:2005年11月15日,米勒和圣彼得堡的女市长马特维延科共同宣布了俄气大厦的建造计划,规划区域目前是一片废弃的工厂,这里曾经是17世纪瑞典堡垒,据说有考古意义;2006年3月20日,俄气与市政府达成协议,大厦建成后,俄气每年向政府支付200亿卢布的税款,而在今后10年内,政府将将拨款600亿卢布用于俄气大厦的建造。
米勒说:“圣彼得堡的居民们一定会为俄气大厦感到骄傲的,那将是大师之作。”况且,还有什么比一座独一无二的摩天大楼更能象征俄气的发展势头和老大地位呢?更重要的是“这座建筑将给圣彼得堡带来一种新精神,这种精神源于新的现代的文明”。马特维延科接着附和说:“市民们将感到新经济的脉搏,当今世界的脉搏。”
虽然抗议声伴随始终,但几乎谁都相信,在俄罗斯政经大佬和寡头们的授意下,Gazprom City的落成是无法逆转的。世界遗产,古迹,争议,示威,甚至法律,都不是问题。
明星建筑师
2006年夏,俄气向世界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发出邀请,进入决赛的6家建筑师事务所分别是:法国的让·努维尔;意大利的马西米里亚诺·福克萨斯;瑞士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荷兰的雷姆·库哈斯;英国的RMJM;还有美国的丹尼尔·李贝斯金德。就像当年彼得大帝建造彼得堡时的雄心——通向欧洲的窗口——在这次设计竞赛中,同样没有俄国人什么事,彼得大帝的子民在建造故乡的时候,再次向西方敞开胸怀。
思想比建筑更为先行的库哈斯说:“现今世界,我只对中国和俄罗斯有兴趣。”事实证明,当今世界最活跃的一批明星建筑师心里都藏着和库哈斯一样的梦。
在中国最有知名度的库哈斯为我们设计了CCTV大楼——引起的争议恐怕不比在圣彼得堡的小。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了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鸟巢”。让·努维尔同样是央视大楼的决赛方案的入选者。福克萨斯则在上海外滩3号为一个国际服装品牌设计了店面,早在1992年上海陆家嘴进行规划时,其概念就曾中标。重新设计了世贸中心的丹尼尔·李贝斯金德在中国的第一座建筑将是香港城市大学的媒体中心。
虽然俄气将展览方案在网站上公布,接受网民投票,但投票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结果还是一个问题。《纽约时报》在一篇名为《“西方之窗”直达上天》的相关报道中,讽刺说这个城市的选民连选市长的权利都没有,早在2004年普京总统就废除了地方首脑的直选。
2006年11月10日,参展的6个方案在圣彼得堡艺术博物馆举行展示,米勒与马特维延科都没参加开幕式,坊间流传的说法是二人都不愿意在开幕式上面对质询。
评委会由3名俄气的代表,4名政府官员和4名国际建筑师组成——俄罗斯的建筑师果然拒绝加入评委会,的确,如果他们连被选举权都没有,那么不如连选举权也放弃。2006年12月1日,更是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评委会委员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在获胜方案宣布前宣读了一份两页的声明,说他反对任何一个参赛方案,然后拂袖而去。同他一起离去的还有另外两个评委,英国的诺曼·福斯特和纽约的拉斐尔·维诺里,这两位同样是国际建筑界的风云人物,前者还设计了新的北京国际机场第三候机大楼和香港新机场。而黑川纪章本人在南京、郑州等地也有数个大型项目。
3名评委并未对评选过程发表评论,黑川只是在随后的采访中说:“从保存中心古城的价值的立场来说,高度是最为敏感的问题。”懂得四则运算的人掰掰手指头就能算出来,评委会中只有一个建筑师了,但并不妨碍俄气宣布评委会的选择,“所有人一致认为”英国的RMJM公司的方案最为出色。
RMJM的方案灵感来源于能量在水中的模型——暗合能源大厦傍水而居的意涵,大厦包着两层玻璃外壳,就像是“毛皮大衣”,能够充分利用日光,并且在圣彼得堡的寒冷冬季减少塔内的能量损失。有人嘲笑RMJM的竞赛方案像“带托的玉米”,但是RMJM俄气项目负责人说:“在圣彼得堡建筑这样高度的大厦确实引来一些争议和反对,你可以想想巴黎,那里差不多有同样的环境,但324米的艾菲尔铁塔增加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性。俄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公司之一,方案与这座有很多尖顶的城市是和谐的,新尖顶将会象征能源的重要。”
就在中标的同时,RMJM在莫斯科开设了他们第一家俄罗斯分号,他们在俄罗斯承建的项目已经达到20个,其中一项是在莫斯科建一座46层高的城市宫大厦(City Palace Tower),距离克里姆林宫不到3英里。
故事到这里似乎还不够尽兴,一向敢为天下先的库哈斯大师在落选之后,号召和他同样地位的建筑界超级明星共同抵制目前的竞赛体系。2007年1月5日,在接受英国媒体《建筑设计》采访时,库哈斯愤怒地表示当前的竞赛系统面目丑陋,“我们被这些没完没了的想法搞得筋疲力尽,所有一切都没用。我正要发起一场运动,让大家认识到这种竞赛多么让人绝望,应该找到更有效的体制。”“这些行业内才智最杰出的人居然会处于完全弱势的地位,他们应该强势才对。”
包括央视大楼在内,库哈斯斯自己的事务所OMA正是在竞赛项目中声名鹊起的,但他已经在发动同行进行一场“一年不参赛”的抵制运动了,目前看最为积极响应这一号召的是弗兰克·杜菲,他的DEGW事务所同样世界知名。但另外一些建筑师事务所则反应谨慎,福斯特,赫尔佐格和德梅隆都未对库哈斯的言论发表评论。
剧变的城市
明星建筑师、设计竞赛、古城改造、摩天大厦、民主程序、高层权力垄断、大国崛起……俄气大厦设计案涉及的方方面面,作为中国人,这阵仗是何等熟悉。RMJM的负责人曾说,现在俄罗斯对于西方建筑师充满期待,他们希望能够拥有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建筑。这话,我们在中国也时常听见。
其实,俄气大厦不过是圣彼得堡300年来大变局的最强音。2003年马林斯基大剧院的改造工程同样引起轩然大波,在国际竞赛中,法国建筑师多米尼克·佩罗成为最后的赢家,他为大剧院内部设计的金色金属骨架在这座城市也是破天荒头一回,对方案的质疑目前仍在继续。
2006是加速度改变的一年。俄气大厦评委诺曼·福斯特作为竞标得主,获准将一座人工岛屿“新荷兰”改造成集商业、民居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建筑群;9月,另一名俄气大厦评委黑川纪章赢得了另一场竞赛,他承接了同样是俄气资助的新体育场计划,这座“太空船”将取代苏联时期斯大林式的旧体育场。可以想见,复兴圣彼得堡的时代不过才刚刚开始。
俄气大厦的第一部分将于2010年落成,已经有人在网上号召大家趁此之前到圣彼得堡旅行。虽然涅瓦河畔的“能量棒”距离真正的市中心有七英里之遥,但是无论你在圣彼得堡的哪个角落,都能一眼望到它。在河对面,是蓝白相间的斯莫尔尼宫,在396米高的俄气大厦面前,它将变成一个小矮人。在所有的报道中,没有一篇提到十月革命期间,这里正是列宁的革命指挥部。
发展才是硬道理,阿力克谢·米勒和马特延维科不约而同提到,圣彼得堡应该尊重历史,但是历史不应当阻挡未来。是的,这些彼得大帝的子孙究竟是在破坏他的遗产,还是真正继承了他的衣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