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市中学体育现状,认为中学体育教学必须明确新时期的指导思想,重组教材,改变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紧紧抓住学生体育意识、兴趣习惯、能力等问题进行教学。
当前我市中学体育,开设的科目繁多而课时少。受考核项目结构和数量的制约,教学实践只有借用选用教材的教学时数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导致非考核项目和选用教材无课时授课,甚至有的学校把体育课上成了达标课或应试课。同时教材内容陈旧、简单、重复,教学内容中将如何健身的方法放在次要地位,仍然保留着运动技术传授式教学和教学中只注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身体外部行为表现,教师讲解运动技术,示范讲解动作要点、难点,然后为掌握动作采取各种教学措施来指导和纠正动作。这种把教学重点放在只是学习动作技术、着重技术、技能教学的方法,强调教师教的方法,忽略了发展学生的体能,削弱了学生学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了,使我市中学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脱钩。
针对我市体育教学存在的状况,提出几点改革的看法:
1.应进一步确立学校体育及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体育的多功能性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体育给予人的好处不仅在身体上,而且体现在智力上、心理上,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体育不仅有健康、教育、娱乐等功能,还有认识、导向、育人、美育的功能。我市学校体育教学必须从单一的强身健体的体育价值观改变为多功能的体育价值观,真正认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学要从单一的传授技术的泥潭中拔出,转为多元化、多功能的教学,使体育真正回归到全面锻炼的正确轨道上来。让学生有系统地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信息、技能、技术,懂得健身的意义。
2.应更换观念,突破传统授课模式
体育教师基本上由各师范院校毕业,几十年来旧的苏联教学模式深深地束缚着我市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如无论什么体育课程,都是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后就是做徒手操。这种固定的模式,容易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对体育课失去兴趣,达不到体育课中实现多种教育的目标。传统课过分强调课堂结构,受旧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过度死板,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部分的教育和培养。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现代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的。在日本,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取代,表现在教材上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大类,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德、美等教育较先进的国家也都大幅度地安排选项教材,不强求教材的一致性和比重。近些年来“音乐舞蹈进课堂”、“情境式教学”、“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学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因此,我市体育教学要改变观念,突破传统授课模式。
3.大胆创新,促进体育教学过程改革
我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创新,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现代教学,要创设一个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在内容讲解上要层次清楚,通俗易懂,示范准确,能突出重点和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精讲多练,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例如,短跑教材,在初一年段时学生大致了解了短跑的技术结构和动作要领,那么在初二、初三教师则应侧重短跑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分析动作,制定小目标,提供各种联系手段和方法,供学生选择参与,引导学生去练习,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允许学生自己想办法,来提高自己的速度素质,改进动作技术,至于练习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研究,发展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独立能力。教师为学生创造自学、自练、自主和互助互评的学习环境,宏观上进行必要调控,微观上细心雕琢。这样,形式活了,学生体验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和成功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的积极性,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等教学原则,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更加密切了学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事实上,教学改革的深化,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教师能否站在改革的前列,能否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地进行多种有益的尝试。教学中人是最基本的因素,是教学系统运动变化的轴心。教学系统中人的因素主要就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影响教学改革进程的关键。因此,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他们的教育和教学能力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尽管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工作是十分复杂的。但势在必行,必须花大力气去解决。
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市中学体育现状,认为中学体育教学必须明确新时期的指导思想,重组教材,改变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紧紧抓住学生体育意识、兴趣习惯、能力等问题进行教学。
当前我市中学体育,开设的科目繁多而课时少。受考核项目结构和数量的制约,教学实践只有借用选用教材的教学时数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导致非考核项目和选用教材无课时授课,甚至有的学校把体育课上成了达标课或应试课。同时教材内容陈旧、简单、重复,教学内容中将如何健身的方法放在次要地位,仍然保留着运动技术传授式教学和教学中只注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身体外部行为表现,教师讲解运动技术,示范讲解动作要点、难点,然后为掌握动作采取各种教学措施来指导和纠正动作。这种把教学重点放在只是学习动作技术、着重技术、技能教学的方法,强调教师教的方法,忽略了发展学生的体能,削弱了学生学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了,使我市中学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脱钩。
针对我市体育教学存在的状况,提出几点改革的看法:
1.应进一步确立学校体育及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体育的多功能性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体育给予人的好处不仅在身体上,而且体现在智力上、心理上,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体育不仅有健康、教育、娱乐等功能,还有认识、导向、育人、美育的功能。我市学校体育教学必须从单一的强身健体的体育价值观改变为多功能的体育价值观,真正认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教学要从单一的传授技术的泥潭中拔出,转为多元化、多功能的教学,使体育真正回归到全面锻炼的正确轨道上来。让学生有系统地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信息、技能、技术,懂得健身的意义。
2.应更换观念,突破传统授课模式
体育教师基本上由各师范院校毕业,几十年来旧的苏联教学模式深深地束缚着我市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如无论什么体育课程,都是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后就是做徒手操。这种固定的模式,容易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对体育课失去兴趣,达不到体育课中实现多种教育的目标。传统课过分强调课堂结构,受旧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过度死板,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部分的教育和培养。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现代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的。在日本,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取代,表现在教材上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大类,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德、美等教育较先进的国家也都大幅度地安排选项教材,不强求教材的一致性和比重。近些年来“音乐舞蹈进课堂”、“情境式教学”、“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学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因此,我市体育教学要改变观念,突破传统授课模式。
3.大胆创新,促进体育教学过程改革
我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创新,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现代教学,要创设一个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在内容讲解上要层次清楚,通俗易懂,示范准确,能突出重点和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精讲多练,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例如,短跑教材,在初一年段时学生大致了解了短跑的技术结构和动作要领,那么在初二、初三教师则应侧重短跑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分析动作,制定小目标,提供各种联系手段和方法,供学生选择参与,引导学生去练习,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允许学生自己想办法,来提高自己的速度素质,改进动作技术,至于练习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研究,发展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独立能力。教师为学生创造自学、自练、自主和互助互评的学习环境,宏观上进行必要调控,微观上细心雕琢。这样,形式活了,学生体验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和成功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的积极性,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等教学原则,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更加密切了学校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事实上,教学改革的深化,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教师能否站在改革的前列,能否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地进行多种有益的尝试。教学中人是最基本的因素,是教学系统运动变化的轴心。教学系统中人的因素主要就是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影响教学改革进程的关键。因此,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他们的教育和教学能力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尽管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工作是十分复杂的。但势在必行,必须花大力气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