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脉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来源 :医学综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a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PHTN)是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个体间存在显著差异,病死率较高。PPHTN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流高动力循环、血管活性介质失调、遗传变异、高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但其具体直接致病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针对PPHTN的特异性扩血管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较少,对于轻度PPHTN患者,临床上多单独或联合应用扩血管药物改善患者症状;而对于中、重度PPHTN患者,特异性扩血管药物联合肝移植治疗是否是最佳方案还有待进一步探究。未来,更多致病通路的发现将为PPHTN的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肺脏超声在新生儿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纳入给予呼吸机治疗的4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12、24 h对患儿实施肺脏超声检查,统计患儿的肺脏超声评分,进行肺脏超声评分各个时间点的比较,另比较患儿上述四个时间点的肺功能指标(FVC、MVV)检测结果和疾病的各种肺部超声表现的检出情况。结果: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患儿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肺脏超声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卵巢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中绝大多数为上皮性卵巢癌。大部分卵巢癌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往往预后不良。铂类耐药是晚期或复发性卵巢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而合理敏感的化疗方案可提高卵巢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期。临床上有效、便捷的预测卵巢癌患者预后及化疗敏感性的生物学指标包括Ki-67、p5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等,其表达水平对判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及其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联合胃镜精查在深圳宝安区诊断早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1年1月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接受胃镜等检查的胃癌筛查目标人群共1090例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开展胃癌初步筛查,结合初筛结果将筛查人群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比较三组胃镜精查后癌前病变、癌前疾病、早期胃癌检出率。结果:共1 090例患者完成胃镜精查,其中低危组658例,中危组368例,高危组64例。胃镜精查结果显示,癌前疾病检出率上,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高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细胞和分子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的非组蛋白,释放至细胞外的HMGB1可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促进免疫紊乱和炎症反应。SLE患者循环和受累组织中HMGB1胞外释放增加,而HMGB1可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亦可作用于肾脏、神经系统等受累组织中的局部细胞参与SLE发病,可能是SLE的潜在治疗靶点,但靶向HMGB1治疗SLE的方法和有效性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