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10月1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70)81号文件,决定由兰州军区负责,以玉门石油管理局石油队伍为主,从四川、胜利、青海、江汉等油田抽调职工组成陕甘宁石油会战指挥部,开展大规模石油勘探会战,从而揭开了长庆油田对甘肃陇东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新篇章,也开始了长庆油田与庆阳市相互依存的合作历程。40年来,曾有过老区像当年支持红军一样支持油田、油田像对待家乡一样支持老区的愉快经历,也曾有过地企在合作政策、利益分配、后续发展等诸多方面产生分歧与矛盾的不愉快经历,双方走过的是一条充满坎坷与风雨的不平之路。正确认识地企关系的分歧与磨擦,对于融洽双方关系,创建“和谐典范、模范油区”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甘肃省庆阳市与长庆油田在合作历程中产生矛盾的原因
纵观庆阳市与长庆油田合作开发陇东石油资源40年的历程,分析双方产生分歧和矛盾的主要根源,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在政策取向上孰是孰非的问题
油田认为,石油天然气属特定矿种,资源归国家所有,实行国家一级登记管理,油田有权依照《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独立勘探、开发、生产、集输、储运、销售,这既是在依法开展份内业务,也是在依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为国为民负责。地方则认为,在这一大前提和大原则下,地方有依靠本地资源优势振兴经济、强市富民的权利和义务,不能抱着“金娃娃”没饭吃。围绕如何在政策上兼顾和均衡国家与地方、地方与企业的发展,增强石油开发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融合度,庆阳市曾设想借鉴延安、榆林等地的经验和做法,通过与长庆油田划区块开发、投资入股开发等方式,参与石油资源的开发,但虽经多次多方争取,却均以失败告终。
(二)在相互支持上孰大孰小的问题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服务与支持,地方的振兴离不开企业的带动与扶持。对此,庆阳市和长庆油田早就达到了共识,也付诸了行动。按照“支持油田开发建设,就是支持庆阳发展”的理念和“环境最佳、服务最优、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原则,庆阳各级政府从“施肥、浇水、捉虫子”做起,全力支持油田开发建设。全市七个涉油县(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运管护体系,实行了油区治安“一票否决制”和“四定四包”管护责任制,总结推行了“石油一站式”服务模式。市、县(区)专门成立了石化办、综治办,在市公安局成立了涉油犯罪侦察支队,每年都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油区环境治理专项行动,使油区管道打眼偷盗案件平均每年下降30%,油区生产和治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好转,庆阳市被评为全国油区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与此同时,长庆油田也积极履行国有大型企业的经济、政治、社会责任,给予地方以丰厚的回报。“十五”期间,长庆油田和庆化公司为庆阳创造了占总量35.5%的生产总值、33.7%的固定资产投资、49%的财政收入,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十一五”期间,庆阳全市财政收入的67%来源于石油开采、炼化和配套服务。可以说,地企双方地相互支持上都做到了尽心尽力,也都取得了令对方比较满意的效果。但是,这是从整体上来说的,从局部来看,当地群众与个别油田职工内外勾结偷盗原油、在一些涉油事件处理上地企意见相左的问题,特别是石油开采中污染环境、污染水源的问题,仍然使双方在支持力度的大小方面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抱怨。
(三)在利益分配上孰多孰少的问题
利益分配问题,历来是地企双方分歧的症结和矛盾的焦点所在。一是石油开采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庆阳各级政府认为,与同属陕甘宁革命老区、同属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富集区、同属长庆油田开发区的陕西延安、榆林两市相比,长庆油田允许延安和榆林成立钻采公司开发石油,也优先为地方炼厂提供原油,而庆阳不仅不能钻采石油,而且把当地开采的石油通过北部的马惠输油管道和南部的庆咸输油管道外输,油田开发对庆阳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相对偏低太多,反差太大,所取与所予不平衡。二是地方群众从优势资源开发中的受益问题。长庆油田在庆阳开采石油几十年,为当地群众的致富做出了有目共睹、不容抹灭的贡献。但与庆阳富集的石油资源和为国家做出的牺牲相比,老区群众的心理落差依然很大。从2005年的数据看,当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16元,250多万人口中仍有80多万贫困人口。三是开发石油资源与保护环境不同步的问题。多年来,由于技术比较落后和地企双方重视不够等主客观方面的因素,由于注水开采、管线破裂、事故排污、跑冒滴漏、石油生产废弃物处理不当等原因,造成油区河流严重污染,马莲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环江河、柔远河等农业灌溉和群众生活的主要水源,水质长期呈劣五类,绝大部分已不能饮用和灌溉,导致了水质性缺水,对群众生产生活和地企关系的改善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甘肃省庆阳市和长庆油田双方应客观、辩证、理性地对待历史问题
建国后曾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同志说过:对历史教训的分析和总结上,应该“宜细不宜粗”;但对历史问题的处理和政策上,则应 “宜粗不宜细”。这里所说的“宜细不宜粗”,应该是对历史进行认真总结、理性分析、冷静反思,达到吸取教训的目的;所谓的“宜粗不宜细”,应该是在历史问题的处理上不宜纠缠细枝末节,放眼未来,求同存异。庆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尊重历史、面对现实、解决问题、不留尾巴”的原则,正是对陆定一同志这句话的一个很好的注脚,也是解决地企之间历史问题的正确方向。
(一)客观地认识地企矛盾分歧产生的必然性,求大同,存小异
长庆油田与庆阳市的合作开始于计划经济时期,发展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在这一社会过程中,随着以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全方位开放为前提的社会的加速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嬗变。由于计划经济时期所主张的是“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人们的价值观局限于牺牲小我为大我的单一价值取向,企业也以完成计划任务为目标,地方与企业的目标几乎完全一致,基本没有利益上的分歧。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使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的价值主体意识普遍觉醒,社会呈现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的趋势,人们的价值取向从一元化趋向多元化;企业也不再满足以完成计划任务,而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群众之间由利益分配问题产生矛盾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庆阳市与长庆油田之间的矛盾分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产物和普遍现象。解决地企之间的矛盾分歧,首先必须面对历史事实,接受历史必然,在重大问题上求大同、存小异,而不应该一味地纠缠于历史问题中的细枝末节不放。
(二)辩证地分析地企存在矛盾分歧的利与弊,看主流,不偏狭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既对立又统一,而矛盾则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不可否认,庆阳市与长庆油田之间的矛盾分歧,对地企关系的和谐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地企之所以能共同走过互利共赢的40年,之所以有今天共同创建“和谐典范、模范油区”的基础,双方在产生矛盾、解决矛盾过程中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进一步达成了共识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原因。因为有合作,势必会有分歧、有矛盾,关键是要找准双方目标的共同点、利益的契合点,抓大放小,长远考虑。唯物辩证法还认为,事物发展的总的趋势和基本方向是前进上升的,而发展的具体途径和道路则是螺旋式的或波浪起伏的;矛盾有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区别。纵观地企合作发展的历程,和谐共存、互利共赢是主旋律,地企关系总的趋势是合作领域越来越广泛、协作配合越来越紧密、共赢前景越来越光明。因此,在处理地企关系上,既要看到矛盾分歧“弊”的一面,更要看到矛盾分歧“利”的一面;既要重视解决双方之间存在的矛盾分歧,更要积极弘扬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合作精神,引导地企干部职工和群众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合作心态和思想观念,为创建“和谐典范、模范油区”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理性地解决地企之间的矛盾分歧,向前看,不争论
地企在客观上是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不可能离开谁单独获得发展。石油企业有其相对特殊性,其业务本质决定了油田的生产基地只能在各地,其发展必须依赖地方的支持和保证;作为地方政府,其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责任也驱使其“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培育支柱和财源。就庆阳而言,到“十二五”末要实现境内原油产量和加工量达到“双1000”万吨、把庆阳建设成为“西部油城”和全省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目标,没有长庆油田的合作是无法做到的。就长庆油田而言,陇东石油储量、资源量、剩余储量均占到了长庆油田的三分之一,特别是超低渗2吨区的储量规模达10亿吨,占长庆油田超低渗2吨区储量的近
3/4,开发如此富集的资源对石油企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更是实现其陇东油田到2015年原油产量达到800万吨的坚实基础。因此,地企双方早已经到了放下历史包袱、不搞无谓的争论、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时候了。应通过创建“和谐典范、模范油区”,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方式,努力实现油田产能快速稳定提高、地企关系和谐共赢、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地方经济科学发展的双赢、长赢目标。
(作者供职于甘肃省庆阳市中共西峰区委党校)
一、甘肃省庆阳市与长庆油田在合作历程中产生矛盾的原因
纵观庆阳市与长庆油田合作开发陇东石油资源40年的历程,分析双方产生分歧和矛盾的主要根源,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在政策取向上孰是孰非的问题
油田认为,石油天然气属特定矿种,资源归国家所有,实行国家一级登记管理,油田有权依照《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独立勘探、开发、生产、集输、储运、销售,这既是在依法开展份内业务,也是在依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为国为民负责。地方则认为,在这一大前提和大原则下,地方有依靠本地资源优势振兴经济、强市富民的权利和义务,不能抱着“金娃娃”没饭吃。围绕如何在政策上兼顾和均衡国家与地方、地方与企业的发展,增强石油开发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融合度,庆阳市曾设想借鉴延安、榆林等地的经验和做法,通过与长庆油田划区块开发、投资入股开发等方式,参与石油资源的开发,但虽经多次多方争取,却均以失败告终。
(二)在相互支持上孰大孰小的问题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服务与支持,地方的振兴离不开企业的带动与扶持。对此,庆阳市和长庆油田早就达到了共识,也付诸了行动。按照“支持油田开发建设,就是支持庆阳发展”的理念和“环境最佳、服务最优、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原则,庆阳各级政府从“施肥、浇水、捉虫子”做起,全力支持油田开发建设。全市七个涉油县(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运管护体系,实行了油区治安“一票否决制”和“四定四包”管护责任制,总结推行了“石油一站式”服务模式。市、县(区)专门成立了石化办、综治办,在市公安局成立了涉油犯罪侦察支队,每年都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油区环境治理专项行动,使油区管道打眼偷盗案件平均每年下降30%,油区生产和治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好转,庆阳市被评为全国油区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与此同时,长庆油田也积极履行国有大型企业的经济、政治、社会责任,给予地方以丰厚的回报。“十五”期间,长庆油田和庆化公司为庆阳创造了占总量35.5%的生产总值、33.7%的固定资产投资、49%的财政收入,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十一五”期间,庆阳全市财政收入的67%来源于石油开采、炼化和配套服务。可以说,地企双方地相互支持上都做到了尽心尽力,也都取得了令对方比较满意的效果。但是,这是从整体上来说的,从局部来看,当地群众与个别油田职工内外勾结偷盗原油、在一些涉油事件处理上地企意见相左的问题,特别是石油开采中污染环境、污染水源的问题,仍然使双方在支持力度的大小方面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抱怨。
(三)在利益分配上孰多孰少的问题
利益分配问题,历来是地企双方分歧的症结和矛盾的焦点所在。一是石油开采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庆阳各级政府认为,与同属陕甘宁革命老区、同属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富集区、同属长庆油田开发区的陕西延安、榆林两市相比,长庆油田允许延安和榆林成立钻采公司开发石油,也优先为地方炼厂提供原油,而庆阳不仅不能钻采石油,而且把当地开采的石油通过北部的马惠输油管道和南部的庆咸输油管道外输,油田开发对庆阳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相对偏低太多,反差太大,所取与所予不平衡。二是地方群众从优势资源开发中的受益问题。长庆油田在庆阳开采石油几十年,为当地群众的致富做出了有目共睹、不容抹灭的贡献。但与庆阳富集的石油资源和为国家做出的牺牲相比,老区群众的心理落差依然很大。从2005年的数据看,当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16元,250多万人口中仍有80多万贫困人口。三是开发石油资源与保护环境不同步的问题。多年来,由于技术比较落后和地企双方重视不够等主客观方面的因素,由于注水开采、管线破裂、事故排污、跑冒滴漏、石油生产废弃物处理不当等原因,造成油区河流严重污染,马莲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环江河、柔远河等农业灌溉和群众生活的主要水源,水质长期呈劣五类,绝大部分已不能饮用和灌溉,导致了水质性缺水,对群众生产生活和地企关系的改善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甘肃省庆阳市和长庆油田双方应客观、辩证、理性地对待历史问题
建国后曾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同志说过:对历史教训的分析和总结上,应该“宜细不宜粗”;但对历史问题的处理和政策上,则应 “宜粗不宜细”。这里所说的“宜细不宜粗”,应该是对历史进行认真总结、理性分析、冷静反思,达到吸取教训的目的;所谓的“宜粗不宜细”,应该是在历史问题的处理上不宜纠缠细枝末节,放眼未来,求同存异。庆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尊重历史、面对现实、解决问题、不留尾巴”的原则,正是对陆定一同志这句话的一个很好的注脚,也是解决地企之间历史问题的正确方向。
(一)客观地认识地企矛盾分歧产生的必然性,求大同,存小异
长庆油田与庆阳市的合作开始于计划经济时期,发展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在这一社会过程中,随着以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全方位开放为前提的社会的加速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嬗变。由于计划经济时期所主张的是“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人们的价值观局限于牺牲小我为大我的单一价值取向,企业也以完成计划任务为目标,地方与企业的目标几乎完全一致,基本没有利益上的分歧。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使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个人的价值主体意识普遍觉醒,社会呈现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的趋势,人们的价值取向从一元化趋向多元化;企业也不再满足以完成计划任务,而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群众之间由利益分配问题产生矛盾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庆阳市与长庆油田之间的矛盾分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产物和普遍现象。解决地企之间的矛盾分歧,首先必须面对历史事实,接受历史必然,在重大问题上求大同、存小异,而不应该一味地纠缠于历史问题中的细枝末节不放。
(二)辩证地分析地企存在矛盾分歧的利与弊,看主流,不偏狭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既对立又统一,而矛盾则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不可否认,庆阳市与长庆油田之间的矛盾分歧,对地企关系的和谐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地企之所以能共同走过互利共赢的40年,之所以有今天共同创建“和谐典范、模范油区”的基础,双方在产生矛盾、解决矛盾过程中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进一步达成了共识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原因。因为有合作,势必会有分歧、有矛盾,关键是要找准双方目标的共同点、利益的契合点,抓大放小,长远考虑。唯物辩证法还认为,事物发展的总的趋势和基本方向是前进上升的,而发展的具体途径和道路则是螺旋式的或波浪起伏的;矛盾有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非主要方面的区别。纵观地企合作发展的历程,和谐共存、互利共赢是主旋律,地企关系总的趋势是合作领域越来越广泛、协作配合越来越紧密、共赢前景越来越光明。因此,在处理地企关系上,既要看到矛盾分歧“弊”的一面,更要看到矛盾分歧“利”的一面;既要重视解决双方之间存在的矛盾分歧,更要积极弘扬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合作精神,引导地企干部职工和群众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合作心态和思想观念,为创建“和谐典范、模范油区”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理性地解决地企之间的矛盾分歧,向前看,不争论
地企在客观上是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不可能离开谁单独获得发展。石油企业有其相对特殊性,其业务本质决定了油田的生产基地只能在各地,其发展必须依赖地方的支持和保证;作为地方政府,其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责任也驱使其“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培育支柱和财源。就庆阳而言,到“十二五”末要实现境内原油产量和加工量达到“双1000”万吨、把庆阳建设成为“西部油城”和全省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目标,没有长庆油田的合作是无法做到的。就长庆油田而言,陇东石油储量、资源量、剩余储量均占到了长庆油田的三分之一,特别是超低渗2吨区的储量规模达10亿吨,占长庆油田超低渗2吨区储量的近
3/4,开发如此富集的资源对石油企业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更是实现其陇东油田到2015年原油产量达到800万吨的坚实基础。因此,地企双方早已经到了放下历史包袱、不搞无谓的争论、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时候了。应通过创建“和谐典范、模范油区”,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方式,努力实现油田产能快速稳定提高、地企关系和谐共赢、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地方经济科学发展的双赢、长赢目标。
(作者供职于甘肃省庆阳市中共西峰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