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应以培养孩子自立为目的

来源 :家庭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到超市购物,遇见以前的一位学生。看到他带着一个女孩子,就随口问道:”你女朋友?可结婚了?”谁知他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还说呢,就怪我家那死老头子,把钱紧紧抓在手里。我没钱,怎么能结婚?”我说“你不是毕业两年了吗,还没找到工作?”“是啊,考了两年编制都没考上,现在还赖在家里。”我心想,那你还有什么权利和资格埋怨父母。
  其实,这孩子的父亲我认识,和我同行,是一位乡下小学教师,收入并不高。这几年孩子读大学的花费很大,家里不会有多少积蓄。我非常寒心,也非常气愤:辛辛苦苦培养的一个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连自己都养不活,还想着结婚,难道父母养你还不够,还得再为你养一个人吗?
  回来后,我一直在想,如果不是小时候父母对他的百般溺爱,千般顺从,万般迁就,一个受过十几年教育的人,如何会养成这种依赖、自私甚至无耻的性格。
  眼前很多家庭教育,只要成绩优秀,做父母的什么都能够付出,“儿老子”的情况极为普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不算什么新鲜事。这几年,晚自习时家长到办公室来找我,想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大多数都是偷偷摸摸像个贼似的。临走时还一再告知,千万不要让孩子知道他来找过我。去年,甚至发生过有孩子以不读书要挟父母的怪事。
  如今,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生活条件都已经有所改善,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不少家庭对孩子的要求是成绩至上,一切以升学为目的。“孩子,你好好学习,把成绩搞好就行,其他的事情交给我们。”这是我们最熟悉的家庭教育话语。爱心、宽容、正直、责任等都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很多家长几乎彻底放弃了对孩子的成“人”教育。这种畸形的教育观后果很严重,有时甚至会引发悲剧。2011年3月31日,留学生汪佳晶在上海浦东机场刺母血案不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吗?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日本有句著名的教育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所以,日本的家长教育孩子,在学好功课的同时,也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家务和各种勤工俭学的活动。外出旅行时,无论多小的孩子,一律背上自己的东西,这种自强精神和自立能力,是日本教育的重要出发点之一。可我们的教育情形呢?
  有天下晚自习后回家,我看到一位母亲到公交车站接她的孩子。公交车到站,孩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伞,随手把书包塞给她母亲,然后兀自撑起伞就走,掏出手机按起来,全然不顾身后弱小的母亲。而此时,空中正是细雨迷离,寒风瑟瑟。
  做父母的,无论富有还是贫穷,都不能忽视对孩子自立自强价值观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让他们受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如果总是溺爱孩子,无论对孩子还是对自己,都必将是一件糟糕的事。
其他文献
每天,儿子小当按时起床成了一个难题。我和当妈再三催促,他才恋恋不舍地从被窝里爬了起来。我们赶紧给他穿衣服,他还不时地嫌我们挑的衣服不好看。  我牵着小当去洗手间。当妈见状:“站住,你带他干嘛去?”我说刷牙。  “那么迟了,有什么好刷的?”  当妈这么一说,小当来劲了:“是的,都迟到了,不用刷。”  “这不是理由,刷牙就得坚持。”我以一敌二。  当妈霸气地说,我就是理由,今天就不刷了。她看到我很坚持
因为工作,张泉灵婚后生孩子的计划一再被拖延,直到2006年她才如愿。儿子小名泉泉,如今泉泉已经6周岁了,聪明活泼,特别可爱,不过因为工作繁忙,张泉灵和儿子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但即便如此,在儿子心中她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有一次主持人问:“你觉得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小家伙直言:“就是我妈妈的样子啊。很漂亮,很勇敢的样子,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什么都不怕。”虽说是童言无忌,却让张
小学品德课程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新课改的现实需求,它对思品教学界的科研人员以及一线教师而言是一场新的挑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要求教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由单纯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与生活点滴相结合的衔接者;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以及小学生的品德实际,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形成优良品质的情景活动;要求教师以快乐和兴趣教学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与社会实践相关的体验中感悟生活的真善美。本文从现今小学品德课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