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二年级钢琴弹唱有效教学策略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8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弹唱是一门综合艺术形式,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如乐理、和声、钢琴、声乐、即兴伴奏等。同时学生要提高读谱能力、歌唱技巧,注重音阶指法的正确使用,规范演奏方法,会划分乐句等。本文从钢琴弹唱的理论基础、伴奏音型的选择与和声的编配、儿歌的弹唱实践等方面入手,探讨中职二年级钢琴弹唱有效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二年级 钢琴弹唱 有效教学 策略
  
  中職学校钢琴课程一般包括钢琴演奏、即兴伴奏、歌曲弹唱等内容,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歌曲弹唱,这也是对学生来说比较难学的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钢琴弹唱的理论基础、伴奏音型的选择与和声的编配、儿歌的弹唱实践等三个方面着重阐述中职二年级钢琴弹唱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钢琴弹唱的理论基础
  (一)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初步接触钢琴弹唱,需要学习和掌握钢琴弹奏的相关理论课程,如《辛迪应用钢琴简易教程》《钢琴基础》《哈农》《幼儿师范钢琴即兴伴奏教程》《幼儿师范经典儿童钢琴曲集》等。这些课程主要内容如怎样使用正确的手形弹琴、灵活应变的伴奏音型和指法、音乐术语的应用、不同的伴奏音型在常用的调式上弹奏,特别是和弦,与歌曲弹唱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要把乐理等知识熟练掌握,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和弦在钢琴编排中的合理使用。
  1.大调式
  在七个基本音级上建立起来的七个三和弦分别用罗马数字表示如下:
  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三个正三和弦:
  Ⅰ(原位)Ⅳ级Ⅳ(转位)Ⅴ级Ⅴ(转位)
  
  2.小调式
  在七个音级上建立起来的七个三和弦分别用罗马数字表示:
  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三个正三和弦:
  Ⅰ(原位)Ⅳ级Ⅳ(转位)Ⅴ级Ⅴ(转位)
  
  和声小调多于自然小调,注意和声小调要升Ⅶ,小调歌曲如《乡间的小路》等。小调伴奏音型的选配及和声的编配与大调规律一样。
  (二)对于幼儿师范学生来讲,唱比弹更重要。要掌握钢琴弹唱的相关歌唱理论,以《幼儿师范歌唱基础教程》《声乐卷》《儿童歌曲钢琴伴奏曲集》《声乐基础》等教材内容作为歌唱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包括声乐基础、发声练习及歌唱作品。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练习发声技巧。如练声吐气,气沉丹田,嘴巴留一个圆孔,向外慢慢吐气;多跑步锻炼肺活量等。吐字咬字有的不标准,要多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有的中职学生不好意思唱,气息掌握不好,老师要鼓励他们在众人面前唱歌,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然后才能很好地把理论运用到钢琴弹唱的实践中去。中职二年级学生要想唱好歌曲,就要努力与声乐老师积极沟通,上课时多唱一些国内外经典的儿歌,尽量选择易用、易学、易记、易教、朗朗上口的歌曲。
  二、伴奏音型的选择与和声的编配
  (一)伴奏音型的选择
  1.《国歌》《歌唱祖国》《强军战歌》等歌曲一般采用柱式和弦的伴奏音型,具有号召性强、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等特点,都属于进行曲风格的歌曲。
  2.《小星星》《大海啊,故乡》等歌曲具有优美、轻快等特点,一般采用的伴奏音型为全分解和弦,如用琶音形式弹奏的《茉莉花》。它们都属于抒情类风格的歌曲。
  3.《数鸭子》《粉刷匠》《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常采用的伴奏音型为半分解和弦,特点为节奏鲜明、活泼,富有律动感。如歌曲《我的祖国》就属于八度形式的半分解和弦伴奏。
  伴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混合运用。
  (二)和声的编配
  1.常见的和弦走向及在C、F、G调上的专项训练。①Ⅰ→Ⅳ→Ⅰ;②Ⅰ→Ⅴ→Ⅰ,和声连接;③Ⅰ→Ⅳ→Ⅴ→Ⅰ,Ⅳ→Ⅴ,旋律连接。在选择和弦的时候要注意遵循“就长不就短、就多不就少、就强不就弱”的基本原则。旋律中出现的音占哪个和弦多一般就选哪个和弦。应避免“和弦功能倒置”,不能出现V→IV的走向。
  2.采用新调性、老曲目的方法做移调练习。学生在弹奏时注意F调降si,G调升fa。如刚开始学习钢琴弹唱《两只老虎》《小星星》时,引导学生在C调上练习旋律和伴奏,然后启发学生移到F调上弹,学生很快就会弹了。
  3.具体教学环节,如笔者在上《两只老虎》弹唱公开课时,从舞蹈律动引入,再到大调音阶、正三和弦、和弦风格的选择、打节奏、唱歌曲、划分乐句、编配和弦、教师示范,学生练习、边弹边唱右手旋律、练习左手伴奏、合在一起弹。然后分组检查,发现有学生在弹歌曲时右手、左手会弹伴奏,但右手和左手合在一起不会弹,弹长拍时容易抢拍,八分音符容易弹快。这时教师就需要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按照音的时值一拍一拍上下对着弹奏。课后观看进行曲风格的《两只老虎》的弹奏视频,查询歌曲的起源并会自弹自唱歌曲,总结经验,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儿歌的弹唱实践
  (一)学生刚接触钢琴弹唱,如果能在钢琴上用Ⅰ、Ⅳ、Ⅴ把歌曲弹好,能自弹自唱歌曲,能用不同的伴奏音型弹奏,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待学生对大小调弹奏比较熟悉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弹无旋律伴奏,如歌曲《歌声与微笑》。
  右手伴奏如下:
  左手伴奏如下:
  右手不弹旋律,左手和右手按照和弦弹伴奏音型;也可以尝试弹宫、徵、羽等调式的民歌。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笔者利用下面的公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其中宫调式的音阶为12356,常用的和弦连接为Ⅰ→Ⅳ→Ⅱ→Ⅴ→Ⅰ,如《掀起你的盖头来》等歌曲,能给人以明亮感。徵调式的音阶为5·6·123,常用和弦连接为Ⅰ→Ⅳ→Ⅱ→Ⅴ→Ⅰ,如《南泥湾》等歌曲,它可以按着大调式来弹。羽调式的音阶为671·2·3·,常用和弦连接为Ⅰ→Ⅳ→Ⅴ→Ⅰ,如《娃哈哈》等歌曲,可以按照小调式来弹等。
  (2)要想中职二年级学生做到钢琴弹唱自如,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①教师自弹自唱示范,比让学生多看几段视频,效果好得多。②在钢琴弹唱时,弹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唱,更是为了烘托唱,要时刻突出歌唱者。所以在演唱时,琴声要小一些,不能喧宾夺主,而要根据歌曲情绪进行强弱的调整。③弹唱时要求精神饱满,唱和弹有机结合、有机分配,唱与弹相互支撑,共同发挥作用。如歌曲的前奏,能消除演唱者表演的压力和紧张感,让其进入歌曲的意境当中。间奏贯穿于段落之间,为歌唱者提供休息、调整气息的机会。尾声是整首歌曲结尾的部分,不仅要给听众以结束感,更要让听众回味无穷。
  (3)如被“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字正腔圆”等理论故事深深吸引,于是就先看理论,再跟着钢琴唱、跟着视频唱,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来锻炼自己。这期间最先唱儿歌《赶海的小姑娘》,然后循序渐进地演唱有难度的歌曲,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之后边跳边唱,直到能边弹边唱这首歌了。这种弹唱结合、融为一体的表演形式不仅能使弹唱技能上一个大台阶,而且还能使现场发挥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
  总之,学生在拿到歌谱时,要认真对歌谱进行曲式分析,对情绪等进行区别,试唱一下,为不同的乐段或乐句选用不同的伴奏方法,为歌曲配和弦。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教材内容做成MIDI音乐、录像等推送到班级微信群中,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讨论、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辛迪.辛迪应用钢琴简易教程(第一册)[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8.
  [2]郭健,田宝军.钢琴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8.
  [3]夏志刚.幼儿师范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
  [4]张静.钢琴弹唱基础教程[M].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2015.
  [5]陈欣.简易儿童钢琴曲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构建砀山县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符合当前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性实施,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弥补数学教育上的劣势,进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普及与推广,农远工程、班班通和智慧课堂的不断跟进,运用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面临的伦理难题,常常不是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判断,而是在某些特殊境遇下存在的2种甚至2种以上相互冲突的方案。笔者对常见的伦理困境总结为4种:不同伦理原则的选择困境;不同利益主体的选择困境;不同人际关系的伦理困境;护士职业伦理与角色道德之间的冲突。在此基础上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帮助护理人员认识并以有效、合理的方式应对伦理困境。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在医院感染中的分布、构成比及其耐药性。方法:按常规方法对临床各种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儿整个治疗过程的影响,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在重度烧伤患儿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年龄为1~5岁且临床诊断为重度烧伤的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烧伤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烧伤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整个治疗过程。在住院期间对患儿家属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结合2组患儿治愈率及住院日对患儿康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头高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测定头高位0°、10°、20°及30°时的平均动脉压及脑血流参数,根据公式测算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变化。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着床头抬高,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02.57 ± 8.34)、(100.74 ± 8.12)、(97.32 ± 7.94)、(94.82 ± 8.3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