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427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刘帅(1990-),男,汉族,山西吕梁人,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摘要: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是监察制度的主要形式。同时,巡视制度也是中国官僚体制中特有的一种官员监察体制。在中国当前大环境下,研究中国巡视制度的发展以及理论知识,有助于目前巡视制度理论知识的完善和创新。
  关键词:古代巡视;巡视制度;特点;意义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分为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两种,这两种社会制度都具有权力高度集中这一特点,权力的拥有者—皇帝,把自己的权力交给各官员们行使,在官员们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为了使权力不被滥用,非常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政府巡视制度。巡视制度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官僚监察史上最具特色的一部分,与其特有的巡视机构、巡视职能、法律规章制度是分不开的。通过对古代巡视制度的研究,发现古代与现代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党内下一步巡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一、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起萌阶段
  相传古代尧舜禹时期,就有所谓的天子巡狩制。《尚书·尧典》中记载,舜帝时出现“五载一巡狩”,这种巡视制度也是以后各朝代巡视制度的渊源。《礼记·王制》中也有相关记载。这些都记载了当时天子对地方的巡视活动,但是此时的监察和巡视活动都比较简单和单一。春秋时期出现了“巡县之制”,国君、相国、郡守都成为了中央巡视地方的主体,但是还是以国君巡视地方为主,此时的巡视制度大多以诸子百家的治国治官思想为理论基础。虽然巡视的内容包含了监察机制,但是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监察制度和体系,也没有专门用来进行巡视地方的官员和机构,甚至还没有形成法律法规。
  (二)创立阶段
  秦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完善的分层与分部相结合的巡视体系。秦始皇先设立监御史和监察史为监察地方的官员。汉朝继承了秦朝这一相对完善的巡视制度。汉武帝时期,地方诸侯经常勾结当地土壕反对皇帝统治。汉武帝把全国分为了十三个监察区,每部设立刺史一名,在地方实施刺史巡视制度,发布《六条问事》为此事监察地方的文件准则。在中央新设立司隶校慰系统,主要用来监察从上到下的文武百官。汉朝还在严惩贪官污吏基础之上,建立了一些对应的制度来加强对百官的监察。魏晋南北朝时期,刺史和司隶校尉在这一时期逐步演变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而其原本拥有的监察职能并未发生改变御史台在这一時期则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监察机关。
  (三)完备时期
  隋朝沿用了御史台制度。在此基础之上,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加了司隶、者二台这三个机构分理了监察权力,出台《刺史巡查六条》,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巡查制度。唐朝时期,御史台分为台院、殿院、察院三院。台院主管监察百官,殿院主管祭祀等礼仪,察院则负责对地方的监察。唐朝还建立了“十道巡按”这一经常性的地方巡查制度,代表中央巡查地方各州县。武则天时期巡按使人数改为八人,每年春秋两季到地方出巡。唐中宗时,巡按使人数增加到二十人,选择五品以下勤政爱民、清廉的官员代表天子“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宋朝的地方监察机构总称为监司,皇帝会定期派出监司监察地方官员,并且规定了监司在监察地方官员时的出行时间,违反相关规定的监司会得到相应的惩罚。从中央的角度来说,皇帝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鼓励台谏官“风闻奏弹”,不需要进行核实,即使有偏差,也不会予以追究,并且每月都必须进行纠弹。这一时期巡视制度不断得到完善的前提下还出现了一大批针对这一制度的法律条文和理论知识。
  (四)成熟时期
  元朝把全国分为二十二个监察区,每一个监察区察院都设有提刑按察使一名,常住地方的同时要求对地方各路、府、州、县进行经常性的巡察。巡视制度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御史台在这一时期成为能够与中书省和枢密院相牵制的机构。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使巡视制度逐渐走向完善。这一时期的巡视制度形成了中国古代封建史上最完善的监察制度。明成祖朱棣确立了御史巡按制度,按当时的十三个行政省区设立了十三道监察御史共一百一十人,从中再选派巡按御史,在巡按御史的选派方面先由都察院选出两名候选人,再由皇帝亲自任命,所以选择巡按御史是非常严格的。巡按御史的工作是带表皇帝出巡地方,其中巡察军事的称做“提督”,巡察行政财政等方面的称做“巡抚”。开始时只是临时性的派遣到地方,后来则固定在内地或者边疆地区。这是巡视制度日渐成熟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地方,各省设立刑按察司,主要负责对地方经常性的巡视。清朝沿袭了明朝在巡视制度上的大部分内容,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共同进行地方的巡视工作,将监察御史改为精炼的十五道。
  二、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特点
  (一)巡视制度经历了逐渐完善的过程
  从尧舜禹时期简单的“巡狩制”到汉代出现首部专门针对巡视制度的《六条问事》,再到隋唐时期《巡察六条》的出台,成为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理论基础,宋朝时的《御史台仪制》等,明代制定的《出巡相见礼仪》、《监司互察法》等制度,清朝制定的《台纲》、《督察院则例》,这些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巡视制度是一个日趋完善的过程。
  (二)巡视过程中的巡视时间都标准化
  汉武帝时期,刺史每年八月开始巡视地方,年末结束,每年有四个月的时间来对地方进行监察,充分保证了监察的完善性。唐代和明代的巡视大臣在地方的巡视时间可达半年之久,他们不在一个地方呆很久而是一直都在流动性的巡视地方。明清时期的“巡抚”成为了地方一级行政官员,主管地方各项事务。
  (三)官员巡视地方具有很大的权威性
  各巡视官员都代表的是天子,所以他们不论官位的高低都拥有很大的监察权力。汉代巡视官的官位比地方长官的官位要低好几个等级却能监察地方行政长官。唐朝有“御史出动,地动山摇”的说法。明代的巡按御史只有七品,但却可以监察三品以上的地方布政使等大臣。
  (四)巡视官员的选拔和任命十分严格
  汉代选拔监察官员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熟知朝廷律例。唐代在选拔监察官员时规定必须具备品行端正、嫉恶如仇的特点,五品以上的巡察御史则由皇帝亲自挑选。宋代对于巡视官员的任命必须要达到不能嫌贫爱富、重视个人名节、熟知国家治理方针政策三个要求。明朝不仅要满足以上其他朝代的各种条件,还需要经过严密的都察院考试制度。清代巡视官员大多由一些政绩突出的官员由内外大臣举荐,考试通过这方能任命。
  三、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对当代巡视制度的意义
  中国古代几千年来巡视制度的发展和演进都是符合当时封建制度和社会需要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巡视制度最早是在十五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被明确提出的,建立完善的党内巡视制度是我国根据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坚持为人民服务的路线方针,全面夺取建设小康社会胜利的重要决策。自巡视制度建立以来,我党在反腐倡廉和吏治监督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巡视工作的不断扩大化和加强,中央巡视组的各轮巡视对推进地方发展与建设、端正党风政风起到了巨大作用。
  巡视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对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它是对于党内、政府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另一方面,它又为我国往后社会主义廉政道路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对于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研究和借鉴是十分有必要的。(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仰文.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现代观察[期刊论文]-兰州学刊2010(2)
  [2]金伟东.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启示[期刊论文]-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6)
  [3]余少祥.中国古代巡视制度考略[期刊论文]-人民政协报2015(3)
其他文献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16年4月8日,甘肃某县马某在家门口将章某诱骗至其家中强奸。一月后,章某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前往妇幼保健院治疗,经医院确诊为完全性葡萄胎,行葡萄胎
“未来十年是变频器产业在中国的高速增长期,市场需求将推动变频领域新技术、新发明的出现,威尔凯有望借助中国的新兴市场提高自身在全球领域的影响力。”对威尔凯电气在未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思想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起步阶段和趋于正常阶段。在起步阶段,党对于党内民主还不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没有形成系统的看法。在如何处
摘 要:新时期做好油田离退休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对油田工作人员一生辛勤付出的肯定,是为了回报他们曾经的奉献。要想做好这一工作,就必须要设身处地地站在油田离退休人员的位置上思考,在实践中增强油田离退休管理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以及创新性。真正实现油田离退休管理工作的目标,在新时期给予那些曾经劳苦工作的油田工人应有的回报。  关键词:新时期;油田;离退休管理工作  在新时期,社会形式在不断发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受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灯红酒绿、拜金主义的侵蚀,就必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好“三观”问题。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
期刊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做为油田的基层单位如何根据自身
摘 要:《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带有讽刺现实意义的喜剧作品。作品以16世纪90年代的威尼斯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突出的资本主义社会上的矛盾,主要反映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尤其是其中涉及的关于法律思想的问题,莎士比亚借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债务纠纷,宣扬了契约精神、法律至上等的法律理念,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研究和了解那个时代的法律。本文就主要针对《威尼斯商
作者简介:许俊(1987-),男,汉,江西抚州临川,助理工程师,本科,江西省华杰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并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城市规划与其规划管理工作逐渐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而在城市规划的发展中也逐渐应用了新技术,有效地突破了传统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的模式以及手工作业项目报批的方式,使得城市规划部门的决策更加科学化,办事的效率更高,使
尽管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发展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它们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发挥了难能可贵的作用,褒奖之声不绝于耳。但在社会发展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