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得过大官,斗不过官二代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晋时的车胤是一个读书非常用功刻苦的孩子,他因囊萤夜读得到父亲上司的赏识和推荐,很快有了名气,成为一个远近皆知的人物。
  当时任荆州刺史的桓温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为了招揽人才,他招聘了一大批名人围绕在自己身边,车胤也是其中之一。
  车胤不但知识渊博,而且很有修养,谈吐优雅。桓温是一个军人,文化素养不高,但他很喜欢车胤这样的人,就招聘他为从事,随后又让他担任主簿、别驾。每每举办宴会,桓温必让车胤参加。如果车胤不在,桓温便不开心,大家也闷闷不乐。
  桓温挂掉之后,以谢安为代表的谢家执东晋政府之牛耳。和粗鄙的桓温不同,谢安是个风雅之人,吟得了诗词歌赋,唱得了流行歌曲。在谢安面前,车胤那点学问恐怕拿不出手了。
  晋孝武帝开办讲座的时候,谢安在前台陪坐,很多大臣、名流荟萃一堂,车胤也位列其中,负责选取文句。虽说同在一个讲堂内,但是谢安坐在上面,车胤坐在下边。课间讨论的时候,车胤想向人家请教都够不着。郁闷的车胤就对身边的朋友说:“其實我也有疑问,只是怕劳烦谢家兄弟,怕人家不耐烦。”朋友安慰他,让他大胆去请教,说谢安是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的。
  有了朋友的鼓励,车胤勇敢地去向谢安请教了,谢安也欣然接纳。谢安很爱出游,此后每次出游都不忘叫上车胤。有了谢安的照拂,车胤在朝廷很吃得开,后来担任了侍中,成为天子秘书。
  谢安死后,东晋宗室司马道子掌握了朝廷大权,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司马道子的心腹王国宝为了攀附上司,联络一帮人奏请孝武帝封司马道子为丞相。作为护军将军的车胤坚决不同意,称病不予办理。当时的孝武帝虽荒于政事,却也知道大是大非,看到王国宝等人的申请报告后,狠狠训斥了王国宝,给车胤颁发了特别荣誉奖。
  王国宝事虽然没办成,但是官却越当越大,权势熏天。身在徐州的前将军王恭不满王国宝等人弄权,起兵讨伐。当时的东晋朝廷管辖范围已经非常小了,所用兵力有限,因此王国宝非常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堂弟劝他说,不如把车胤等异己请来,全部杀掉,然后挟持皇帝,讨伐诸侯。
  车胤是那么好杀的吗?明知是鸿门宴,车胤却毅然前往。王国宝心虚,问车胤眼下该怎么办。车胤说:“现在徐州发难,荆州已经响应,如果朝廷去打徐州,荆州突然袭击首都,那朝廷就腹背受敌,只有死路一条了。眼下只有您放弃抵抗,王恭没有了出兵的理由,自然也就罢兵了。相信陛下念您劳苦功高,会对您既往不咎的。”王国宝听了车胤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主动向皇帝承认错误,等待处罚。结果,王恭罢兵了,王国宝依然难逃一死。
  搞死了王国宝,车胤自然得以升职加薪。但是,东晋的末世行将来临,车胤的好日子也要到头了。
  400年,司马道子的儿子担任尚书令,骄奢淫逸,作威作福。作为朝廷吏部尚书的车胤看不下去了,就去找司马道子,告诫他要好好管管儿子。司马道子的儿子得知后,勃然大怒。立刻派人去恐吓车胤,逼他自杀。车胤厉声说道:“我难道怕死吗?我正想用一死来揭露你们的丑恶!”说完,车胤慷慨赴难。
  那个曾谱写过千古佳话的聪明孩子,与东晋的大亨们周旋了一辈子,最后被一个小人给整死了,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编辑/决微
其他文献
布朗族的寨子里有一个老头,他有个怪毛病:只要一想到别人口渴,他自己就会难受。因此他在路边凿了一个石缸,每天挑一担水,倒进石缸里,让过路的人和鸟兽喝个痛快。  老头同孙女一起生活。这个小姑娘是个很认真的人。认真到什么程度?要是爷爷对她说:“我不在的时候,你要好好在家看门。”那她就会不眨眼地盯着门看,一直看到爷爷挑完水,把水倒进水缸,回到家为止。  这天爷爷回到家,感觉很累。因为挑水的路够长的,他得沿
游戏  正德元年(1506年)冬,黑暗湿冷的狱中,34岁的王守仁(王阳明)闭目趴在地上,咬着牙,却还是忍不住呻吟了一声。前几天,他刚被廷杖四十——午门就是刑场,石板上依次爬着几个人,棍棒乱飞,四十棍打下來,打得他们血肉横飞,昏死过去好几次,但他们骨头很硬,硬是没人呻吟一声。  昏迷几天后醒过来,王守仁才发现自己趴在地上,衣服上粘连着血肉,冷冰冰、硬邦邦的。他觉得身上有无数蚂蚁在咬,稍一动便撕心裂肺
1941年6月,德国以其“闪电”战术迅速攻人苏联境内。8月初,几十万名德军将列宁格勒团团围住,他们决定先用轰炸机群轰炸列宁格勒的军事目标,摧毁该城的防御体系,再以坦克集团实施地面突击,攻占该城。苏军获悉后,决定对重要目标实施伪装,却苦于没有理想的伪装方案。  一天清晨,苏联有位将军视察阵地时,偶然发现几只蝴蝶在花草丛中飞来飞去,时隐时现,令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将军深受启发,立即去找研究蝴蝶的专家
蔡元培是斯文学者,但为了救国尝试过各种武器;蔡元培是革命家,但在救国之路上也曾一腔热血遭误解……  我是暗杀团团长  20世纪初的中国,风云激荡,起义此起彼伏。可是革命起义耗资巨大,与之相比,暗杀是最经济实惠的手段。当时的革命党人大多热衷于暗杀。蔡元培是暗杀事业的积极倡导者,他精心组织了一个暗杀团体。  蔡元培是个有理想的暗杀大亨。他的第一个暗杀目标,就是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不过慈禧年事已高,八
张居正年满五旬的时候,邀请朝中三品以上官员前来祝寿。当天,大小官员都把家中的奇珍异宝拿出来,用礼盒装好,附上礼单,呈送到张府。  他们各自落座后,注意到了桌上已布置好的凉菜:它们形态各异,但似鸡非鸡,哪怕是吃过各种山珍海味的官员也未曾见过此等菜肴。原来,这是百鼠宴,据张居正自己说,吃了可以消灾避祸。鼠肉鲜美细嫩,大家吃得兴起,均夸首辅这次宴席真是别具匠心。  酒过三巡,数十名仆人又送上一道全鼠制作
总统装傻,破译密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破译了日本人的密码,获悉了日本在海上作战部署的确切情报。一个记者获悉此情后,将其作为独家新闻刊登了出来。这一举动很可能促成日本人换密码并调整作战部署,但罗斯福总统来了个装傻之计,对这一泄密事件既不派人追查,也不兴师问罪。这则新闻虽被日军首脑看到,但见美国对此事件毫不追查,便误认为是美国在使用诈骗计,谎称美军破译日本密码。就这样,罗斯福骗过了日本人,日本
[1]  在我从火车站回到小城的路上,楼房越来越矮,青翠的树木越来越挺拔,直到那棵五个青年手拉手都几乎环抱不住的大树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时,我知道,我归根了。   这是一座奇妙的城市,她依山傍水,黄岐山是她手里牵着的孩子,榕江则是她飘飘的衣袂。榕江的一边,灯火辉煌,纸醉金迷,一派繁荣;而在北河滨,却有这么一块悠然淡雅之地,古建筑丝毫不逊色于隔岸——可谓是“一条河,两重天”,而我就生活在这座悠然淡雅的小
明朝名臣熊廷弼博学多才,通晓军事,是一位难得的文武通才。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后金势力逐渐兴起,对明朝辽东地区边防安全形成威胁。因此,朝廷任命熊廷弼为辽东巡按,负责辽东防务。  到任伊始,熊廷弼经过详细调研与考察,提出了简约而实用的保卫辽东战略:实内固外、以夷攻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一边紧急修建堡垒和城墙,构建坚固的防御工事;一边实行军屯,让军队在正常训练的同时,耕种农田以保军粮充足。另外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蚕茧纸,鼠须笔,一次微醺时的随意书写,究竟能改变多少时间的底色?公元353年,中国有并峙的五个政权、五个年号,一篇《兰亭集序》却将该年几乎所有的荣光都聚拢在了属于东晋的“永和”之上。因为这次不可复制的雅集,“永和”二字被赋予了舒缓、明丽的色彩,如同江南三月的春阳与山风,抑或是一泓漂浮着酒觞的浅浅溪水。  然而,正如世间没有真正的桃花源,乱世中的“天朗气清”也不过只是幻象。飘
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这个深秋的季节,王终于答应带她去河边狩猎。其实,对充满暴力与血腥的狩猎,她毫无兴趣。只有她自己清楚,走出重门紧锁的吴宫,她真正想去看的是什么。這是一个秘密,深隐内心那最柔软的部位。  王和将士们驰马弯弓,欢声雷动地追撵着猎物。然而,车帘后那双忧郁的美眸,却只在苍苍蒹葭、潇潇秋水、河心小岛上徘徊。她想起了那首风传天下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她轻轻