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宋诗选注》的特点分析研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_s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宋诗选注》是钱钟书先生于1955—1957年間编纂的一部宋诗选集,这是一部别具特色的断代诗歌选本,是钱先生一力之所为。本文拟从《宋诗选注》的《序言》、“评”、“注”三个等方面入手探讨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一书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宋诗选注》;钱钟书;序;评;注
  作者简介:徐良燕,女,江西省南昌市人,就读于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01
  《宋诗选注》是一部别具特色的宋代诗歌选本,书中收入了宋代诗人欧阳修、柳开、郑文宝、梅尧臣、杨万里、文天祥等80位诗人的近300首宋诗,并且对每一首作品都进行了非常具有特色的准确注解。《宋诗选注》自上世纪五十年代面世以来,在众多的宋诗断代诗歌选本中独树一帜,甚至“在日本,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也被认为是‘宋诗最有价值的注本,宋诗的一种权威性的参考文献’”[1],那么《宋诗选注》与其它研究宋诗的著作相比,究竟有何特点?
  1.选人选诗
  在《宋诗选注》的“序”中,钱钟书先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选诗观,即著名的“六不选”:1.押韵的文件不选;2.学问的展览和典故成语的把戏也不选;3.大模大样的仿照前人的假古董不选;4.把前人的词意改头换面而绝无增进的旧货充新也不选(“前者号称‘优孟衣冠’,一望而知,后者容易蒙混,其实只是另一意义的‘优孟衣冠’,所谓‘如梨园演剧,装抹日异,细看多是旧人。’”);5.有佳句而全篇太不匀称的不选;6.当时传诵而现在看不出好处的也不选。
  首先看“选人”。《宋诗选注》作为一部诗选,作者选谁的诗,倾向于哪种风格、题材、体裁的诗,选多少首诗,弄清楚了这些问题,也就明白了钱钟书先生的诗学观及审美眼光。《宋诗选注》中选录的名家名作,既有位高权重的寇准、晏殊、王安石、欧阳修,也有名满天下的“梅妻鹤子”的林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书法界中“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但钱钟书先生也不忽视吴涛、董颖、左纬等很少见的小家,并且对他们的诗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在《宋诗选注》中,没有入选宋朝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并且在诗歌上很有造诣的叶适的诗。日本著名汉学家小川环树先生在读到钱先生亲赠的《宋诗选注》后,在京都大学《中国文学报》第十册发表了《钱钟书的<宋诗选注}))(1959年4月),他认为“这是一本从不同于前人的角度出发来对宋诗进行全面观察的书,它的注释和简评都特别出色”,因而本书“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全部选本中最好的”。
  2.注与评
  胡适对《宋诗选注》的“注”流露出欣赏肯定的语气,“注确实写得不错”。胡适先生的评价契合了钱钟书本人的观点,那么《宋诗选注》中的“注”到底何以如此夺人眼球?
  2.1诙谐快活的注
  一般古典文学读物的注释都写得中规中矩,逐字解析,逐词翻译,从作者生平到生僻字音、字义解析都显得过于呆板,读之虽可以知道其中意思,但却难以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的最大特点就是诙谐快活,让人难以释卷。譬如,钱钟书在介绍李白的时候这样描述:“宋代对李白虽然推崇,不像对杜甫那样的效法,晁补之和同时代的徐积、郭祥正也许是欧阳修、苏轼以后仅有的向李白学习的北宋诗人。”;在介绍张舜民的时候,钱钟书用谈话的语气说:“他是陈师道的姊夫,和苏轼友好,作诗师法白居易。”看了这样的大白话出现在宋诗的注视中,不觉眼前一亮;钱钟书在介绍曾巩时这样写道:“他的学生秦观不客气地认为他不会做事,他的另一个学生陈师道不加可否地转述一般人的话说他不会作诗。”但钱钟书先生认为:就“八家”而论,他的诗远比苏洵、苏辙父子的诗好。与《宋诗选注》无缘的著名哲学家叶适,钱钟书先生给出了让人哑口无言的“注”:“他的诗竭力炼字琢句,而语气不贯,意思不达……”还譬喻说:“他尽管是位‘大儒’,却并不能跟小诗人排在一起;这仿佛麻雀虽然是小鸟儿,飞得既不高又不远,终不失为飞禽,而那庞然昂然的鸵鸟,力气很大,也生了一对翅膀,可是绝不会腾空离地,只好让它跟善走的动物赛跑去罢。”读这样的注释,也就难以为此雄辩了。南宋著名的理论家严羽,他的《沧浪诗话》在众多诗论中可谓占尽风头,可是严羽的诗却让人感到遗憾,鉴于此,钱钟书说:“批评家一动手创作,人家就要用他的拳头塞他的嘴——毋宁说,使他的嘴咬他的手”。
  2.2喜用比喻的评
  《宋诗选注》的“评”的有一个特点就是喜用比喻这种修辞,钱钟书自己曾说:“比喻是又学语言的擅长,一到哲学思永里,就变为缺点一一不谨严、不足依据的比类推理。”[2]再看宋代大名鼎鼎的晏殊在钱钟书的“注”中也难逃奚落,关于晏殊在诗中对成语模仿意味太浓,钱钟书说:“就像传说中那个女人裁裤子,她把旧裤子拿来作榜样,看见旧裤子扯破了一块,忙也照样在新裤子剪个窟窿。”在谈到很多“冷门作品”为什么不入选时,钱钟书这样“评”,“假如僻冷的东西已经僵冷,一丝儿活气也不透,那末顶好让它安安静静的长眠永息。一来因为文学研究者只会应用人工呼吸法,并没有还魂续命丹;二来因为文学研究者似乎不必去制造木乃伊,费心用力的把许多作家维持在‘死且不朽’的状态里。”
  钱钟书先生秉承艺术至上的文学审美观点,将其幽默诙谐的作风全面灌注到选注的“序”“评”与“注”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散文随笔的手法作注,为广大的读者研究者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1]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台湾联经出版社1984年版,第2任一21页.
  [2]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三联书店,2002.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核仁素适配体偶合物(简称偶合物)体外抗胰腺癌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1)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时间点(24,48h)核仁素适配体细胞毒性,以及对比偶合物、雷公藤甲素,对MIA PaCa-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2)以吉西他滨耐药的胰腺癌胞系——-MIA PaCa-2,作为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对比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24,48,72h)偶合物和吉西
摘 要:“比德”是先秦儒家思想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德”观代表先秦时期文人的审美倾向,也标志了先秦时期文人道德意识的自觉。屈原的楚辞中也有大量的“比德”出现,他不仅继承了儒家的“比德”观,也发展了这一美学理论观点,使“比德”不仅停留在政治层面和道德层面,也延伸到审美层面。  关键词:儒家;屈原;比德观  作者简介:杨沫南(1989.7-),女,汉族,籍贯: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
摘 要:董永传说是中国六大传说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传唱千古。和其他传说相比,董永传说早期的可靠文献材料较少,还需要后人不断发掘,关于董永传说最早的可信文献也是各执一词。董永传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结构不断完善,情节越来越曲折离奇,人物形象也逐渐丰满。  关键词:董永传说;文献;民间传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01  
目的:确定新降糖颗粒的制备工艺;对新降糖颗粒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为新降糖颗粒质量控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考察,以干膏得率和君药生地黄及佐药玄参中梓醇的总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对所选因素进行评比,确定复方中药材的提取方法。通过参考文献与实验结果相结合,对辅料种类的选择及配比进行综合评定,确定成型工艺参数,建立新降糖颗粒的制备方法。对新降糖颗粒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
摘 要:《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代表作,由数百篇短篇小说组成。其主角多以书生及狐鬼神怪为主。在讽纳时弊的同时,也反应了当时的世情民意。在《黄九郎》、《男妾》、《封三娘》等数篇短文均对同性恋这一群体做出了描写。下面,我们就《黄九郎》、《封三娘》两篇文章为例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聊斋志异;黄九郎;同性恋;封三娘  作者简介:符定慧(1995-),女,汉族,海南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汉语言
预言的自我实现功能    过去的都已经成为历史,预言中未解的部分都是关于现在和将来的。谁都希望能传承诺察丹玛斯的衣钵预知未来。当然,谁都清楚这几乎是无法办到的事。  但是,依然有两类预言是值得期待的:  一类是从历史的规律和现实的处境,去发现事件的惯性轨迹,从而校正我们的现实行动,这是科学性预言;比如我们通过2006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可以预测2007年的宏观经济走势甚至更具象的年度经济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