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计分析和预测无论对于企业公司的运营发展还是国家的经济运行,产业结构现在状况的分析以及未来的预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
在现实的企业运营中,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忽略。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有效与否,这些对企业能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如果没有科学地统计,企业就无法准确地认知自身的状况,从而无法有效地管理。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难以很好地找到着力点。因此加强企业统计,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统计方法作为一种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产品质量状态的分布情况,找出问题、缺陷及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原始数据不经过整理和分析,只是一堆“资料”,而有用的信息往往蕴藏在大量的数据之中,所以数据的应用是统计技术的前提,统计技术是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工具。统计方法可应用在设计阶段的市场预测、可行性分析、方案设计、初试样试制、小批量生产等;应用在生产阶段的工艺设计、过程控制、能力研究和质量改进;应用在销售阶段的营销策略研究、预期销售额的测算、顾客回报率的评价、安全性评价和风险分析等。统计过程控制(SPC)是进行质量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的科学方法。可以说,企业持续的产品生命周期的改进,是通过实施SPC得以实现的。
统计对于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既可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
第二,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
第三,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性。
多年来,我国企业统计调查以全面统计报表为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核算体系的逐步转轨,统计调查逐步转向以抽样调查为主,以各种普查和全面报表为辅的方向发展。由于多年来种种原因所导致的疲惫与麻木,全面报表调查的质量越来越差,抽样调查因其组织工作比较具体和深入,调查人员参与程度较高,被调查者的心态较为正常,合作的意愿相对较好,其调查结果与全面调查相比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其准确程度仍不尽人意。尤其近几年来,许多地方将主要统计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使得统计数据受到了人为干扰,虚报、浮夸的成份加大,故数据质量有所下降。
二、国家经济
通过运用统计的知识对国家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及质量已经成为国内外相关机构和研究者注意的焦点问题之一,尤其是类似于经济增速真实性等敏感性问题更使人们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统计数据是宏观经济决策的基础,所以对于它们的结构变化做出科学的判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二是综合性。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即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如何将统计知识准确地应用在国家经济分析上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数据来源可靠。必须通过可靠的数据来源来确保分析的实用性。
第二,合适的统计方法。必须选取合适的统计方法及模型才能充分利用好数据。
第三,必须合乎情理。一些诸如大家常识性的数据或趋势,统计分析也应该符合结果,而不能偏差过于离谱。
三、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20 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支撑和维系这种长期高速的最重要的动力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今后,我国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难点问题的解决,如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拉动、就业岗位的增加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等,都要依赖于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演进。大量实践表明,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环节和必要条件,而有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就必须达到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协调化的统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同时也发生了显著改变,通过经济普查,我们可以有效地掌握经济数据,做出产业结构分析以及未来发展变化的预测。比如通过最近的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以下的产业结构特点:
(一)服务业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表明中国的经济结构更为合理
一直以来,工业规模过大以及重化工业的快速增长,使得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产业结构的改善速度过慢,影响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但此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第三产业的规模被严重低估,此次普查结果中,GDP的调整增量的93%来自第三产业,使得中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已经占到了GDP的40.7%,比原先估算的提高了8.8个百分点,接近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则从原先认为的52.9%下降到了46.2%。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附属于法人单位的次级产业活动单位中,有75.4%从事的是第三产业活动,同时个体工商户中,有85%是从事第三产业,将这样经济活动调整归入第三产业的经济统计,增大了第三产业的比重,使得对经济结构的描述更为合理。
(二)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较大提高
根据原来的统计,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03年仅为2%,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三个行业普查后的增加值调整增加了近1.5万亿元,占第三产业新增部分的70%,如果根据2003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相对比例,在这三个行业中房地产业新增的增加值初步估算为1953.09亿元,这样2004年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3.6%。
(三)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相对增大
近几年我国以投资主导的经济快速增长一直面对外界较大的质疑,增加内需的呼吁越来越高,此次调查结果也从侧面表明,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比原来想象的有大幅度提高。
(李梦滢,1989年生,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研究方向:统计学)
一、企业
在现实的企业运营中,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忽略。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的有效与否,这些对企业能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如果没有科学地统计,企业就无法准确地认知自身的状况,从而无法有效地管理。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难以很好地找到着力点。因此加强企业统计,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统计方法作为一种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产品质量状态的分布情况,找出问题、缺陷及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原始数据不经过整理和分析,只是一堆“资料”,而有用的信息往往蕴藏在大量的数据之中,所以数据的应用是统计技术的前提,统计技术是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工具。统计方法可应用在设计阶段的市场预测、可行性分析、方案设计、初试样试制、小批量生产等;应用在生产阶段的工艺设计、过程控制、能力研究和质量改进;应用在销售阶段的营销策略研究、预期销售额的测算、顾客回报率的评价、安全性评价和风险分析等。统计过程控制(SPC)是进行质量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的科学方法。可以说,企业持续的产品生命周期的改进,是通过实施SPC得以实现的。
统计对于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既可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
第二,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
第三,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性。
多年来,我国企业统计调查以全面统计报表为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核算体系的逐步转轨,统计调查逐步转向以抽样调查为主,以各种普查和全面报表为辅的方向发展。由于多年来种种原因所导致的疲惫与麻木,全面报表调查的质量越来越差,抽样调查因其组织工作比较具体和深入,调查人员参与程度较高,被调查者的心态较为正常,合作的意愿相对较好,其调查结果与全面调查相比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其准确程度仍不尽人意。尤其近几年来,许多地方将主要统计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使得统计数据受到了人为干扰,虚报、浮夸的成份加大,故数据质量有所下降。
二、国家经济
通过运用统计的知识对国家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及质量已经成为国内外相关机构和研究者注意的焦点问题之一,尤其是类似于经济增速真实性等敏感性问题更使人们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统计数据是宏观经济决策的基础,所以对于它们的结构变化做出科学的判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二是综合性。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即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如何将统计知识准确地应用在国家经济分析上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数据来源可靠。必须通过可靠的数据来源来确保分析的实用性。
第二,合适的统计方法。必须选取合适的统计方法及模型才能充分利用好数据。
第三,必须合乎情理。一些诸如大家常识性的数据或趋势,统计分析也应该符合结果,而不能偏差过于离谱。
三、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20 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支撑和维系这种长期高速的最重要的动力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今后,我国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难点问题的解决,如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拉动、就业岗位的增加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等,都要依赖于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演进。大量实践表明,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环节和必要条件,而有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就必须达到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协调化的统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同时也发生了显著改变,通过经济普查,我们可以有效地掌握经济数据,做出产业结构分析以及未来发展变化的预测。比如通过最近的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以下的产业结构特点:
(一)服务业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表明中国的经济结构更为合理
一直以来,工业规模过大以及重化工业的快速增长,使得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产业结构的改善速度过慢,影响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但此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第三产业的规模被严重低估,此次普查结果中,GDP的调整增量的93%来自第三产业,使得中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已经占到了GDP的40.7%,比原先估算的提高了8.8个百分点,接近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则从原先认为的52.9%下降到了46.2%。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附属于法人单位的次级产业活动单位中,有75.4%从事的是第三产业活动,同时个体工商户中,有85%是从事第三产业,将这样经济活动调整归入第三产业的经济统计,增大了第三产业的比重,使得对经济结构的描述更为合理。
(二)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较大提高
根据原来的统计,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03年仅为2%,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三个行业普查后的增加值调整增加了近1.5万亿元,占第三产业新增部分的70%,如果根据2003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相对比例,在这三个行业中房地产业新增的增加值初步估算为1953.09亿元,这样2004年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3.6%。
(三)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相对增大
近几年我国以投资主导的经济快速增长一直面对外界较大的质疑,增加内需的呼吁越来越高,此次调查结果也从侧面表明,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比原来想象的有大幅度提高。
(李梦滢,1989年生,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研究方向: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