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跨文化交际是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人际关系差异,有助于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与冲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在课堂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所以本文将主要以“师生关系”为着眼点,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师生关系的差异,尽量减少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际冲突与矛盾,促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关系理论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中国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中国的教育历史十分久远,师生关系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在传统社会,师生伦理关系备受重视,体现着中国传统社会的人伦精神,即“天地君亲师”。老师能与天地、君亲并称,可见中国古代老师的地位是十分崇高的,同时也表明尊师重道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观念。这个时候,教师的主要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中国的教育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从孔孟到两汉董仲舒再到程朱理学,这些传统的教育思想都给予了老师如同君主般至高至尊的社会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备的是一种君民关系,而非平等的师生关系。到了现代社会,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更强调“亦师亦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扮演着主要角色,对课堂的把控起着主导作用。但是与传统师生关系不同的是,教师在主导作用之下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由此“启发式”学习和“探究合作式”学习成为了今天课堂教学的主流。但由于中国传统“尊师重道”的思想根深蒂固,现代中国社会课堂中师生关系有平等相处的趋向依然是学生积极参与和教师主导课堂。
2.西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西方国家的教育思想最早可追溯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理论,教师是知识的产婆,这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学生同样可以质疑反问老师,而教师也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坦诚的,教师并不会因为没有回答出学生的提问而感觉到丢脸。同样,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也会使得课堂中的教学气氛融洽,更有利于教师教学。
3.中西方师生关系差异产生的原因
结合中西方师生关系,我认为造成现代中外师生关系不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政治制度来看,我国长期的中央集权制度赋予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权威地位和身份。而西方国家以希臘文化为源头,虽然有特定时期的中央集权制的出现,但师生之间还是更多地保持着平等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虽对教育进行多次改革, 但师生关系总体变化不大。
第二,从教学目的来说,中国古代学者为仕途和家族荣耀而学习;近代为救国而学;现代的大多数学生为升学而学习,苦受考试升学压力,总是外在目的占主导地位。反观西方,古时的西方学者为寻求理性思维而学;近代为得到“人性”解放而学;现代为独立人格而学,是内在目的占主导地位。 前者追求结果,而后者注重过程。
第三,从教师观和学生观来看,中国的教师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是学术上的权威,是传授者,学生是谦卑的接受者。在西方,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倾向于平等的交流。
第四,从现实的班级规模来看,我国班级学生人数过多,课堂教学任务重,传统讲授法具有更高的效率,更符合目前的中国教育的现实情况。而西方国家班级人数适中,能让教师更好的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个性。
4.对外汉语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建议
转变心态,适应课堂环境。
对外汉语教师在海外教学时,首先要转变课堂心态。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们正面接触的地方,由于中西方师生关系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课堂上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对外汉语教师不能像在教育中国学生那样,用师道尊严和老师的权威性来进行教学,应该多使用西方学生所熟知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其次是快速的融入课堂环境。西方的思维和教育传统和中国都是不尽相同的,而对外汉语教师在一个完全陌生的课堂环境中,难免会显得格格不入,这样也会使自己产生心理压力,影响自己的教学。所以快速转变心态适应课堂学习环境,深切了解每一个同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易错点并帮助他们解决,这样更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扮好课堂角色。
尊重外国学生的文化传统,并且选择更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面对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应该细心的观察每个学生的性格品相,选用最科学最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同时一定不要把自己当成课堂的“权威者”,否则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覃磊.关于师生关系与课堂管理及学生学习的研究与探讨[J].内江科技,2021,42(02):77-79.
[2]姜小华.国外师生关系中的师德规范及其启示[J].教育伦理研究,2020(00):327-335.
[3]张菲菲,邹光平.“权利”视域下传统高校课堂师生关系的破解与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03):152-155.
[4]张华.新型课堂师生关系的定位[J].成功(教育),2013(16):90.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关系理论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中国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中国的教育历史十分久远,师生关系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在传统社会,师生伦理关系备受重视,体现着中国传统社会的人伦精神,即“天地君亲师”。老师能与天地、君亲并称,可见中国古代老师的地位是十分崇高的,同时也表明尊师重道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观念。这个时候,教师的主要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中国的教育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从孔孟到两汉董仲舒再到程朱理学,这些传统的教育思想都给予了老师如同君主般至高至尊的社会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备的是一种君民关系,而非平等的师生关系。到了现代社会,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更强调“亦师亦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扮演着主要角色,对课堂的把控起着主导作用。但是与传统师生关系不同的是,教师在主导作用之下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由此“启发式”学习和“探究合作式”学习成为了今天课堂教学的主流。但由于中国传统“尊师重道”的思想根深蒂固,现代中国社会课堂中师生关系有平等相处的趋向依然是学生积极参与和教师主导课堂。
2.西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西方国家的教育思想最早可追溯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理论,教师是知识的产婆,这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学生同样可以质疑反问老师,而教师也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坦诚的,教师并不会因为没有回答出学生的提问而感觉到丢脸。同样,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也会使得课堂中的教学气氛融洽,更有利于教师教学。
3.中西方师生关系差异产生的原因
结合中西方师生关系,我认为造成现代中外师生关系不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政治制度来看,我国长期的中央集权制度赋予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权威地位和身份。而西方国家以希臘文化为源头,虽然有特定时期的中央集权制的出现,但师生之间还是更多地保持着平等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虽对教育进行多次改革, 但师生关系总体变化不大。
第二,从教学目的来说,中国古代学者为仕途和家族荣耀而学习;近代为救国而学;现代的大多数学生为升学而学习,苦受考试升学压力,总是外在目的占主导地位。反观西方,古时的西方学者为寻求理性思维而学;近代为得到“人性”解放而学;现代为独立人格而学,是内在目的占主导地位。 前者追求结果,而后者注重过程。
第三,从教师观和学生观来看,中国的教师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是学术上的权威,是传授者,学生是谦卑的接受者。在西方,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倾向于平等的交流。
第四,从现实的班级规模来看,我国班级学生人数过多,课堂教学任务重,传统讲授法具有更高的效率,更符合目前的中国教育的现实情况。而西方国家班级人数适中,能让教师更好的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个性。
4.对外汉语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建议
转变心态,适应课堂环境。
对外汉语教师在海外教学时,首先要转变课堂心态。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们正面接触的地方,由于中西方师生关系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课堂上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对外汉语教师不能像在教育中国学生那样,用师道尊严和老师的权威性来进行教学,应该多使用西方学生所熟知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其次是快速的融入课堂环境。西方的思维和教育传统和中国都是不尽相同的,而对外汉语教师在一个完全陌生的课堂环境中,难免会显得格格不入,这样也会使自己产生心理压力,影响自己的教学。所以快速转变心态适应课堂学习环境,深切了解每一个同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易错点并帮助他们解决,这样更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扮好课堂角色。
尊重外国学生的文化传统,并且选择更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面对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应该细心的观察每个学生的性格品相,选用最科学最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同时一定不要把自己当成课堂的“权威者”,否则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覃磊.关于师生关系与课堂管理及学生学习的研究与探讨[J].内江科技,2021,42(02):77-79.
[2]姜小华.国外师生关系中的师德规范及其启示[J].教育伦理研究,2020(00):327-335.
[3]张菲菲,邹光平.“权利”视域下传统高校课堂师生关系的破解与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03):152-155.
[4]张华.新型课堂师生关系的定位[J].成功(教育),2013(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