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国内房地产行业有一个经验定律:一座城市是否值得去投资,问政府官员、咨询机构,不如问当地的小学老师,即房地产投资的“小学生指数”。
一个地产项目的硬件开发至少要几年时间,加上周边的持续商业开发,耗时8年、10年都很正常。今天是小学生,10年以后就是主力消费人群。如果一个城市的小学生数量在快速减少,10年以后,这里的餐饮店、美妆店、健身房、电影院……还能见到人气吗?
如果一个地方告别了“增量经济”,人气持续消退,生意会非常难做。近些年来,在互联网从业者的语境当中,你时常听到“我规模有多大,行业份额如何如何”“我今天有多大,未来会做得有多大”,或者“我有多快,还要怎样快跑领先”……可是,如果你正在进入一个人气持续消退的“存量经济”时代,过去的生存策略已难以延续,你该如何做出改变?
这不是危言耸听,情况正在发生变化: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80后有2.28亿人,90后有1.74亿人(减5000万以上),00后有1.46亿人(减少将近3000万人)。加上一线(超级城市)和强二线(国家中心城市)不停从内地城市吸走年轻人口,争夺年轻人口就是争夺未来发展机会。QuestMobile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减200万,11.38亿就是大顶。
种种征兆显示:你我正在进入一个“存量經济”时代,是否要主动调整生存策略了?目前,看起来很多地方是用户、流量、市场、资源、机会都在萎缩,但是不必沮丧,中国商业也在进入一个“精细深耕”的时代,机会往往就在存量中。
因为存量的市场往往代表着用户比较成熟,你不必用代价昂贵的创新去打动他们。你只需要深耕细作,用“微小的优势”去放大一个一个机会。举个例子,国内最早做专车的,不是滴滴,而是易到。起初,中国消费者不知道什么是专车,司机也不知道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供需两头没谱。当时这是一个空白市场、增量市场,易到将很多钱花在苦口婆心“教育”用户和司机上,时间长了,渐渐就扛不住了,不知何时是尽头。
在易到快不行的时候,滴滴抄进来了。滴滴打车先切入的是出租车这个存量市场,站住脚以后,再跳进专车这个增量市场。这时,滴滴起点拉高了,有了说服力,要比易到顺利得多。后来,美团点评也进入打车领域,而且美团一直都是在存量市场里开疆拓土,甚至不惜向巨头宣战。
有谁打车是想出去兜风?一定是有目的地的,比如去餐厅、酒店、电影院。美团点评的优势不在打车APP上,而是在大众点评上找到目的地之后,可以直接打车,用户避免跳到另一个APP上叫车这个麻烦。仅仅是少了一点麻烦而已,特别微弱的一点优势。这就是瞄准存量市场,寻求哪怕1%的稳定优势。
互联网的下一个“富矿”在哪里?很多人说,互联网公司一定是活在增量市场中的,不断发掘新的市场、新的用户才能活下去、活得好。反过来看,凡是被充分开发的存量市场,比如团购、网贷、共享单车市场,只要没有了新的增量,剩下的就是下坡路。
我听湖畔大学一位校友说过:“什么叫做产品?就是不断创造新的用户,打破旧的生态平衡,建立对己方有利的新观念、新平衡。”那么,如何发掘新的增量市场呢?最好在存量市场中发掘。58集团CEO姚劲波有一个判断:“中国的服务行业,基本上每一个细分行业,都可以‘重做一遍’。”
比如,光北京就有超过1万个家庭服务公司(诸如搬家、家政、护理等),而且,很大部分没有与互联网结合。这种分散、零碎的存量市场,如果被互联网品牌化、连锁化,是不是可以创造新的增量机会呢?中国GDP中服务业的比重超过50%,上述机会真的是无穷无尽。
(编辑 周静 [email protected])
一个地产项目的硬件开发至少要几年时间,加上周边的持续商业开发,耗时8年、10年都很正常。今天是小学生,10年以后就是主力消费人群。如果一个城市的小学生数量在快速减少,10年以后,这里的餐饮店、美妆店、健身房、电影院……还能见到人气吗?
如果一个地方告别了“增量经济”,人气持续消退,生意会非常难做。近些年来,在互联网从业者的语境当中,你时常听到“我规模有多大,行业份额如何如何”“我今天有多大,未来会做得有多大”,或者“我有多快,还要怎样快跑领先”……可是,如果你正在进入一个人气持续消退的“存量经济”时代,过去的生存策略已难以延续,你该如何做出改变?
这不是危言耸听,情况正在发生变化: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80后有2.28亿人,90后有1.74亿人(减5000万以上),00后有1.46亿人(减少将近3000万人)。加上一线(超级城市)和强二线(国家中心城市)不停从内地城市吸走年轻人口,争夺年轻人口就是争夺未来发展机会。QuestMobile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减200万,11.38亿就是大顶。
种种征兆显示:你我正在进入一个“存量經济”时代,是否要主动调整生存策略了?目前,看起来很多地方是用户、流量、市场、资源、机会都在萎缩,但是不必沮丧,中国商业也在进入一个“精细深耕”的时代,机会往往就在存量中。
因为存量的市场往往代表着用户比较成熟,你不必用代价昂贵的创新去打动他们。你只需要深耕细作,用“微小的优势”去放大一个一个机会。举个例子,国内最早做专车的,不是滴滴,而是易到。起初,中国消费者不知道什么是专车,司机也不知道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供需两头没谱。当时这是一个空白市场、增量市场,易到将很多钱花在苦口婆心“教育”用户和司机上,时间长了,渐渐就扛不住了,不知何时是尽头。
在易到快不行的时候,滴滴抄进来了。滴滴打车先切入的是出租车这个存量市场,站住脚以后,再跳进专车这个增量市场。这时,滴滴起点拉高了,有了说服力,要比易到顺利得多。后来,美团点评也进入打车领域,而且美团一直都是在存量市场里开疆拓土,甚至不惜向巨头宣战。
这当中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有谁打车是想出去兜风?一定是有目的地的,比如去餐厅、酒店、电影院。美团点评的优势不在打车APP上,而是在大众点评上找到目的地之后,可以直接打车,用户避免跳到另一个APP上叫车这个麻烦。仅仅是少了一点麻烦而已,特别微弱的一点优势。这就是瞄准存量市场,寻求哪怕1%的稳定优势。
互联网的下一个“富矿”在哪里?很多人说,互联网公司一定是活在增量市场中的,不断发掘新的市场、新的用户才能活下去、活得好。反过来看,凡是被充分开发的存量市场,比如团购、网贷、共享单车市场,只要没有了新的增量,剩下的就是下坡路。
我听湖畔大学一位校友说过:“什么叫做产品?就是不断创造新的用户,打破旧的生态平衡,建立对己方有利的新观念、新平衡。”那么,如何发掘新的增量市场呢?最好在存量市场中发掘。58集团CEO姚劲波有一个判断:“中国的服务行业,基本上每一个细分行业,都可以‘重做一遍’。”
为什么呢?
比如,光北京就有超过1万个家庭服务公司(诸如搬家、家政、护理等),而且,很大部分没有与互联网结合。这种分散、零碎的存量市场,如果被互联网品牌化、连锁化,是不是可以创造新的增量机会呢?中国GDP中服务业的比重超过50%,上述机会真的是无穷无尽。
(编辑 周静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